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腾讯视频行业透视
腾讯视频行业透视,这里有视频行业海内外热点、超实用视频营销干货、最前瞻行业数据、最新锐观察评论。不只兜售资讯,更量贩价值。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最爱大北京  ·  浙江警方:已介入调查该名女演员!本人最新回应 ·  12 小时前  
北京本地宝  ·  期待!北京两大老牌商场升级改造! ·  昨天  
最爱大北京  ·  北京元宵节活动,哪些公园最好玩? ·  3 天前  
三节课  ·  免费!2天掌握DeepSeek,AI时代抢先机! ·  4 天前  
人人都是产品经理  ·  聊一聊我理解的产品验收测试,都有哪些要点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腾讯视频行业透视

《女儿们的男朋友》:“错峰”记录原生家庭多元“幸福观”

腾讯视频行业透视  · 公众号  ·  · 2019-04-29 21:06

正文

通过真实状态的实时记录、多重关系的细致描摹,《女儿们的男朋友》透过多组视角解读什么是“幸福的样子”。


最后一集,父亲张潮又哭了。


因为女儿张晔子的男友重新回到了阔别十几年的摇滚舞台,女儿瞒着男友叫来了一大帮朋友,来到现场支持他。 张潮说哭是因为“高兴”。

时间回到节目首期,女儿和男友的公司面临财务危机需要搬迁,而父亲张潮在之前却一无所知。 看到这些正发生在女儿身上的真实故事,他也瞬间落泪,“我觉得现在的年轻人,做什么事情,压力比我们大得多。



藏在父亲和女儿之间的隔阂与不理解,因为“观察”纷纷消散。

在腾讯视频播出六期的《女儿们的男朋友》近日收官。 节目在豆瓣上的评分定格在7.9分,在同期播出的大部分节目中,足以证明在观众心中的口碑。 不仅如此,节目在知乎上,知友推荐率也达到94%。 它一反代际观察类节目中那些热议话题,聚焦温情而真实的父女关系,被观众称为一档“不催婚”的节目。



短短两月间,秦沛和姜丽文、张潮和张晔子、黄日华和黄芷晴、范志毅和范斯晶4组父女重新认识了彼此。 更重要的是,节目通过他们之间的互动,也成了关照部分社会关系的缩影。


“进行时”的观察

尽管这档节目的名字中没有“父亲”二字,但一季下来,父亲似乎才是节目中的真正主角。

《女儿们的男朋友》选择观察的四个家庭在地域和类型上都有较大差异: 两对父女来自香港,他们代表了更为开放的一种相处模式与思维方式; 而来自内地的两对父女又在传递最为传统深沉的“中国式情感”表达。



创作上,节目不为纪实拍摄的部分设置任务,也不做引导,让对女儿和男友的观察呈现一种“进行时”的状态。

当节目开始时,每组拍摄对象几乎都是完全不同的切入,比如刚刚分手正准备约会的黄芷晴、和男友共同面临事业困境的张晔子等。 企鹅影视天马工作室总监、节目监制李笑透露,“对于每一组嘉宾的寻找和筛选,我们也在看他们每个人的相处方式,以及他们日常的活动。 不同的性格,不同的生活方式,连成长背景也都是截然不同,我们一定要选择有差异化的,这样才会多样,让大家看到所谓的个性、特色,有不同的情感带入和情感投射。



相较于其他情感观察类节目,它能最大程度地呈现丰富的家庭样貌,让“看你幸福的样子”这个愿景得到既简单又多元的解读。

只是怎样让这种“进行时”的观察,既能满足对真实的尊重,又能让节目更加好看?

一方面,《女儿们的男朋友》采用了贴近纪录片式的拍摄剪辑,这种“进行时”让节目做到了镜头与人物的关系真实,对情感挖掘的真实。 例如张晔子和男朋友为公司搬家而落泪,他们却显示出在镜头前的“怯”,用纸板挡住整张脸; 拳击馆里,姜丽文和男朋友频频接吻示爱,毫不掩饰地直率情感表达成为他们相处的一大特点。 这种人格化鲜明的表达,成为真实记录最动人的变奏符。



另一方面,在真实记录之外,节目也有更多悬念环节的设置。 比如通过前期大量的采访与沟通,创作团队发现“爸爸眼中的女儿和男朋友眼中的爱人,她的状态是不太一样的”。 于是根据关键对话“猜女儿”等也成了节目一个有趣的设计。

