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老罗话指数投资
专注指数基金投资,分享定投和指数投资技巧。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FT中文网  ·  《封神》展现的是何种民族心理? ·  9 小时前  
中欧商业评论  ·  西门子管理学院:赋能员工成长,驱动企业战略落地 ·  15 小时前  
FT中文网  ·  “米莱经济学”能否破解“拉美陷阱”? ·  昨天  
51好读  ›  专栏  ›  老罗话指数投资

新‘国九条”强化央企分红监管,关注央企红利投资价值(上)

老罗话指数投资  · 公众号  ·  · 2024-04-29 22:47

正文

一、中国特色估值体系下,央企有望实现估值重塑

央企上市公司是资本市场的基本盘和压舱石

央企承担服务社会发展、保障产业安全、解决社会就业等重要责任,是A股市场上的核心企业。


截至2022年12月31日,A股5061家上市公司中,国资委央企上市公司372家,实际控制权或第一大股东归属于国资委上市公司12家,合计占比约7.6%。


2022年,国资委央企营收合计24.59万亿,年度净利润合计1.30万亿,累计现金分红4,803亿,以18%的市值贡献了A股34%的营收,23%的净利润和25%的现金分红。

数据来源:Wind,截至2022年12月31日,分红指2022年度实施的现金分红(来自于2022年年报)

央企上市公司估值低于市场平均,有望迎来重塑

截至2024年4月17日,中证央企指数市盈率TTM为10.75,低于全市场中证全指的15. 78,明显低于中证民企指数的31.65。


自上市以来,中证央企指数估值水平(市盈率TTM)处于其50.82%分位水平。无论横向对比还是纵向比较,央企整体估值水平与其经济地位匹配程度有待改善,在政策支持下有望迎来重塑。

图:央企指数市盈率TTM走势(%)

数据来源:Wind,截至2024年4月17日

央企价值实现与价值创造不匹配,探索建立中国特色估值体系

将实现价值创造与价值实现兼顾列为央企改革工作的重点考核内容。 2022年5月27日,国资委印发《提高央企控股上市公司质量工作方案》,重点关注部分中央企业内部上市平台定位不清、分布散乱、实力较弱,一些央企控股上市公司创新发展能力不强、经营和治理不规范、市场配置资源功能发挥不充分、价值实现与价值创造不匹配等问题仍较突出。


探索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估值体系。 2022年11月21日,证监会易主席在2022金融街论坛年会上对中国资本市场建设和发展做了重要讲话,结合党的二十大提出的“健全资本市场功能,提高直接融资比重”,详细阐述了如何建设“中国特色现代资本市场”。讲话特别指出“探索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估值体系,促进市场资源配置功能更好发挥”。


央企将建立起以“一利五率”为代表的业绩考核指标体系。 2023年中央企业负责人会议上,国资委将中央企业经营指标体系从“两利四率”进一步优化为“一利五率”。其中,“一利”指的是利润总额,“五率”指的是资产负债率、净资产收益率、研发经费投入强度、全员劳动生产率和营业现金比率。相较而言,“一利五率”将此前的净利润替换为净资产收益率,将营业收入利润率替换为营业现金比率,更注重效率和现金流情况。

图:央企实现估值重构的方法与路径

数据来源:《提高央企控股上市公司质量工作方案》、2023年中央企业经济运行情况发布会,兴业证券经济与金融研究院

从“两利三率”到“一利五率”,关注央企盈利质量和现金流安全

2020年提出“两利三率”,整体的思路在于引导企业关注提高经营效率,在科技成长领域加大布局力度。

2021年指标体系变更为“两利四率”新增全员劳动力生产率指标,引导企业提高劳动力配置效率和人力资本水平。

2022年,“两利四率”细化为“两增一控三提高”。

2023年,央企经营指标体系优化为“一利五率”,更关注央企盈利质量和现金流安全。

图:央企考核指标历史变化

数据来源:Wind

强化投资者关系管理,以分红回购优化股东回报,助力央企估值重塑

近年A股国有控股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的实施愈发普遍,市场案例数量整体呈上升趋势。


