专栏名称: 中交四航局
中交第四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简称“四航局”)官微。四航局始创于1951年,是世界500强企业——中国交通建设股份有限公司的子公司,能够为客户提供策划咨询、投资、设计、建造、运营管理等一揽子方案和一体化服务。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中交四航局

钦州港上小设备的大作用

中交四航局  · 公众号  ·  · 2024-08-24 21:22

正文






在钦州港大榄坪港区大榄坪南作业区9号、10号泊位施工现场,一台小型挖掘机灵活穿梭于各个PHC桩前,弯月般的“机械手”完美贴合桩周进行夯实,PHC桩周夯隆起的地面瞬间平整。“自从有了夯实‘小将’,我们PHC桩周夯实施工再也没愁过!”四航局时任项目总工程师梁琪高兴地说。

9号、10号泊位工程是全国首座U型布局的海铁联运自动化集装箱码头,是西部陆海新通道重点建设项目。四航局承建的后方陆域总面积约63.2万平方米,其中,33.7万平方米为13条自动化集装箱堆场。因自动化集装箱堆场地底存在淤泥层,完工后可能产生沉降,为保证施工质量,项目决定在堆场进行沉桩施工,以桩为地基建设箱脚梁和轨道梁。

然而,1.5万余根PHC桩沉入堆场后,大多桩周出现了隆起、开裂等情况。“以3号PHC桩为例,我们对3号PHC桩周进行了5遍夯实,还是达不到要求。”时任项目质检部部长的覃健雄回忆说。但此时桩头露出地面,出于对桩头保护的考量,只能使用汽油式震动平板夯等小型夯实设备,而小型夯实设备自身功率有限,且方形底板无法贴合圆形桩周施工,导致施工经常出现返工、漏夯现象,效率低的同时质量得不到保障。

现场高达1万多个隆起的“大包”令项目团队头疼不已。“这样下去将严重拖延工期,处理不当将直接影响后续轨道梁基础承台施工。”梁琪坦言。现场缓缓驶过的挖掘机给了他灵感。“挖掘机‘机械手’自身就具备安装平板夯的功能,且运作灵活,对其‘移花接木’不失为一个妙招。”

顺着思路,结合施工场地窄小实际,项目团队当即对小型挖掘机的“机械手”进行改造。用平板夯替换铲斗,并对平板夯夯板进行补改装,增加了半圆形缺口的钢板,使其能够直接对桩周环形区域夯实,不留死角。经对比,原先每根桩周反复作业半小时才能达标,使用改装后的设备仅需几分钟就可完成,效率提升3倍且不漏夯。这项改装创新现已被国家知识产权局授予实用新型专利。

如今,钦州港大榄坪港区大榄坪南作业区9号、10号泊位已竣工投产,从高空俯瞰空无一人的堆场,一排排集装箱被准确无误地吊起、运输和安放。“再过若干年,码头控制室的操作员都不需更改吊装集装箱的数据,因为我们桩周夯实质量达标,地基牢固不会产生沉降。”梁琪自豪地说。


———— /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