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CITICS电子研究
我们的研究风格:我们只做靠谱的研究,只做基于基本面的专家型行业研究。 我们的投资策略:我们始终坚守价值投资的策略,坚信守正方能出奇,在未来一年里我们相信,拥抱行业白马必定能获得超额收益。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CITICS电子研究

【中信证券电子研究】周观点(2020.05.18-2020.05.22):中美科技战持续,板块不确定性增强

CITICS电子研究  · 公众号  ·  · 2020-05-25 21:50

正文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作者:徐涛、郑泽科、胡叶倩雯、苗丰


《证券期货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办法》于2017年7月1日起正式实施。通过微信形式制作的本资料 仅面向中信证券客户中的金融机构专业投资者 ,请勿对本资料进行任何形式的转发行为。若您并非中信证券客户中的金融机构专业投资者,为保证服务质量、控制投资风险,请勿订阅、接收或使用本订阅号中的信息。

本资料难以设置访问权限,若给您造成不便,还请见谅!感谢您给予的理解和配合。若有任何疑问,敬请发送邮件至信箱[email protected]

投资要点


  • 我们认为电子板块仍具有疫情期间的防御性战略配置价值,超跌后建议关注,重点推荐半导体、周期子行业及各行业现金流好的龙头公司。短期华为事件或导致风险偏好降低,板块整体承压;但中长期看2020年为电子扩张阶段,板块盈利能力角度看,我们认为电子板块仍具有疫情期间的防御性配置价值。

  • 华为全球分析师大会本周召开;中长期看,中美科技可能分叉,产业加速闭环。 2020 5 15 日美国商务部发布公告,将限制华为使用美国技术和软件在美国境外设计和制造半导体的能力后,华为于本周一召开华为全球分析师大会,其间发布声明强烈反对美方规则修改,华为表示美方破坏了全球产业合作的信任基础,利用其技术优势打压他国企业,必将削弱他国企业对使用美国技术元素的信心,最后伤害美国自身利益。华为正在进行全面评估,预计其业务将不可避免受到影响,会尽最大努力寻找解决方案。过去一年华为在 IC 设计端已基本实现自研替代或非美供应商切换,而制造端华为仍高度依赖台积电,且上游半导体设备、 EDA 软件仍被美国厂商垄断,因而成为美方本轮重点打击方向。 中国芯片制造龙头中芯国际 5 15 日晚发表公告, 14nm 及以下产能平台中芯南方将获得注资,注册资本由 35 亿美元增加至 65 亿美元,增资扩张先进工艺产能。 另一方面, 美国正在加大对先进半导体工艺技术的把控,台积电 5 15 日宣布有意在美国亚利桑那州兴建和营运一座 5nm 先进晶圆厂 。我们认为台积电此举是回应了特朗普政府对先进半导体工艺供应链安全的担忧,美国可确保拥有制造尖端芯片的工厂,有助于保护其供应链安全。中美贸易摩擦信任消磨,我们认为在核心科技基础设施新基建领域,未来中美将出现分叉,倒逼出国内半导体快速成长的历史性机遇。

  • 美商务部于5月22日计划再将33家中国公司纳入实体名单,系美方极限施压政策延续。 2020年5月22日美国商务部发布两份公告,计划分别以涉及军事活动或新疆问题的理由将33家中国公司或机构纳入出口限制实体名单。本次被纳入实体名单的33家实体进出口美国商品时都需逐一申请许可证,其中云从科技、云天励飞为国内AI独角兽,东方网力为国内安防领域上市公司,预计后续自美国进口零部件或将受阻。由于2019年10月8月美商务部已将海康威视、大华股份两家安防龙头以及旷视科技、商汤科技等六家AI独角兽纳入实体名单,因此国内相关企业大多已提前做好预案。以海康威视、大华股份为例,在实体名单落地前针对关键零部件进行充分备货,并积极研制替代方案,此外部分美国厂商(如安霸)由于海外工厂布局在实体名单落地后仍能对海康及大华正常供货。我们认为,美商务部的这一举措属于近期一系列极限施压政策的延续,中期维度下必将加速安防产业链国产替代进展。

  • 手机端:预计Q2全球手机出货量同比下滑30%-40%,降幅将触底,未来有望逐季回暖,看好产业链20Q4后的业绩表现。 从手机领域整体来看,当前国内疫情已基本可控,国内电子企业整体已基本恢复至正常状态,下游需求亦快速复苏。根据中国信通院数据,Q1国内出货量4895.3万部,同比-36%;4月国内手机出货量4172.8万部,环比+92%同比+14%,复苏速度超出预期;前4月国内出货量9068.1万部,同比-20%。我们维持国内Q2销量预测同比个位数下滑,全年维度下滑5~10%。根据IDC数据,2020Q1全球手机出货量2.76亿部,同比-11.3%;其中国内同比-20.4%,海外-7.9%,主要由于一季度疫情集中于国内,海外疫情自一季度末、二季度初开始快速发展。海外手机产业链主要涉及欧美(半导体等)、日韩(面板、存储、MLCC等)、东南亚(整机组装等),目前上述主要国家和地区均已逐步进入复工复产阶段,但产能仍需爬坡,我们预测全球手机出货量Q2同比下滑30~40%,Q3-Q4降幅有望缩窄,全年下滑10~15%。就苹果端而言,受疫情影响苹果未披露FYQ3(自然年Q2)业绩指引,但仍提供了部分前瞻性判断,其中iPhone和可穿戴业务预计恶化,而iPad和Mac业务受益于在线教育和远程办公则有望改善;此外,平价版机型iPhone SE开售,结合初代SE销量及产业链调研,我们判断iPhone SE(第二代) Q2出货量有望超1000万台,2020年销量有望达2000-3000万台,全生命周期销量有望达3000-4000万台。安卓端来看,继一季度的密集旗舰新品发布之后,4月各厂商新机主要集中于5G中端机型、以及部分4G低价机型。中长期看,我们认为5G带动的换机潮仍然是高确定性趋势,疫情对于5G进程的影响只是延缓而非消失,预计2020年全球5G手机出货量达到2-3亿部,国内超1亿部。总体来看,我们认为Q2手机出货量同比降幅将有望触底,后续疫情可控叠加复工开启将带动需求逐步复苏。

