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水木文摘
清华学子创办,新媒体第一文摘,中国人的心灵读本,每日精选好文。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青年文摘  ·  我要的幸福 ·  2 天前  
深夜书屋  ·  世纪经典,普通人逆袭必读! ·  2 天前  
洞见  ·  新的一年,做个不动声色的人 ·  4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水木文摘

一部真实的纪录片:当一家10口人都在盼你死

水木文摘  · 公众号  · 美文  · 2019-01-30 22:30

正文


水木君说:

“在这个世上活着哪有轻松可言。”不管是几零后,人这辈子都要经历过这么一段艰苦岁月的洗礼。要扛过去,要活通透。纵使人生的底色是悲凉,也总有温暖能照亮岁月。


文/槽值小妹

来源/槽值(ID:caozhi163)



“这是我父亲日记里的文字

这是他的青春

留下来的散文诗

多年以后我看着

泪流不止

我的父亲已经老得像一个影子”


“在这个世上活着哪有轻松可言。”


纵使人生的底色是悲凉,也总有温暖能照亮岁月。


多年前,韩国电影《牛铃之声》上映,感动了300万观众。


影片 讲述了一头老牛和一对迟暮老人的生活。


正常的牛,寿命只有十五岁,这一头却活了四十年。


导演李忠烈说,拍摄之前他曾打算自杀,但拍完后,他再也没有这种念头了。


他跟拍三年,最终将影片浓缩为79分钟,道出了许多人用尽一生方才领悟的道理:


“不 要问活着的意义是什么,活着本身就是意义。”




影片的主角是三个衰老的生命。


老人崔益钧,妻子李三顺,还有一头陪伴了他们40年的老黄牛。


八岁那年,崔益钧患上脚疾,此后,无法像正常人一样行走。


即便如此,老人依旧每天清晨驾着牛去田里耕种,傍晚再赶着牛回家,无论日晒雨淋,几十年如一日。


老人的一辈子,也就囿于这片土地:吃饭、睡觉、耕地。



当地有一种说法是: 牛如果不干活,五年就死了。


老人的想法很简单,要一起活着,就要一起劳作。


“就算要死在田里,也要继续工作。”



他们一起蹚在水田里耕种,老黄牛走在前面,深一脚浅一脚,缓慢得几乎下一步就会跪倒;


老人弓着身体跟在后面,瘦骨嶙峋的小腿颤颤巍巍。



他笑着说:“ 我要是他(牛)我早就不活了 。”


其实,老人不舍得累坏他的老朋友。


在田地里,常常是,他撑着拐杖躬身忙碌,老牛反而在田边吃草休息。



老人用手轻轻地抚摸黄牛的脊背,静静看着它,好像从它那双浑浊的眼里,能看到自己是如何衰老的,能望见自己这一生的模样。



“这头牛是他的事业。”只有妻子明白丈夫对老牛的深情。


妻子曾提议在田里喷些杀虫剂,不然植物被虫子糟蹋收成不好。


他却坚持不喷。


老人固执地认为,这样那头牛会活不成。



每次和别人谈及自家的牛,他总是非常骄傲地说,这头牛有灵性,虽然走得慢,却知道能躲开车辆。


有一次老人赶着牛车去拉柴,在车上不小心睡着了,等他醒来,老牛已经驮着他和柴火平安到家。


“对我来说,他比人更好。”


可是,这头牛实在太老了,医生说,老牛只能再活一年。


老人只当是玩笑话:“不,这不是真的。”紧接着,一脸悲伤。



别人问他要怎么办,卖掉?杀掉?


老人手足无措地站在原地:“就继续养着,直到他死为止。”


但老牛的脚步还是越来越沉重。



老人的病也越来越重。



最后他没有承受住身边人的压力,把牛牵去市场上卖。


因为年老,牛并不值钱。


有人愿意出一百五十万韩元,老人摆摆手:


“除非你给我五百万元。”



周围的人都嘲笑这个老头儿,“你当别人是傻瓜吗?”


