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n Brown-《Origin》(起源)****
我非常喜欢丹布朗的这本最新的小说,这篇小说的故事性不如他以前的作品,破案的快感稍逊,但作为一部惊险小说而言也已经足够好了。我最喜欢的是作者敢于触碰宏大问题的勇气,虽然他的一些说法是有问题的,但他用通俗小说的形式引发读者思考这些宏大问题,所起到的效果远非普通科普文章能比,其段位更是远在一般的通俗小说之上。
可以拿马伯庸这样的国内顶尖畅销书作者做个对比,他们的故事可以写得很好看,但他们没有勇气或者能力去触碰人类起源、宗教信仰和无神论这种和现实紧密相连的敏感话题,只能围绕着一些没啥争议的鸡汤式主题做文章,实力上还是稍逊一筹的。
Dan Brown-《Deception Point》(骗局)****
这是丹布朗成名前出版的一部惊险小说,很不错。这部小说在技法上并不成熟,结尾也稍嫌仓促,但丹布朗擅长的元素这里几乎都有了。你可以从这部小说里读到关于冰川、极地、陨石、海洋生物、外星生物、物种进化、先进武器、卫星系统和海洋地质的很多知识。他把这些元素和政治丑闻联系在一起,讲述了一个想象力十足的惊险故事,足够吸引人。
PS:这部小说谈到了NASA的私有化问题,当年这个问题还是禁区,如今却已经有了答案。
Dan Brown-《Digital Fortress》(数字城堡)***
这是丹布朗的处女作,缺点还是很明显的。除了情节上的一些漏洞之外,这个主题体现了年轻作者特有的幼稚感。丹布朗试图用这个小说回答一个曾经非常时髦的问题,那就是“谁来监督监督者?”。他的结论是个人隐私一定要严加保护,任何政府都不应无限监听网上信息传递,但这个理想根本无法实现,即使将来通过某种加密技术实现了,最终获益的也不会是你我这样的普通民众,看看比特币的遭遇就知道了。
Dan Brown-《Angels & Demons》(天使与魔鬼)****
这是丹布朗的兰登系列小说的第一篇,比《达芬奇密码》还要早。从通俗小说的层面看,这部作品相当棒,作者敢于在罗马城的基础上编故事,其段位远比马伯庸高,后者只敢在已经消失的长安城的基础上编故事,虽然我认为马伯庸编故事的水平其实要高于丹布朗。
不过,就像前面说过的那样,两人最大的区别在于:丹布朗敢于触碰真正有价值、同时也有争议的话题,这种能力和胆量都是马伯庸这样的中文作家所不具备的。可惜的是,丹布朗在这部小说里暴露了他自己的很多缺点,比如知识储备不够,细节掌握得不扎实等等,比如关于CERN和反物质的那些故事就漏洞百出,已经被科学家们批得体无完肤了。
我认为,丹布朗最大的问题在于他一直想让宗教和科学和平相处,这是不可能实现的理想。我不知道他内心里的真实想法到底是怎样的,但作为一部商业小说,这是唯一的办法。我无法想象一部纯粹批评宗教或者纯粹批评科学的小说会如此畅销,丹布朗只能和稀泥。也许正是因为这个原因,导致他在这部主要批评宗教的小说里不得不歪曲事实,把科学也顺道批评了一通,结果就露马脚了。
总之,千万不要试图从畅销小说中学习真正有用的知识,因为这样的知识必定会得罪很多人,是不可能畅销的。
PS:看过兰登系列的电影版,都要比小说版差好几个档次。丹布朗的小说内容太丰富了,两个小时根本装不下。比如这部《天使与魔鬼》的电影版就根本没法看,拍的太难看了。
以上几部小说都是在喜马拉雅上听的,感谢这个网站,把我跑步健身坐地铁的时间都利用了起来。
下面再介绍几本读过的书:
Steven Johnson-《Where Good Ideas Come From》*****
强烈推荐这本书,作者Steven Johnson是美国的历史学者,畅销书作家,这本书是写创造力诞生过程的一本最通俗的著作,作者列举了大量案例,把创造力和进化联系在一起,颇有想象力。其中对我最有启发的是作者借用了一个进化论的词汇,提出了创造力的“相邻可能”(Adjacent Possible)理论,理解了这个理论,你就会理解很多人世间的事儿。Trust Me!