  • IoT端:疫情亦影响销售表现,但TWS为核心的IoT设备仍是增量市场,预计全年AirPods出货量0.7-0.8亿副,同比提升25%-45%。 我们近期外发4月IoT行业月报,4月苹果端AirPodsPro发货周期稳定至3-4天,相比3月末减少1-4天,二代产品发货周期稳定至2-3天,相比3月末降低0-1天,供给端复苏带动供需进一步缓和。整体看我们认为Pro产品供需相对平衡,而2代老产品需求则相对承压。我们预计今年总体出货量在0.7-0.8亿副,同比提升27%-45%。安卓端4月份国内线上TWS销量环比-5.5%至35.4万副,但是龙头厂商如华为、漫步者等市占率在提升。我们认为TWS作为增量市场,疫情背景下需求表现相对手机更好,对销量具体影响仍然需要进一步观察,但长期角度我们认为其仍为电子产业链最核心的增量方向之一,看好长期空间。另一方面,疫情背景下智能手表由于部分产品具备医疗监测功能,销量环比持续上行,京东、天猫等电商渠道显示,2/3/4月份分别为1.9/5.4/7.0万副。我们认为后续智能手表将聚焦健康、运动等功能,进一步成为独立于手机的移动终端。下游OVM等安卓厂商亦在跟进布局,有望成为TWS耳机后下一个增量市场。

  • 产业链角度,近期关于逆全球化产业链外迁的声音较多,我们仍然看好国内消费电子公司在全球供应链中的重要地位,认为外迁仍然是5-10年的长期维度。 中国目前是全球最大消费电子出口国,智能手机产量占全球比重近90%,不仅消化国内庞大需求,更出口七成国内智能手机供应全球市场;中国企业广泛布局产业链中后段,在部分零组件生产环节和组装环节占据主导。短期来看,疫情下各国基于国家产业链安全考虑,基础制造业(必需品相关)或存在回迁可能,但电子产业链全球化分工明确,中国相关厂商经过近40年的演化,已经具备效率、成本、供应链等显著优势,短期外迁对于各国来说并不经济;另疫情升级或造成全球经济下行,产业链外迁进程短期内可能进一步放缓。中长期看,基于近年来的成本提升、关税上行事实和服务当地的效率需求,消费电子部分产业链及组装环节存在外迁趋势,但迁入地需较长时间具备承接能力;另一方面从中国企业的长期发展看,受益于工程师红利,未来国内的消费电子产业也将主动进行结构化升级和转型,我们认为 5-10年维度国内企业也将更聚焦在更高附加值的产业链环节,将部分低附加值产业主动外迁。仍然持续看好在产业链环节具备大客户订单承接能力与精密制造能力、技术优势领先且管理经验丰富、全球化布局的中国龙头公司,关注 舜宇光学科技、立讯精密、小米集团、传音控股、鹏鼎控股、歌尔股份、领益智造、瑞声科技、比亚迪电子、闻泰科技、信维通信等。

  • 随全球逐步复工复产,电子板块下游的消费端正稳定复苏;然近期中美科技战再升级,我们认为电子板块目前行业层面的不确定性加大,目前建议积极关注业绩确定性较高的消费电子龙头、半导体国产替代龙头及各行业现金流好的龙头公司。 目前海外疫情正逐渐受控,之前受到影响的需求端正逐步复苏,电子行业作为全球化关联性较高的行业,整体板块从之前相对承压的状态中逐步恢复,但由于近期的中美科技战再升级,我们认为板块目前行业层面的不确定性加大,建议关注风险已经充分释放的消费电子一线龙头公司;另,国内半导体等核心领域仍待突破,全球产出贡献仅6%,我们认为总体而言2020全年半导体板块行情会持续强劲。同时各板块龙头公司在现金流充沛情况下有望穿越周期进一步提升市占率。建议关注细分领域投资机会,在估值相对较低位置仍具有配置价值,看好中长期发展。

  • 市场回顾与策略展望: 本周(5.18-5.22)电子指数6547.66,跌幅6.39%,相比大盘跑输4.12pcts,我们认为主要受美国对华为限制升级、中美贸易摩擦有加剧倾向的影响,市场对电子板块风险偏好降低。在电子板块中,本周涨幅前五股票分别为盛洋科技(28.52%)、凤凰光学(20.63%)、可立克(15.47%)、天津普林(14.65%)、得润电子(14.01%),跌幅前五股票分别为华正新材(-19.71%)、劲胜智能(-14.49%),生益科技(-13.22%)、瑞丰光电(-13.04%)、长盈精密(-12.70%)。

