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年前,超模刘雯拍了一套中国风时尚大片,惊艳世人。画龙点睛之物,当属她手中那把缂丝团扇,雍容华贵、毫无匠气。
范冰冰、姚晨、陈坤在时尚大片或影视作品里,也曾手持一把团扇。
▲ 图片来源于微博「霜天晓角李晶」摄影:孙郡
清丽又大气,非一般扇子所能媲美。
它们均出自李晶之手,当代最年轻且颇有名气的中国团扇手艺人。
他的扇文质彬彬,有千年风雅
掀起娱乐圈一阵绝美中国风
若非李晶,中国人似乎已经忘了团扇是一种怎样的美好。
“出入君怀袖,动摇微风发”,一颦一笑会因一把小扇而悠扬婉转。恍惚间,好像回到了从前那诗文传情、天地风雅的悠悠日子。
那时,文人家里雅集酬唱、鸿儒往来,团扇是手边物、心头好,更是身份与志趣的象征。书画里记下了人与扇的情结,故宫里藏了精美无双的团扇,都是这些记忆的最好印证。
▲ 《韩熙载夜宴图》 局部
现在,懂扇的人,是少之又少。李晶却凭一腔热忱,让中国团扇在沉寂许久后,跨越山河岁月,恢复往日荣光。
可传情、宜清赏、值珍藏
最美文化之礼
李晶的团扇,很美。
扇如其人,文质彬彬,与西方的、日和的迥然相异,透着一种传统文人气。
这几年,李晶手修复和制作的团扇已有数百件。在他看来,好团扇不仅要有好工艺,更要营造一种优美的视觉感受。后者更仰仗制作者的美学素养和文化积累。
这种美,落在细处,便是扇框形状、扇柄分割画面、扇面构图、设色等等都要讲究。
▲ 设计扇子、描画稿
▲ 古法烘框、榫卯制扇
▲ 绷面、裁边、包边
你会发现,图案往往置于扇面一隅,留白几分,在有限的扇面里蕴藏无限想象。
就像这把「缂丝单只蝴蝶团扇」,素衣蝴蝶悬于一角,因他处无物,更显飞舞高远,似要扑腾扇外。
扇面缂丝清透如纱,色如晚霞余辉。正是“斜阳照,青梅如豆柳如眉,蝶飞情浓恰。”
▲ 手织缂丝扇面,配玉竹扇柄
▲ 宋锦和玉竹包边,手编回龙须流苏
即便花团锦簇,也必须疏密有间、满而不杂。唯如此,画面才是活的。
所以,他的扇子总是清清郎朗的样子。轻摇小扇,风月无边。
李晶最喜欢玉兰花,高洁纯美。他特别设计了一款「缂丝蓝底单只玉兰团扇」。明月夜,一池秋水微皱,波光粼粼。幽香飘过,抬头只见玉兰梢头怒放。
仔细端倪扇面,画面非常平整,蓝金丝线均匀交错,轻轻摆动闪烁光辉。玉兰上有青白色,互不牵连,宛若刀刻,这是缂丝独有的纹理。
▲ 手织缂丝扇面,配紫竹扇柄
▲ 宋锦和紫竹包边,手编回龙须流苏
缂丝工艺精细,无法批量生产。熟练师傅手织一幅玉兰花也需要3、4天时间。
还有这把「缂丝蟹青底金竹叶团扇」,最有水墨写意的味道。
竹图虽美,若无这梅花形扇框,总觉少了点诗意。
▲ 手织缂丝扇面,配玉竹扇柄
▲ 宋锦和玉竹包边,手编回龙须流苏
那框就像苏州园林里回廊上的花窗。西风起,浮华沉落,星夜下疏影绰绰,金竹如梦人如醉。
轻罗小扇,用料不一般
缂丝、苏绣、宋锦,非遗织物入扇来
要做一把好扇子,选材马虎不得。
非遗织物如缂丝、苏绣、宋锦,都被他用在了团扇里。
| 缂丝 |
「织中之圣」一寸缂丝一寸金
以缂丝做扇,更美也更难。
缂丝,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了中国丝织最高水准。源于汉魏,宋元以来专门用来做帝后服饰,摹缂御容像和书画。
▲ 以本色生丝做经线,以彩色丝线做纬线,采用局部回纬织制。
李晶说,看缂丝水平高低,好比看照片像素大小,“像素越高”难度越高。比如这把「缂丝杏花白头翁团扇」,细腻非常。
▲ 刺绣是有立体感的,可以根据鸟羽走向来绣。而缂丝机理是横向的,若要把飞鸟摹缂逼真,需要更高的技巧。此款团扇采用了缂丝与苏绣相结合的表现方式,非常特别。
|苏绣双面绣|
「中国四大名绣」灵动精妙
苏绣,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以构思巧妙、绣工细致、色彩清雅著称。
这把「苏绣双面绣菊花团扇」是姚晨拍摄所用同款扇。采用了苏绣中最为精美的“双面绣”。刺绣师傅在同一块真丝面料上同时绣出正反两面,用设色温婉,文气斐然。
|宋锦|
「中国三大名锦」锦绣之冠
源自宋代,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一卷手织宋锦,价值不菲。
色泽华丽,精美有古韵。因质地坚柔,李晶用宋锦来包裹每一款团扇的扇框边缘,实用性与装饰性俱佳。
▲李晶「缂丝绶带鸟玉兰团扇」
做团扇从来不是什么巧夺天工的事,但足见手艺人的心性与审美。那种直击心灵的美,也是入了境的,最是难能可贵。
一把有灵性团扇,可以传承千年、勾连古今,是属于中国人的精致品味。
这也是为什么,每每用李晶的团扇,我们都可以拢得一阵清雅风,享受一份自在心。
文字为物道原创,图片由「李晶」授权提供,
部分图片由物道拍摄,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 点击阅读原文,感受中国团扇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