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一席
来自新浪微博认证资料:一席论坛官方微博 @一席YiXi
目录
51好读  ›  专栏  ›  一席

鬼卞:我最喜欢晚上11点去到一个废弃的工地,在那儿待上整整一个小时 | 一席第529位讲者

一席  · 公众号  · 热门自媒体  · 2017-10-16 22:20

正文

鬼卞,嘻哈音乐人,重庆森林实验小学语文老师。


我在经过一段时间漫长的不能说折磨,就是自我审视之后,审视自己的痛苦,审视自己的煎熬,审视自己的喜怒哀乐、爱恨情愁之后,我便开始重新进行创作,写下了这样一段话。



Being towards death

鬼卞


She's so loyal

词曲 / 鬼卞      演唱 / 鬼卞

 ……

这世界像是你给的沙漏

而我偏在那头 等窗外吹的风

海誓山盟并不能够绑住我

一百年里我想爱的人那么多

……


首先做一个简单的自我介绍,我是一位来自重庆的小学语文老师,班主任。同时我也是一位说唱爱好者。今天带来了两首歌,刚刚这一首叫《She's so  loyal》,这首歌其实讲的是恋人们永远都不要太忠诚,因为你永远不知道我在下一秒会爱上另外一个人。


好,那么下一首歌会比较不好听。



重庆森林

曲 / 舟扒皮  词 / 鬼卞

演唱 / 鬼卞

……

路灯与钢筋 公路与泥印 
未完成的大厦
与吊脚楼的背影 

重庆无情

留下的精神和文明都彻底无形 
大都会霓虹灯胶卷都鞭长莫及

……


我今天带来的主题会比较阴郁阴沉一点,叫作「Being towards death 向死而生」。首先说一句题外话,我刚刚唱了一首歌,它的名字叫作《重庆森林》。很多人问过我,说你是不是特别喜欢王家卫的作品,你是不是对他特别有研究?其实谈不上。我觉得王家卫的电影可以带给大家一点感觉,它会特别地潮湿,这种潮湿是一种生理上的潮湿。


我也用了王家卫导演的另外一部电影,也是他的经典之作《花样年华》。我也写到了这样一句词:即使得不到你那又如何,得不到的那一个才是我的。




参加完比赛之后,很多人说可能你鬼卞是所有rapper里面唯一一个带有五险一金的。然后又说我看上去特别像一个衣冠禽兽的斯文败类。其实我想告诉你们,我不是看上去特别像,我本来就是一个衣冠禽兽。


我们可能常常会在音乐上听到这样的主题:赞颂爱情的浪漫,赞颂爱情有多么地令人心驰神往。但是爱情真正就是那样纯白无暇的吗?所有人扪心自问一下,我这辈子真的只爱过一个人吗?所有人再扪心自问一下,当我爱着一个人的时候我的心里面难道没有其他人吗?但这样的歌可能我们听得比较少。


我想分享一个故事。应该是在我读大学的时候,那时候我是一个情窦初开得比较晚一点的人。可能是一面之缘,有一次节目完了之后,另一个班的一个女同学说她很想来向我告白,但不巧的是那时候我已经有女朋友了。过了一段时间,我分手了,她有男朋友了。再过了一段时间,她分手了,可我又有女朋友了。现在她也应该是要步入婚姻殿堂的人了,我们就一直这样来来回回兜兜转转。


在这个过程当中,她有她爱的人,我也有我喜欢的人,可是在我们的心底里一直都还保存着这样一个神秘的故事,甚至我不知道还会不会有着她的位置。就这样一个人一直在那里存着,像一个疙瘩,它也许会随着时间慢慢慢慢地解开和推移,但是这样一个体验一定是无法忘怀的。



说到体验,我不知道在座的人有没有特别关注过,或者是偶有听过说唱音乐,你会注意到,说唱音乐里面充斥着太多不可能的玩意儿。什么叫作不可能呢?第一是钱多到我连烧都烧不完,二是车多到我连撞都撞不完,三是房子多到我连卖都卖不完,四是多到我的妹子那个也那个不完。


但这并不是真正的体验。我觉得艺术创作一定要有自己的体验,如果是去编造那一定是谎言,一定引不起人心里面真真正正可以共鸣的东西。我就想去体验一下很多人所不敢体验的,因为有了这样的体验,我才可以真真正正地写出我觉得真实的、可以打动人的东西。



要亲自去体验的东西还有很多,不仅仅是爱情。我本身不是一个情绪特别好的人,我在读大学的时候得了抑郁症,正好又碰上自己想要创作的一个高峰期,于是我就开始疯狂地写。但是我听说了这样一句话:创作如果过于主观,它也许就没法达到真正的艺术的目的。所以当我得了抑郁症之后,其实我花了一些时间去了解关于抑郁症的很多东西。不少人因为抑郁症会遇到很多问题,他会面临沮丧、绝望、自杀,或者是强烈的暴力因素会笼罩着他整个人的一生。