  • 风险因素: 板块下游需求不及预期,消费电子行业竞争加剧,国际局势动荡,疫情的不确定性。


行业观点:中美科技战持续,板块不确定性增强


华为全球分析师大会本周召开,中长期看,中美科技可能分叉,产业加速闭环。 继2020年5月15日美国商务部发布公告,将限制华为使用美国技术和软件在美国境外设计和制造半导体的能力后,华为于本周一召开华为全球分析师大会,其间发布声明强烈反对美方规则修改,华为表示美方破坏了全球产业合作的信任基础,利用其技术优势打压他国企业,必将削弱他国企业对使用美国技术元素的信心,最后伤害美国自身利益。华为正在进行全面评估,预计其业务将不可避免受到影响,会尽最大努力寻找解决方案。过去一年华为在IC设计端已基本实现自研替代或非美供应商切换,而制造端华为仍高度依赖台积电,且上游半导体设备、EDA软件仍被美国厂商垄断,因而成为美方本轮重点打击方向。 中国芯片制造龙头中芯国际5月15日晚发表公告,14nm及以下产能平台中芯南方将获得注资,注册资本由35亿美元增加至65亿美元,增资扩张先进工艺产能。 另一方面, 美国正在加大对先进半导体工艺技术的把控,台积电5月15日宣布有意在美国亚利桑那州兴建和营运一座5nm先进晶圆厂。 我们认为台积电此举是回应了特朗普政府对先进半导体工艺供应链安全的担忧,美国可确保拥有制造尖端芯片的工厂,有助于保护其供应链安全。中美贸易摩擦信任消磨,我们认为在核心科技基础设施新基建领域,未来中美将出现分叉,倒逼出国内半导体快速成长的历史性机遇。


美商务部于5月22日计划再将33家中国公司纳入实体名单,系美方极限施压政策延续。 2020年5月22日美国商务部发布两份公告,计划分别以涉及军事活动或新疆问题的理由将33家中国公司或机构纳入出口限制实体名单。本次被纳入实体名单的33家实体进出口美国商品时都需逐一申请许可证,其中云从科技、云天励飞为国内AI独角兽,东方网力为国内安防领域上市公司,预计后续自美国进口零部件或将受阻。由于2019年10月8月美商务部已将海康威视、大华股份两家安防龙头以及旷视科技、商汤科技等六家AI独角兽纳入实体名单,因此国内相关企业大多已提前做好预案。以海康威视、大华股份为例,在实体名单落地前针对关键零部件进行充分备货,并积极研制替代方案,此外部分美国厂商(如安霸)由于海外工厂布局在实体名单落地后仍能对海康及大华正常供货。我们认为,美商务部的这一举措属于近期一系列极限施压政策的延续,中期维度下必将加速安防产业链国产替代进展。


手机端:预计Q2全球手机出货量同比下滑30%-40%,降幅将触底,未来有望逐季回暖,看好产业链20Q4后的业绩表现。 从手机领域整体来看,当前国内疫情已基本可控,国内电子企业整体已基本恢复至正常状态,下游需求亦快速复苏。根据中国信通院数据,Q1国内出货量4895.3万部,同比-36%;4月国内手机出货量4172.8万部,环比+92%同比+14%,复苏速度超出预期;前4月国内出货量9068.1万部,同比-20%。我们维持国内Q2销量同比个位数下滑,全年维度销量下滑5~10%的预测。根据IDC数据,2020Q1全球手机出货量2.76亿部,同比-11.3%;其中国内同比-20.4%,海外-7.9%,主要由于一季度疫情集中于国内,海外疫情自一季度末、二季度初开始快速发展。海外手机产业链主要涉及欧美(半导体等)、日韩(面板、存储、MLCC等)、东南亚(整机组装等),目前上述主要国家和地区均已逐步进入复工复产阶段,但产能仍需爬坡,我们预测全球手机出货量Q2同比下滑30~40%,Q3-Q4降幅有望缩窄,全年下滑10~15%。就苹果端而言,受疫情影响苹果未披露FYQ3(自然年Q2)业绩指引,但仍提供了部分前瞻性判断,其中iPhone和可穿戴业务预计恶化,而iPad和Mac业务受益于在线教育和远程办公则有望改善;此外,平价版机型iPhoneSE开售,结合初代SE销量及产业链调研,我们判断iPhoneSE(第二代)Q2出货量有望超1000万台,2020年销量有望达2000-3000万台,全生命周期销量有望达3000-4000万台。安卓端来看,继一季度的密集旗舰新品发布之后,4月各厂商新机主要集中于5G中端机型、以及部分4G低价机型。中长期看,我们认为5G带动的换机潮仍然是高确定性趋势,疫情对于5G进程的影响只是延缓而非消失,预计2020年全球5G手机出货量达到2-3亿部,国内超1亿部。总体来看,我们认为Q2手机出货量同比降幅将有望触底,后续疫情可控叠加复工开启将带动需求逐步复苏。


