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我们都知道性安全教育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可怎么对孩子说才简单易懂又有效?
看看美国How To Tell Your Child机构制作的儿童防性侵视频吧,简单三步,让孩子远离性侵害!
周末,跟闺蜜一家在北郊踏秋。看着她家女儿乖巧可爱,温暖贴心,再看看我家这个小调皮,我羡慕极了。
可谁知她说:“哎,这有什么羡慕的,别羡慕了,你知道,我养女儿是有多担心吗?就怕她遇见什么坏人。”
她老公说:“我们现在最紧张这个。尤其是前阵子看了林奕含那个新闻后,我现在都不敢送女儿单独去上兴趣班了,就怕她安全出什么问题。”
是啊,看到林奕含的悲剧,哪个做父母的不心疼,不担心孩子的安全?别说是女孩了,男孩也担心啊。
有调查显示,在中国,有9.5%的女童和8%的男童都曾遭到过不同方式的性侵害,总数高达2500万人,而且多数都是熟人作案。
这些数字实在触目惊心,警醒我们对孩子的保护决不可又有丝毫的掉以轻心。
但退一步说,无论父母多么努力,也无法做到24小时、无缝隙贴身保护,孩子总有独处、落单的时候。
所以,教会孩子自我保护、远离性侵害更关键。
这两天,我无意间看到了美国How To Tell Your Child机构制作的儿童防性侵视频。
看完感叹,有时候不得不服气老美在这方面的专业性,动画视频内容简单易懂,又实用有效。
强烈推荐和孩子一起观看、讨论,让孩子赶快操练起来,用科学的方法辨别坏人、保护自己。
视频内容一点不复杂,三步就可以教会孩子“防性侵”的安全知识:
在教孩子怎么保护自己之前,老师先问了一个问题:“怎么辨别坏人呢?”
对于坏人,每一个孩子都有自己的看法,不过他们的认知仅仅只是限定于“坏人有大大的牙齿、血红的眼睛,巨大的手和邪恶的笑容”。
老师一个接一个“吹破”孩子们关于坏人的天真想法,并告诉他们坏人并不等于“长得坏”。
有的人甚至长得很好看,看上去很和蔼,很炫酷,还有各种美味的糖果和礼物。
这下孩子就困惑了,既然坏人看上去很友善,那怎么才能分辨出来呢?
直接从外表分辨“披着羊皮的狼”确实挺难,老师转而教孩子如何识别坏人的“坏行为”。
在此之前,需要先教孩子认识身体,并知道自己的隐私部位。
一般,在生活中,我们都习惯性地告诉孩子泳衣遮住的地方就是隐私部位。
这种方式虽然简单,但是通过这种描述孩子只能知道一个大概的范围,并不真的明白哪些部位是隐私部位。
对于这个方面,其实大可不必讳莫如深。我们可以跟老师一样,非常坦然地告诉孩子:
男孩的生殖器官和屁股是隐私部位,
女孩的乳房、生殖器官和屁股是隐私部位。
这些部位是不可以给外人看或者触碰的。
如果有人要看你的隐私部位,或者让你看TA的隐私部位,叫做“视觉警报”。
如果有人谈论你的隐私部位,叫做“言语警报”。
如果有人触碰你的隐私部位,或者叫你触碰他的隐私部位,叫做“触碰警报”。
单独与陌生人在一起,叫做“独处警报”。特别要注意的是,父母不在身边,不要接受陌生人给的糖果。
如果有人拥抱、背、亲吻你,叫做“拥抱警报”。
这五个警报都是危险信号,我们要孩子明白:
当有人对他做出这5种行为任意之一时,他就可以判定“那个人”是个坏人,要勇敢地对他的行为说“No”!
那有没有例外呢?当然有。这也是视频内容科学专业的地方。
不过,只能在必须帮孩子洗澡,或者孩子隐私部位受伤的情况下才行。
这种方式超棒,可以帮孩子进一步明确身体的界限。明白,爸爸妈妈也只有在特殊的情况下才能触碰自己的隐私部位。
通常,爷爷奶奶、姥姥爷爷或者其他人也会帮忙照顾孩子,这时候,我们可以跟孩子一起列一张“照顾者”名单。
列入名单的人在限定的条件下也是允许的。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如果孩子不太愿意把某人的名字写上,我们一定要引起重视,并找出原因。
另外,一定每隔几个星期跟孩子一起重新更新并确定下名单。
除了最亲近的亲人之外,我们还可以跟孩子一起列一个“爱心圈”名单,这个名单上的人是可以拥抱、亲亲的,是孩子喜爱并信任的人。
列好“爱心圈”后,孩子就可以安全踏实地享受亲人、长辈、朋友的关心和爱了。
当老师教完所有安全课程,还对孩子进行了“随堂测试”,来确保孩子真的听懂并记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