PS:作者的TED演讲更赞,大家可以找来看看。
Anthony Brandt & David Eagleman-《The Runaway Species: How Human Creativity Remakes the World》****
这本书的两位作者分别是神经科学家David Eagleman和作曲家Anthony Brandt,这个奇妙的组合使得这本书从科学和艺术这两方面探讨了人类创造力的由来,给了我很大启发。科技和艺术是人类对世界做出的两个最重要的贡献,也是人类区别于动物的两个关键特质。这本书通过对人类行为模式的研究,以及大量非常有代表性的事例的分析,得出一个很可信的结论:人类创造的能力呈指数增长,因此人类将如一匹脱缰的野马,朝向未知的远方加速前行。为了保证这匹野马不走偏,我们应该好好研究一下创造的过程,不要让它背叛了我们。
PS:也许是因为这是本合著的书,所以本书的理论框架不如前一本清晰,但本书好在事例够多够丰富,读起来同样获益匪浅。
E.O.Wilson-《Origins of Creavity》***
E.O.Wilson是著名的动物行为学家兼科普作家,写过不少有影响的书,这本书的标题也起得很大,但看后稍嫌失望。他的论述方式太散了,并没能令人信服地解答这个终极问题。不过里面有些小的点还是很有意思的,比如他对艺术的先天缺陷的论述。艺术绝对不是我们认识世界的最佳方式,这是由人类的生理缺陷所决定的,和任何人的主观意识无关。
Agustin Fuentes-《The Creative Spark》****
再推荐一本关于人类创造力起源的书,作者是一位美国人类学家。这本书想要回答一个终极问题:是什么导致我们人类从动物界脱颖而出?作者用副标题“How Imagination Made Humans Exceptional”给出了答案,这就是想象力。但读罢此书,我发现作者并没有很好地解释想象力如何出现,以及如何改变了我们,但却用大量笔墨描写了人类的一个特殊本能,那就是共享本能。这个本能导致了信息爆炸,导致了一种特殊的合作模式的诞生,这才是人之所以成人的关键所在。相比之下,其他物种的合作只停留在低级层面上,所以它们没能进化出高级智慧。
PS:封面图就是著名的阿舍利石器,这是史上出现的第一个只有人能够制造,任何其他动物都造不出来的工具,各位可以点开大图好好拜一拜了,我们这个物种就是从这玩意儿开始放飞自我的。
Robert Kelly-《The Fifth Beginning》*****
我认同一个观点,那就是研究历史是为了更好地预测未来。关于人类历史的书有很多,我更愿意推荐由相关领域的科学家撰写的书,这本《The Fifth Beginning》(中译本名为《第五次开始》,中信出版社)就是这样的一本书。本书作者Robert Kelly是一位美国的考古学家,他通过对大量史料的分析研究,提出在过去的600万年中,人类历史经历了4个临界点,即技术、文化、农业和被称为“国家”的政治组织的出现。人类每通过一次临界点就会发生一次突变,成为一个完全不同的物种。按照这个轨迹发展下去,人类正面临着第五次临界点的到来,他称其为“开始”。
PS:本书最精彩的部分在于,他指出达尔文的进化论虽然指出了竞争的重要性,但利他主义和合作同样是进化的基本要素。第五次开始标志着人类社会终于发展到这样一个阶段,即基于合作的竞争时代的到来。
Doug MacDougall-《Nature's Clocks》*****
这本书是我最近两年读过的比较好玩的书,作者用讲故事的方式把各种测年法的诞生始末讲述了一遍,感觉就像在读侦探小说。文字出现之前的历史称为“史前史”,研究那段历史的科学家就像福尔摩斯,需要强大的推理能力和丰富的科学知识储备。测年是其中最重要的一个研究分支,对准确性的要求特别高,而这恰恰是史前史研究最难的部分。这本书的作者告诉我们,其实大自然已经为我们准备了很多天然时钟,科学家所要做的就是想办法读懂它而已。
PS:文字出现之后,测年就变得很容易了,所以说,文明就相当于时光穿梭机,我们可以借助文明轻易地穿越回古代。想象一下,一万年后的历史学家在研究我们这段历史时,所担心的已经不是找不到史料了,而是史料太多。
Svante Paabo-《Neanderthal Man》*****
要想了解古DNA测序技术,这本书是必读之作。本书作者是该领域当之无愧的老大,现任马克思普朗克人类学研究所所长的Svante Paabo,我当年写《人类从哪里来?》那个封面故事时曾经去莱比锡采访了他,收获极大。这本书不但有科普,还有很多科学家八卦故事,大家可以从中了解到现代科学到底是怎么做的,靠谱科学和不靠谱科学之间的差别在哪里。
PS:本书已出中译本,但不知翻译得如何。其实原书的英语很好懂,大家可以试试看,没你想象的那么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