IoT端:疫情亦影响销售表现,但TWS为核心的IoT设备仍是增量市场,预计全年AirPods出货量0.7-0.8亿副,同比提升25%-45%。 我们近期外发4月IoT行业月报,4月苹果端AirPodsPro发货周期稳定至3-4天,相比3月末减少1-4天,二代产品发货周期稳定至2-3天,相比3月末降低0-1天,供给端复苏带动供需进一步缓和。整体看我们认为Pro产品供需相对平衡,而2代老产品需求则相对承压。我们预计今年总体出货量在0.7-0.8亿副,同比提升27%-45%。安卓端4月份国内线上TWS销量环比-5.5%至35.4万副,但是龙头厂商如华为、漫步者等市占率在提升。我们认为TWS作为增量市场,疫情背景下需求表现相对手机更好,对销量具体影响仍然需要进一步观察,但长期角度我们认为其仍为电子产业链最核心的增量方向之一,看好长期空间。另一方面,疫情背景下智能手表由于部分产品具备医疗监测功能,销量环比持续上行,京东、天猫等电商渠道显示,2/3/4月份分别为1.9/5.4/7.0万副。我们认为后续智能手表将聚焦健康、运动等功能,进一步成为独立于手机的移动终端。下游OVM等安卓厂商亦在跟进布局,有望成为TWS耳机后下一个增量市场。


产业链角度,近期关于逆全球化产业链外迁的声音较多,我们仍然看好国内消费电子公司在全球供应链中的重要地位,认为外迁仍然是5-10年的长期维度。 中国目前是全球最大消费电子出口国,智能手机产量占全球比重近90%,不仅消化国内庞大需求,更出口七成国内智能手机供应全球市场;中国企业广泛布局产业链中后段,在部分零组件生产环节和组装环节占据主导。短期来看,疫情下各国基于国家产业链安全考虑,基础制造业(必需品相关)或存在回迁可能,但电子产业链全球化分工明确,中国相关厂商经过近40年的演化,已经具备效率、成本、供应链等显著优势,短期外迁对于各国来说并不经济;另疫情升级或造成全球经济下行,产业链外迁进程短期内可能进一步放缓。中长期看,基于近年来的成本提升、关税上行事实和服务当地的效率需求,消费电子部分产业链及组装环节存在外迁趋势,但迁入地需较长时间具备承接能力;另一方面从中国企业的长期发展看,受益于工程师红利,未来国内的消费电子产业也将主动进行结构化升级和转型,我们认为5-10年维度国内企业也将更聚焦在更高附加值的产业链环节,将部分低附加值产业主动外迁。仍然持续看好在产业链环节具备大客户订单承接能力与精密制造能力、技术优势领先且管理经验丰富、全球化布局的中国龙头公司,关注 舜宇光学科技、立讯精密、小米集团、传音控股、鹏鼎控股、歌尔股份、领益智造、瑞声科技、比亚迪电子、闻泰科技、信维通信等。


随全球逐步复工复产,电子板块下游的消费端正稳定复苏;然近期中美科技战再升级,我们认为电子板块目前行业层面的不确定性加大,目前建议积极关注业绩确定性较高的消费电子龙头、半导体国产替代龙头及各行业现金流好的龙头公司。 目前海外疫情正逐渐受控,之前受到影响的需求端正逐步复苏,电子行业作为全球化关联性较高的行业,整体板块从之前相对承压的状态中逐步恢复,但由于近期的中美科技摩擦再升级,我们认为板块目前行业层面的不确定性加大,建议关注风险已经充分释放的消费电子一线龙头公司;另,国内半导体等核心领域仍待突破,全球产出贡献仅6%,我们认为总体而言2020全年半导体板块行情会持续强劲。同时各板块龙头公司在现金流充沛情况下有望穿越周期进一步提升市占率。建议关注细分领域投资机会,在估值相对较低位置仍具有配置价值,看好中长期发展。


短期而言,我们建议投资人关注以下细分领域:


首先,消费电子端预计Q2全球手机出货量同比下滑30%-40%,降幅将触底,未来有望逐季回暖,看好产业链20Q4后的业绩表现。 当前国内疫情已基本可控,国内电子企业整体已基本恢复至正常状态,下游需求亦快速复苏。根据中国信通院数据,4月国内手机出货量4172.8万部,环比+92%同比+14%,复苏速度超出预期;Q1国内出货量4895.3万部,同比-36%,前4月国内出货量9068.1万部,同比-20%。我们维持国内Q2销量预测同比个位数下滑,全年维度下滑5~10%。海外欧美等国家逐步进入疫情后的复工复产阶段,我们认为下游需求端亦将逐步回暖,预测全球手机出货量Q2同比下滑30~40%,Q3-Q4降幅有望缩窄,全年下滑10~15%。总体来看,我们认为Q2手机出货量同比降幅将有望触底,后续疫情可控叠加复工开启将带动需求逐步复苏。仍然持续看好在产业链环节具备大客户订单承接能力与精密制造能力、技术优势领先且管理经验丰富、全球化布局的中国龙头公司,关注 舜宇光学科技、立讯精密、小米集团、传音控股、鹏鼎控股、歌尔股份、领益智造、瑞声科技、比亚迪电子等。


其次,中美科技角力升级,关注芯片制造、设备机会,继续重点推荐中芯国际,长期关注北方华创。 中美科技角力中芯片制造环节是美方施压重点,中芯国际作为国内芯片制造端核心企业,未来承载国内产业链自主的重任,预计将持续受惠于政策、资金支持。另一方面,国内晶圆代工厂目前仍采用了较高比例的美、日、欧设备,从根本而言需要增加国产设备比例,提升中国技术含量,因此同时建议关注设备龙头厂商机会。北方华创为国内规模最大、品类最全、技术一流的半导体设备龙头,持续受益国内晶圆厂扩产潮及国内晶圆厂对国产设备的持续支持。我们仍然强调国内半导体板块核心逻辑是十年维度的自主可控,推荐 中芯国际、睿创微纳,择机关注国产替代相关设备、材料、设计公司,如北方华创、华峰测控、沪硅产业、兆易创新、韦尔股份、卓胜微、澜起科技等。