老人当然知道这么高的价格卖不出去,只有这样,这头牛才暂时不会离开自己。


有人大声说,就算把这头牛宰了,它的肉老了,也没人会要。


周围的人发出哄笑。


老人低着头扭着纤绳,大声说:“我不卖了。”



在别人眼里,这头牛是连作为供人食用的“肉”都没资格的。


在老人心里,这头老黄牛就是另一个自己。


老牛走起来已步履蹒跚


最后站也站不起来


老人孤零零地站在牧场里,不知道该去哪里,他身边的老牛仿佛看到了自己的结局,从垂老的眼睛里,流出了泪水。


最终,老牛还是因衰老离开了。


两位老人看着牛被埋葬


老人低头懊恼地自言自语:“我怎么做它都站不起来。”


他埋了自己几十年的老伙伴,在老牛的坟上,倒上了他最爱喝的米酒,和妻子跪在寺庙前,为它祈祷。



老人曾说过:“有一天,我和它会一起死去。”


就在老牛离开后的那个春天,他的身体愈发得坏了。


他不再下地劳作,总是呆呆地枯坐屋下,手里拿着曾系在老黄牛脖子上的铜铃。



导演问:“你在想它么,那头牛?”


老人回答:“是啊,不管他是人还是畜生,我都想他。





相比老人的寡言,妻子李三顺的话更多些。


镜头里,她似乎无比嫌弃那头牛。


因为老伴不愿意喷杀虫剂,一把岁数的她只好在田地里闷头锄野草。


她埋怨丈夫:“我要受这么多的苦要这样地割野草,只是因为嫁错了郎!”



李三顺的一生是个再寻常不过的故事:18岁时,她嫁到这个山村,从那以后,种地锄草、生儿育女,没有一天不是劳碌着的。


两人跪在田里劳作


和她一起过了大半辈子的老头,对着她沉默寡言,说起自己的牛来却像打开了话匣子。


好像自己活了这么久,还不如一个畜生,“他整天就想着那头牛!”



但也只有她懂得老人的固执。


虽然嘴上埋怨不断,还是耐心准备老牛的饲料。


老牛和他们吃的几乎一样。


老人不愿用机械耕田,她就每天陪他赶牛车,面朝黄土,劳碌一天。


大多数时候,他们各自在田里劳作,少有言语,就这样相依相伴了一辈子。


妻子看到老人头痛到站不起身,她对老人喊道:“卖掉吧。”


嘴里嘟囔着自己不愿再喂它,“你不要再给我添麻烦”,眼睛却望着丈夫,满是无奈和担忧。



老人生病时,她坐在病床前低声对老人说:“我真的很担心,很担心……你要是死了,我干脆也跟着你去吧。”



看到丈夫笨拙地拍打坏掉的收音机,她笑着调侃:你也是,是时候要死了。



陪着老头去医院看病,从医院出来后,两个人难得拍了一张合照。


照片上的两个人肩并着肩,有点局促不安,露出木讷的微笑。



对那只牛,她嘴上嫌弃,其实和老人一样割舍不下。


老牛临死前,她看着堆满院子的柴火喃喃自语:“我敢说韩国没有一头牛能像他那样,一辈子背了这么多柴。 真的感谢他,让我的老头儿,有这么多柴可以用。


老牛去世后,她心里的难过并不亚于老伴。


“你为什么这么早就走了?”


“你可以等我们一起离开这世界。”



相守一生,老奶奶早已和丈夫活成了一个人。


她害怕老头离自己而去,老头害怕自己的牛死去;


老人守着这头牛,老奶奶守着丈夫,老牛守着老两口, 们好像同一个生命的三个分身


在这个几乎被遗忘的小山村,三个暮年的生命平静地相依相守,很少言语,却惺惺相惜。


好像一直静静地等待死亡,又无时无刻不在认真地活着。




和老黄牛相依为命的老两口,其实有9个子女。


老人的病越来越重,住在城里的孩子们开着小汽车,回家探望。


他们在小院里烤肉谈笑, 老人和妻子则默默坐在屋檐下。


儿子笑道:“这头牛赚钱供我们读书,我们应该感谢他付出的劳力,造就了今天的我们。”



儿女们觉得,父亲一直在田里劳作,才会病得越来越重,“身体继续变坏,让我们担心,我们也没法集中精力工作。”


孩子们劝父亲,是时候把那头牛卖掉了,“我们会给你钱的”。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