可以看到,节目探索的是一种感性与理性之间的平衡,也在自带冲突点和讨论点的话题场景中,让真实本身变得更加可贵。



“爸爸猜的大部分都是错的,因为他们心目中的女儿,呈现在他们面前的时候永远都是孩子的模样,但是她跟男朋友相处的时候是女人的模样,是一个幸福女人的模样,所以这是有差别的。 ”李笑更愿意把节目当做一种沟通方式,“就是让大家看到你没有看到的那一面。


让真实的亲情投射到每个人

“有的时候拍戏,我要演父女感情的戏,我都不会演。 因为我不知道父女在一起生活是什么样子的,我已经想不起来了。

最后一期节目设置了一个彩蛋环节,是每位女儿为父亲录制了一封视频信,但对张晔子而言,却像一次内心的独白。 她边哭边说着参加节目的初衷——“当我想到通过这个节目,我们之间可能会建立更多联系的时候,我是很开心的。

“原生家庭”成了近期大众议论的一个热词。 四组家庭中有三组都是离婚的单亲家庭,但父亲们对女儿的教育、陪伴却有很大的不同,进而女儿们的性格、婚恋观、择偶观以及情侣间的相处模式也呈现出极大的差异化。



在所有的情感关系中,能够看到创作者的“偏心”,因为节目中笔墨最多的便是父女关系。 李笑认为,“中国式的爸爸一般比较羞涩于表达,我们希望让更多的人听到作为爸爸到底是怎么想的,到底是怎么看的,哪怕是很多细节,比如紧张的喝水。 今天我们把他们放在这里,有一个特别大的角色叫爸爸,所有爸爸们都有一个软肋就是女儿,这个情感关系是我们最核心要表达的。

通过爸爸的视角,观察女儿们在恋爱中不一样的状态,以及他们的爱情观,婚姻观,并在爸爸的反馈中呈现原生关系。 正如观察员张大大所说,“我们在节目当中,除了看到甜甜的情侣之间的爱,也看到了最深沉但最结实的父爱。



抛开父女关系的温情,“翁婿关系”在节目中反倒有了几分“戏剧性”。 四对关系中既有范志毅的“嫌弃女婿型”和张潮的“实力护婿型”,还有秦沛和黄日华“只要女儿开心就好”型,他们很大程度成为节目的笑点来源,但也同时勾勒出当下社会父亲与“准女婿”之间的多个侧面。

事实上,各种关系交织在一起,反映的是一个个最真实的“原生家庭”。 婚恋问题看似是二人相处之道,实则是两个家庭的合力,节目一以贯之的“纪实+观察”模式,最核心的地方是需要真实且合理的人物关系。 而《女儿们的男朋友》中涉及的几组关系都是具有真实的情感基础的,而且有长时间的共同生活,于是观察这件事就变得趋于合理了。



最近一年,纵使观察类节目几乎扎堆呈现,但《女儿们的男朋友》依然有它的独特之处。 因为节目不再局限于对恋爱过程的单一观察,而是上升到与家庭其他成员的“握手言和”,与生活相处智慧的“正面交锋”,每个人、每个群体都有机会从中得到相应的投射与反馈。


找到绕不过的痛点,描摹“幸福的样子”

“能否接受租房结婚?

最后一期节目中,范斯晶的男朋友林宇航被姨父隐形催婚,随即引发租房话题大讨论。

“我不会同意。 ”演播室里,范斯晶的爸爸范志毅果断地表示了拒绝。 “小孩子我永远是随她性,但是在原则性的问题上,我是不会让步的。 不管怎样,你男人要尽这份责任。 ”由这个话题迅速分成两派,一派是范志毅、张潮坚持的“结婚就要买房”,他们认为“至少是一份保障”; 另一派是黄日华、秦沛站在年轻人的角度,认为“房价太贵,都放弃买房的念头了”。



除了对“是否租房结婚”的话题展开讨论,节目之前也出现诸如家人间彼此“报喜不报忧”到底好不好、该不该为世俗观念而结婚、工作家庭如何平衡等问题的审视。

能够看到,对原生家庭的考察,实则是当代中国社会关系缩影的描摹,那些重要关系中的代际沟通、情侣相处、职场发展等问题,都是当下社会人的一些痛点。

但由痛点出发,节目更想试图探讨解决现实问题的答案——如何用节目撕开的小口,争取能撬动大众的思考,并最终促进观念差异和解、家庭关系的和谐?



通过对恋爱中关键问题的阐释和探讨,四组家庭成为当代中国社会关系中的代表性样本,而父母与子女间缺少共同成长、亲人间沟通方式受阻等都是当代社会亟待纾解的社会症候,拿出来讨论既有戏剧张力,也有足够的现实落脚点。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