第三,红外测温被纳入防疫重点物资,全国需求大超往常水平,重点推荐国内红外产业龙头睿创微纳。 体温检测是疫情防控的第一道关口,红外测温由于能实现“非接触式+大面积”体温监测,在公众场所对疑似患者甄别发挥着重要作用。受本次新型肺炎疫情影响,医院、高铁、飞机场、地铁等公共场所对可进行非接触测温的红外热像仪等仪器需求正大幅增长,根据工信部统计目前全国需求大超往年水平。2月1日起国务院也将红外测温仪纳入疫情防控重点物资,要求各地政府及交通运输部保障红外测温仪的生产工作。国内红外产业链各厂商正已复工,其中 睿创微纳 可供应红外测温仪,同时可为海康威视、华中数控等整机厂商供应红外测温模组,在助力防疫工作同时迎来发展新机遇。


中长期而言,我们认为未来2~3年仍是电子板块扩张阶段,5G手机、AIoT以及半导体国产替代三大主题为我们战略看好的三大方向,建议关注三大趋势下的细分领域投资机会。


5G手机方面,我们认为手机换机潮将带动整个产业链迎来业绩改善,其中重点推荐光学、传输及外观件三个细分方向。 5G方向上,我们重点推荐三个细分方向: (1)光学, 手机端多摄持续渗透、像素提升,我们认为包括CIS、镜头、模组在内的整个产业链都将持续受益行业高增长, 重点推荐CIS厂商韦尔股份和镜头厂商舜宇光学科技;(2)射频, 5G高确定性量价齐升机会。预计2020年安卓手机蜂窝天线仍以LDS为主,数量翻倍ASP+50%以上;LCP天线和连接器逐步渗透,射频B2B加速应用,有望带动价值量跃升。在2020年手机射频板块仍有估值提升潜力,当前重点关注在射频积极布局的信维通信。5G手机对对被动元器件单机用量提升,预计电感 +50%、电容+30%,叠加下游库存处于低位,行业景气度上行。被动元器件板块业绩有望逐季改善, 当前重点关注顺络电子、三环集团、风华高科。(3)外观件, 5G手机对天线和通信的要求提高,外观件从金属一体化机身演变为金属中框+玻璃后盖,能够提供金属+玻璃一体化解决方案的厂商份额有望持续提升, 重点推荐港股比亚迪电子。


AIoT方向,我们认为去年主要看声学耳机,今年智能手表有望接棒,更长的时间范围,AR/VR等智能终端有望持续分散手机的部分功能并呈现多品类爆发式增长趋势。 首先, (1)智能音频, 我们持续重点推荐的战略大方向之一,作为物联网时代的信息入口将率先落地,代表产品包括TWS耳机和智能音箱等,预计2020年出货量TWS耳机分别为2.3亿副, 重点关注歌尔股份、立讯精密、共达 电声;(2)智能手表, 我们认为2020年下半年开始,智能手表有望接力,聚焦运动、健康监测等功能,用户渗透率逐步提升,预计2020年出货量达0.81亿台, 关注立讯精密、歌尔股份; 3)AR/VR, 再往后看,AR/VR 在解决网络传输、用户体验等问题后将迎来高速成长,在消费、工业等领域均有望应用,预计 2018-2023 年出货量复合增速达到 63% 推荐韦尔股份、歌尔股份。


半导体方向,国产化趋势将驱动板块迎来有业绩的长牛行情,也是我们长期战略看好的大方向。 (1)华为国产化替代持续深入,同时5G、TWS等细分领域创新需求驱动2020年业绩确定性强。 中美达成第一阶段协议能暂停双边关系进一步恶化,但科技角力仍将继续。我们认为,后续美国对华为的新一轮制裁将以一定程度展开,并将作为与中国第二阶段谈判的重要筹码之一。目前华为在芯片设计方面已经实现大量自研,但在芯片制造、设备、材料、EDA等关键领域受美国技术制约较大,加快国产替代刻不容缓。根据集微网和美国商务部官网资料,截至2019年12月13日,中国共有239家企业及个人被纳入“实体清单”(不包含中国台湾企业和外国附属公司),集成电路(46家,19%)和通信(35家,15%)两大领域占比最多,其次是政府机关(8%)、航空航天(7%)和互联网(7%)等。 (2)大基金一期成效显著,预计各领域龙头企业仍为二期重点对象。 2014年成立的大基金一期规模1387亿元,撬动约5000亿元左右的产业和地方资金。2019年10月成立的大基金二期注册资本2041亿元,预计还会带动5000亿~7000亿元地方和产业资金。一期投资的二级市场上市企业总营收从2014年的不到300亿到2018年超过1000亿,四年CAGR=36.9%。一期累计决策项目达到70个左右,制造、设计、封测、设备材料等产业链各环节投资比重分别是63%、20%、10%、7%。我们预计各领域龙头企业仍会成为大基金二期重点投资对象,预计制造环节占比仍然最大,重视设计、材料设备,增加新兴应用方向如智能汽车、智能电网、人工智能、物联网、5G等,预计继续支持先进封测领域。目前国内半导体产业的自给率仅15%左右,2018年集成电路占我国进口总额的14.6%,仍然具有显著的发展空间。 我们仍然强调国内半导体板块核心逻辑是十年维度的自主可控, 后续政策、资金支持有望加大。行业龙头公司具备先发优势且在政策自上而下逐步落地过程中有望率先受益,建议重点关注。 结合当前板块估值情况,近期推荐中芯国际、睿创微纳,此外关注北方华创、华峰测控、沪硅产业、兆易创新、韦尔股份、卓胜微、澜起科技等。