央企和地方国企分红表现整体优于其他类型企业。根据中证指数数据,央企与地方国企2022年分红总额合计为1.09万亿元,占市场分红总额近三分之二;央企在分红连续性与增长性表现优秀,超过一半上市公司连续5年分红,五分之一上市公司连续3年红利增长,体现其较高的分红质量。


未来央企在股权激励、股票回购、分红上仍有较大提升空间。不少央企公司正在调整其分红策略,如将一年分红一次改为分红两次,分红水平也有所提高。

表:央国企股权激励政策情况

数据来源:Wind,中证指数


表:央国企上市公司分红概况

数据来源:Wind,中证指数

新“国九条”有望增强央企分红与市值管理动力

国务院印发新“国九条”,要求强化上市公司现金分红监管,加大对分红优质公司的激励力度,多措并举推动提高股息率。2023 年部分央企分红率已有明显提升,后续在政策约束下,分红动力有望增强,分红率有望进一步提升。


此外,“国九条”还提出“制定上市公司市值管理指引,研究将上市公司市值管理纳入企业内外部考核评价体系”。年初国资委也要求将市值管理成效纳入央企负责人考核,预计后续各上市央国企市值管理举措有望陆续出台,推动估值加快修复。

表:新“国九条”涉及条文梳理

数据来源:Wind,国盛证券

二、红利策略长期有效,与央企适配度高

投资理念、市场政策共同驱动国内红利投资

通过股息率选取的高分红上市企业具有中长期投资价值。股息率是股息贴现估值模型的核心要素,也是价值投资策略的重要衡量指标,企业通过稳定现金流&较强盈利能力&持续股东回报进行高分红,获得的分红也可以带来长期复利效应。


随着国内市场发展、投资者结构变化、外资影响等,价值投资理念逐步被市场接受。国内上市公司分红相关政策陆续出台,上市公司现金分红的数量、稳定性均得到较大改善,为红利投资创造条件。

图:央企股东回报指数的股息复利效应

数据来源:Wind,证监会官网


表:上市公司相关分红政策整理

数据来源:Wind,证监会官网

政策支持,央企分红水平和稳定性均稳步提升

在监管政策支持引导下,上市公司注重投资者回报,推动上市公司不断提高现金分红水平,其中央企在分红规模和持续性上均显著占优。


从分红规模来看,近五年全部A股分红金额持续提升,央企贡献近半。全部国有企业和中央企业2022年现金分红金额分别为1.49万亿元和1.06万亿元,分别占全部A股合计分红金额约70%和50%,近五年年复合增长率分别为15.6%和15.9%。


从分红公司数量上,2022年A股超六成公司实施分红,央企分红意愿和持续性更为占优。2022年,全部国企和央企实施现金分红公司数分别为935家和351家,分别占各自上市公司数量的68%和78%,其中,央企实施现金分红公司数量占比较2018年的66%明显提升。

图:2018-2022年约50%的央企实现连续分红

数据来源:Wind,平安证券

红利策略长期收益稳定,有效性强,与央企适配度高

从国际经验来看,红利因子是长期有效的策略,能够带来稳定的超额收益。红利类ETF在海外SmartBetaETF中占比最高,发展趋势和发展前景良好。截至2022年底,全球红利策略指数产品规模超过4000亿美元,是除风格指数外跟踪规模最大的策略指数类型。


从国内市场看,红利因子有效性强,在央企估值重构背景下,央企注重改善盈利质量,关注现金流安全,有逐步扩大分红力度的趋势,“央企”和“红利”适配度高,有望实现“1+1>2”效应。

图:境外红利类指数有效性情况

数据来源:Wind,中证指数


图:境内央企红利类指数有效性情况

数据来源:Wind,中证指数

海外经验:股票回购发挥出现金分红替代的作用

20世纪50年代起源于美国,发展初期由于涉嫌内幕交易和操纵市场,回购规模较小;1982年美国证监会制定10b-18规则,对回购方式、时间、数量和价格做出监管规定;2000年后迎来大发展,标普500回购额2007年升至5000亿美元,分红水平上升到新水平。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