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银保监微课堂
中国保监会保险教育公众平台,致力于为公众提供保险消费者权益保护政策法规解读、有关保险消费风险提示,开展保险消费者权益保护和消费者教育有关活动,普及保险知识、经验与技巧。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中国基金报  ·  见证历史!超2000亿元! ·  16 小时前  
参考消息  ·  遭弹劾后,菲副总统首次发声 ·  昨天  
世界说  ·  印尼立法设立国家投资机构 ... ·  2 天前  
中国基金报  ·  OpenAI,放大招!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银保监微课堂

我国和健康险大国之间究竟差了什么?

银保监微课堂  · 公众号  ·  · 2020-01-11 07:08

正文


点击蓝字

关注我们




进入“保险姓保”的第三年了,新的《健康险管理办法》也出台了。


虽然市场上健康险明显有了较大发展,但是对标发达国家来说,我国健康险的普及程度依然有限。


作为世界前二大的经济体,我国健康险与其他国家之间究竟差了哪些呢?



NO1:  更好的医疗普及度,让医疗险不吃香





不夸张的说,我国拥有世界上覆盖最广的医疗体系。


纵观世界各国,医疗都是难以解决的难题。而我国的医学院、医院,就我国人口基数来说已经达到了相当高的程度。


虽然存在医疗资源分配不均,上层医疗资源集中在少数城市的情况,但总体医疗费用仍未和地方划出巨大差异。


随之而来的问题是,在医疗体系并不赚钱的情况下,保险并无太大用武之地。


虽然有人吐槽看个感冒就花个1000元,但是看个肺炎可能也就2000元而已。


在我国市场上,医疗险主要是住院医疗、意外医疗、百万医疗产品占主导。


在不考虑重大疾病的情况下,交300保费保10000元,看起来不错,但是谁又因为一个感冒就跑去住院呢?谁又能年年得需要住院的疾病,还不被续期拒保呢?


因此在医保大量普及的今天,普通的医疗保险并不吃香。





NO2:  更好的储蓄习惯,提升自保能力





除了消费者对普通的医疗保险没有刚需,我国长期以来形成的储蓄习惯也是医疗险的。


储蓄,其实是一种自保行为,如果一个家庭能很快建立起100万元上下的储蓄,则基本起到了给三位家庭成员同时购买了意外险、重疾险的效果。


而储蓄与保险的区别就是,储蓄可以用于更多风险的保障,而保险只能保特定风险。


对应的,我国市场上大行其道的健康险险种往往是国际上比较不看好的终身、返还型的重疾险


不是说这种险种不好,只不过相对来说这类险种的杠杆率较低,能起到的保障相对有限。


但反过来,依然能够体现老百姓念念不忘的“自保”愿望。





NO3: 医疗体系不开放,保不住的风险




最后一个纠结的问题是,保险公司对于风险只能“盲猜”。


我国是非常重视健康隐私的国家。卫生主管部门严格禁止消费者的就医信息流入市场。


保险公司在客户出险前没有任何官方认可的手段能调取消费者的健康情况。


由此,“不实告知”混两年不可抗辩的消费者也逐渐增多。


近年,保险公司不停在产品设计上“抖机灵”,创新出很多似是而非的保险产品。


轻症赔完中症赔、中症赔完重疾赔,重疾赔完再赔。一遍遍扩大保险责任的同时,整体思路没有变,保费只增不减。


反正政策对“带病投保”有利,那我只好涨点保费来减损咯~


更有聪明的保险公司设计出60岁前保额翻翻、60岁后保额翻翻的定向型重疾险,来试图分散理赔风险。


但实际上,25种重大疾病已经是医师学会经过严谨的探讨形成的方案了,6种重疾才是重疾险必备的“真重疾”。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