本周全球市场回顾

行情回顾 A股市场下跌2.27%,电子板块跑输大盘


A股市场: 板块下跌6.39%,排名29/30

市场回顾:电子行业指数跑输沪深300指数4.12pcts。 本周(2020年5月18日至2020年5月23日,下同),沪深300下跌2.27%,上证综指下跌1.91%,中小板指下跌3.14%,创业板指数下跌3.66%。A股中信电子行业指数下跌6.39%,跑输沪深300指数4.12pcts,跑输创业板指数2.73pcts,跑输中小板指数3.26pcts,跑输上证综指4.49pcts。电子板块在中信行业板块中涨跌幅排名29/30。我们主要跟踪的股票中,本周表现居前的5只股票 分别为 金龙机电(6.86%)、长园集团(4.73%)、中科三环(3.03 %)、三联商社(1.10 %)、法拉电子(0.56 %)。



板块及个股表现:电子板块普遍下跌,其他电子零组件领跑。 本周(2020年5月18日至2020年5月22日)A股电子板块中,CS其他电子零组件价格跌幅为2.63%,跑赢CS电子3.77pcts,CS元器件价格跌幅为8.69%,跑输CS电子2.29pcts。板块中涨幅前五的股票分别为盛洋科技(28.52%)、凤凰光学(20.63%)、可立克(15.47%)、天津普林(14.65%)、得润电子(14.01%),跌幅前五股票分别为华正新材(-19.71%)、劲胜智能(-14.49%),生益科技(-13.22%)、瑞丰光电(-13.04%)、长盈精密(-12.70%)。




美股市场: 费城半导体指数上涨5.96%,惠普表现最佳


市场回顾:半导体指数领先于大盘,跑赢道琼斯指数3.29pcts。 本周(2020年5月18日至2020年5月22日),道琼斯工业指数上涨3.29%,纳斯达克指数上涨3.44%,标普500指数上涨3.20%。本周费城半导体指数上涨5.96%,跑赢道琼斯指数2.67pcts。



个股表现惠普最佳,思杰系统跌幅最大。 本周(2020年5月18日至2020年5月22日),美股信息技术板块中表现居于前五的公司分别为惠普公司(HP)(14.40%)、施乐公司(XEROX)(14.04%)、FACEBOOK(11.40%)、思佳讯解决方案(SKYWORKS)(10.60%)、第一太阳能(FIRSTSOLAR)(10.41%)。跌幅前五的公司分别为思杰系统(CITRIXSYSTEMS)(-6.60%)、威瑞信(VERISIGN)(-1.62%)、动视暴雪(-1.14%)、F5网络(F5NETWORKS)(-1.02%)、甲骨文(ORACLE)(-0.57%)。



中国 台股市场: 台湾电子指数下跌1.30%,跑输大盘


市场回顾:台股整体下跌,台湾电子指数跑输大盘。 本周(2020年5月18日至2020年5月22日),中国台股市场整体下跌0.03%,台湾电子指数下跌1.30%,跑输大盘。在台湾上市行业板块中,台湾半导体指数下跌1.38%、台湾光电指数下跌1.87%、台湾电子零组件指数下跌1.93%、台湾电子通路指数上涨1.51%、台湾其他电子指数下跌4.41%。



港股市场: 资讯科技板块下跌1.77%,奥栢中国表现最佳


市场回顾:资讯科技板块跑赢大盘1.88pcts。 本周(2020年5月18日至2020年5月22日),港股市场恒生指数下跌3.64%,恒生资讯科技业指数下跌1.77%,跑赢恒生指数1.88pcts。



个股表现:奥栢中国表现最佳,HMVOD视频跌幅最大。 本周(2020年5月18日至2020年5月22日),香港恒生资讯科技业板块中表现居于前五的公司分别为奥栢中国(88.89%)、环亚国际实业(35.14%)、辉煌科技(34.78%)、明华科技(29.63%)、节能元件(27.78%)。



估值情况: A股电子行业PE为69.91倍,港股资讯科技业为31.02倍


A股电子板块估值: 行业PE为69.91倍,板块估值相对溢价490.27%


市场估值:TTM市盈率为69.91倍,处于历史均值偏上。 本周(2020年5月18日至2020年5月22日),中信电子板块的TTM市盈率为69.91倍,相对于沪深300指数估值溢价490.27%,相对创业板指估值溢价21.19%,处于相对历史均值偏上。在TMT行业中,电子板块TTM市盈率低于计算机(332.27倍),高于通信(58.98倍)板块估值。



子板块估值:半导体估值溢价高。 本周(2020年5月18日至2020年5月22日)中信电子二级子行业板块中,半导体PE估值(128.99倍)相对电子板块整体估值溢价84.51%,元器件PE估值(39.67倍)相对电子板块整体估值折价43.26%,光学光电PE估值(54.54倍)相对电子板块整体估值折价21.99%,消费电子PE估值(77.58倍)相对电子板块整体估值溢价10.97%,其他电子零组件PE估值(106.84倍)相对电子板块整体估值溢价52.82%。



海外电子板块估值: 港股电子行业PE为31.02倍


市场估值及板块表现。 本周(2020年5月18日至2020年5月22日),恒生资讯科技板块市盈率为31.02倍,相对恒生指数估值溢价232.89%,低于A股电子板块相对于A股大盘490.27%的溢价水平。本周来看,A股电子板块PE倍数较港股电子板块PE倍数高1.25倍。