我们会觉得得了抑郁症的人可以杀掉自己或随时杀掉身边的人,会把抑郁症当作一个killer,觉得抑郁症过分地危险。但是其实并不是这样,我不知道这个世界对待抑郁症的人的观点、态度和立场到底是什么,其实我很想把得了这种病的心态传播出去。我开始学会了享受抑郁症,这是一个很痛苦的过程。


我记得我大学的时候特别不合群,当然还有一个原因是因为教育专业里五十多个妹子就我一个男生,我觉得挺没趣的。我有一个奇怪的癖好,每天下课放学之后,差不多晚上11点钟左右的时候,我特别喜欢溜出去,到学校比较偏远的一个地方。


那里有一处还未开垦的工地,那片工地里常年没有人常年没有车常年没有灯,到了晚上就是纯粹的黑暗。我最喜欢做的事情就是在那个地方待上整整一个小时,不带手机,不带耳机,不带纸,不带笔。我也不知道自己是为了什么,可能就是为了去感受,感受彻底的荒芜和空洞,感受空白,感受宁静。



这段时间之后,我正好开始了自己的创作。谈到这里又不得不说,虽然说我不能代表,但是在说唱音乐这个圈子里面不可避免的一样东西,就是过分地自我与自负。这种音乐其实是强烈的以自我为中心来进行一种音乐上的表达,无论是歌词也好,还是它里面传递出来的情绪也好,其实大家会发现这种音乐是非常原始,甚至有一些粗暴。我开始也是这样去写的。


大学快毕业的时候,我动了自己的第一个念头,我想作为一个音乐人怎么着也应该自己做出一张专辑来,我就在这种非常难熬的精神阶段进行了一种创作,零零散散地写了差不多有十一二首歌。做好了之后,过了一段时间再来听,一个好不容易打磨出来的就像我孩子一样的作品到底可以给我带来怎样大的震撼。


但是听完之后我发现真的太垃圾了,过于自我的东西永远引不起人的共鸣,因为那种东西只是给你一个人去触及的,只有你自己才懂,它缺乏了一点点普世性价值。



在那之后,我就突然开始有了一种想法:是不是当我变得不再是我,当我能够重新以第三方绝对客观的视角来审视自己的时候会变得更好呢?


所以我开始有了一种特别玄乎的想法、做法,就像是把自己的灵魂给剥离出去那样。我不知道我是怎么做到的,但是当我们以一个纯粹客观的角度再来重新审视自己的时候,你会发现原来你走过的每一步每一路,其实都还有着不同的风景。


我在经过一段时间漫长的不能说折磨,就是自我审视之后,审视自己的痛苦,审视自己的煎熬,审视自己的喜怒哀乐、爱恨情愁之后,我便开始重新进行创作,写下了这样一段话:


栖息地是死去的海

只能漂浮着 

漫无目的

最深的深渊传来声音

被族群遗弃的叹息

我们永远爱你

但不等于永远在此死去


我突然觉得人是一种特别没有归属感的生物,人永远都在漂泊,不是说我长期扎根于某一片土地我就能够属于这里了。但是唯一不变的只有两种东西:一是时间,第二个就是你的灵魂。灵魂或许会消散,但是灵魂可以以另一种身份一直传递下去。那或许就是我们从灵魂层次所提取出来的最真实的声音,它可以是音乐,可以是画,也可以是文字等等等等。所以当我开始意识到自己没有归属感的时候,我反而学会了去享受它。



到了最后,我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想过这样一个问题:死,到底是一种什么感觉?我一直想去体验所有的悲欢离合,我体验了人与人之间可能却又不可能、千丝万缕错过又重逢的爱情,体验了一个人在这个世界上找不到归属感却又无比享受的那一份孤独。最后我就在想,其实人生真的是极其璀璨的一个过程,非常感谢这个世界能够给予人类那么充沛的情感体验,那么多的爱恨情愁,那么多的喜怒哀乐,那么多的跌宕起伏。


所以说生,活着,它有时候像荒野干枯干瘪,有时候如白莲静默沉寂,有时候像星火,充满了暴力与愤怒,有时候又像堤溃,一泄而千里。


我很喜欢的那片废弃工地上恰好有一个挺空旷的小广场,我最爱做的事情就是在那里摊开自己的四肢,躺在地上听,听风声、听雨声、听自己的呼吸声、听心跳砸在大地上的声音。会突然发现原来这就是活着,也会突然发现这也可以是死了。


谢谢大家。


【推荐阅读】







热门演讲,请点击 阅读原文


长按,识别二维码,下载一席app

iOS  Android用户均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