重要公司公告汇总


业绩公告


【瑞声科 技02018 .HK】2020年第一季度报告。 2020年第一季度,集团实现收入人民币35.6亿元,同比下降5.1%,毛利人民币8.23亿元,同比下降27.1%,毛利率同比下降7.0个百分点至23.1%,净利同比下降87.8%至人民币5,300万元。

【智云股份300097.SZ】2019年年度报告(更新后)。 公司实现营业收入30,314.51万元,实现营业利润-72,480.12万元,实现利润总额-72,866.60万元,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69,615.79万元,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71,890.27万元。

【小米集团01810.HK】截至2020年3月31日止三个月之业绩公告。 2020年第一季度,小米集团各项业务稳定增长,总收入达到人民币497亿元,同比增长13.6%;经调整净利润达到人民币23亿元,同比增长10.6%。


增减持公告


【洲明科技300232.SZ】关于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向公司员工发出增持公司股票倡议书的进展公告。 2020年4月30日,经公司统计,共有486名员工有意向购买公司股票8,571,500股,由于部分员工未能及时开通创业板交易的权限,经公司自行统计,自2020年4月30日至2020年5月15日期间,公司及全资子公司、控股子公司全体员工中共有208名员工通过二级市场集中竞价的方式增持公司股票,累计增持股票2,852,968股,占公司总股本的0.2903%,增持均价为8.83元/股,增持总金额为25,185,112.10元。

【长园集团600525.SH】关于股东增持公司股份计划实施结果的公告。 格力金投于 2019 年 11 月 12 日至 2020 年 3 月19 日,使用自有资金从二级市场增持股份 57,361,735 股,增持股份数量占公司目前的总股本比例为4.39%,增持均价 5.72 元/股。格力金投及其一致行动人金诺信持有公司 189,728,435 股,占公司总股本的 14.53%。

【深南电路002916.SZ】关于股东减持计划实施进展的公告。 2020 年 5 月 13 日,公司 2019 年度权益分派方案实施完毕,权益分派方案为:以 339,360,000 股为基数,向全体股东每10 股派现金人民币 11.50 元(含税),每 10 股转增 4 股。本次权益分派方案实施完毕后,公司总股本增加至475,104,000 股,张丽君女士拟减持股份数量调整为 118,416 股。

【长园集团600525.SH】关于公司董事长增持公司股份计划结果的公告。 2019 年 6 月 18 日至 2020 年 5 月 21 日,董事长吴启权先生通过上海证券交易所证券交易系统买入公司股份 17,998,833 股,占公司总股本的1.3784%,增持金额100,492,781 元。截至告知函日,吴启权先生持有公司 87,523,105 股,占公司总股本的 6.7028%。


投融资公告


【维信诺002387.SZ】2020年非公开发行股票预案。 本次发行的股票为境内上市人民币普通股股票,每股面值为 1.00 元。本次发行股票数量按照本次发行募集资金总额除以发行价格确定,同时本次非公开发行股份数量不超过本次发行前总股本的 30%,即不超过 410,298,913股(含 410,298,913 股)。

【纳思达002180.SZ】发行股份购买资产报告书(草案)。 本次交易拟发行股份购买标的公司各 49.00%股权。本次交易前,公司分别持有欣威科技和中润靖杰各 51.00%股权;本次交易完成后,公司将分别持有欣威科技和中润靖杰各 100.00%股权。

【洲明科技300232.SZ】关于拟投资设立全资子公司的公告。 为公司在中山智能制造基地项目的投资布局做准备,并为进一步巩固市场地位,满足公司的战略发展规划,深圳市洲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拟使用自有资金2亿元人民币出资,在广东省中山市设立全资子公司中山市洲明科技有限公司 。


权益分配公告


【联得装备300545.SZ】2019年年度权益分派实施公告。 本公司 2019 年年度权益分派方案为:以公司现有总股本 144,087,472 股为基数,其中回购股份0股,向全体股东每10股派1.000000元人民币现金。本次权益分派股权登记日为:2020年5月22日,除权除息日为:2020年5月25日。

【景旺电子603228.SH】2019年年度权益分派实施公告。 本次利润分配及资本公积金转增股本以方案实施前的公司总股本 608,371,233 股为基数,每股派发现金红利0.30 元(含税),以资本公积金向全体股东每股转增 0.4 股,共计派发现金红利 182,511,369.90元,转增 243,348,493 股,本次分配后总股本为 851,719,726 股。股权登记日:2020年5月25日 ,除权(息)日:2020年5月26日 。

【深天马A000050.SZ】2019年度权益分派实施公告。 以 2019 年 12 月 31 日总股本2,048,123,051 股为基数,向全体股东每 10 股派现金人民币 0.80 元(含税),总计派息 163,849,844.08 元,送红股 0 股,不以公积金转增股本。股权登记日:2020年5月27日,除权除息日:2020年5月28日。

【三环集团300408.SZ】2019年年度权益分派实施公告。 公司决定以2020 年 2 月 28 日公司总股本1,743,163,022 股剔除需回购注销股份 5,290,500股为基数(即以 1,737,872,522 股为基数),向除上述需回购注销限制性股票的股东以外的公司全体股东每 10 股派发现金红利 2.00 元(含税),共派发现金红利 347,574,504.40 元;剩余未分配利润结转以后年度分配。股权登记日:2020年5月26日,除权除息日为:2020年5月27日。

【海康威视002415.SZ】2019年年度权益分派实施公告。 以公司现有总股本 9,345,010,696 股为基数,向全体股东每10股派7.00元人民币现金(含税)。股权登记日:2020年5月28日,除权除息日:2020年5月29日。

【欣旺达300207.SZ】2019年年度权益分派实施公告。 本公司2019年年度权益分派方案为:以公司现有总股本1,569,135,331股为基数,向全体股东每10股派0.700000元人民币现金(含税)。本次权益分派股权登记日为:2020年5月28日,除权除息日为:2020年5月29日。

【生益科技600183.SH】2019年年度权益分派实施公告。 本次利润分配以方案实施前的公司总股本2,276,191,340股为基数,每股派发现金红利0.4元(含税),共计派发现金红利 910,476,536.00元。本次权益分派股权登记日为:2020年5月28日,除权除息日为:2020年5月29日。


其他公告


【联创电子002036.SZ】2019年股票期权与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修订稿)。 本激励计划拟授予激励对象权益总计527.00万份,涉及的标的股票种类为人民币A 股普通股,约占本激励计划草案公告日公司股本总额55,078.73万股的0.96%。本激励计划授予为一次性授予,无预留权益。

【劲胜智能300083.SZ】关于回购注销部分限制性股票的减资公告。 鉴于公司 2018 年度、2019 年度业绩考核目标未达成,股东大会同意公司回购注销首次授予剩余 73 名激励对象的 176.61 万股已授予未解除限售限制性股票,以及预留授予剩余 21 名激励对象的 59.01 万股限制性股票。本次回购注销部分限制性股票将导致公司总股本由 1,430,937,068 股减至1,428,580,868 股,注册资本由 1,430,937,068 元减至 1,428,580,868 元。



风险因素



板块下游需求不及预期,消费电子行业竞争加剧,国际局势动荡,疫情的不确定性。




【中信证券研究部  电子行业研究团队】





徐涛

中信证券电子行业首席 分析师

执业证书编号:S1010517080003

电话:010-60836719

手机:136-9149-1268

邮件:[email protected]


郑泽科

中信证券电子行业 分析师

执业证书编号:S1010517100002

电话:0755-23835433

手机:189-0105-3016

邮件:[email protected]


胡叶倩雯

中信证券电子行业分析师

执业证书编号:S1010517100004

电话:010-60834773

手机:185-1808-0960

邮件:[email protected]


苗丰

中信证券电子行业分析师

执业证书编号:S1010519120001

电话:010-60836710

手机:137-0108-6956

邮件:[email protected]






-----------------------------

特别声明

本文节选自中信证券研究部已于2020年5月25日发布的 《周观点(2020.05.18-2020.05.22) —中美科技战持续,板块不确定性增强 》报告,具 体分析内容(包括相关风险提示等)请详见相关报告。若因对报告的摘编而产生歧义,应以报告发布当日的完整内容为准。

本资料所载的证券市场研究信息是由中信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信证券”)的研究部编写。中信证券研究部定位为面向专业机构投资者的卖方研究团队。通过微信形式制作的本资料仅面向中信证券客户中的金融机构专业投资者,请勿对本资料进行任何形式的转发行为。中信证券不因任何订阅本公众号的行为而将订阅人视为中信证券的客户。若您并非中信证券客户中的金融机构专业投资者,为保证服务质量、控制投资风险,应首先联系中信证券机构销售服务部门或经纪业务系统的客户经理,完成投资者适当性匹配,并充分了解该项服务的性质、特点、使用的注意事项以及若不当使用可能会带来的风险或损失,在此之前,请勿订阅、接收或使用本订阅号中的信息。本资料难以设置访问权限,若给您造成不便,还请见谅!感谢您给予的理解和配合。若有任何疑问,敬请发送邮件至信箱[email protected]

重要声明:

本资料定位为“投资信息参考服务”,而非具体的“投资决策服务”,并不涉及对具体证券或金融工具在具体价位、具体时点、具体市场表现的判断。需特别关注的是(1)本资料的接收者应当仔细阅读所附的各项声明、信息披露事项及风险提示,关注相关的分析、预测能够成立的关键假设条件,关注投资评级和证券目标价格的预测时间周期,并准确理解投资评级的含义。(2)本资料所载的信息来源被认为是可靠的,但是中信证券不保证其准确性或完整,同时其相关的分析意见及推测可能会根据中信证券研究部后续发布的证券研究报告在不发出通知的情形下做出更改,也可能会因为使用不同的假设和标准、采用不同观点和分析方法而与中信证券其它业务部门、单位或附属机构在制作类似的其他材料时所给出的意见不同或者相反。(3)投资者在进行具体投资决策前,还须结合自身风险偏好、资金特点等具体情况并配合包括“选股”、“择时”分析在内的各种其它辅助分析手段形成自主决策。为避免对本资料所涉及的研究方法、投资评级、目标价格等内容产生理解上的歧义,进而造成投资损失,在必要时应寻求专业投资顾问的指导。(4)上述列示的风险事项并未囊括不当使用本资料所涉及的全部风险。投资者不应单纯依靠所接收的相关信息而取代自身的独立判断,须充分了解各类投资风险,自主作出投资决策并自行承担投资风险。

本订阅号中的所有资料版权均属中信证券。不得以任何方式修改、发送或复制本订阅号中的内容。除经中信证券认可的情况外,其他一切转载行为均属违法。版权所有,违者必究。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