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报道了由《中国企业家》杂志社主办的“2024(第二十二届)中国企业领袖年会”在北京举行,其中餐饮论坛环节的内容。论坛主要讨论了餐饮企业的价格与价值平衡、智能化和数字化应用、供应链选择以及食品安全等问题。三位嘉宾刘京京、贺光启和孙剑分享了他们的观点和经验。文章还提到了数字化、智能化在餐饮行业的应用以及企业如何把握自身需求来选择是否应用新技术。最后强调了食品安全的重要性,并欢迎消费者参观工厂和餐厅,展示中国餐饮品牌的努力。
由《中国企业家》杂志社主办的“2024(第二十二届)中国企业领袖年会”在北京举行,餐饮论坛环节讨论了餐饮企业的价格与价值平衡、智能化和数字化应用等议题。
嘉宾们认为,在竞争激烈的行业环境中,如何在价格与价值之间取得平衡是关键。通过与消费者的沟通,让消费者认同产品的价值,是取得价格与价值平衡的方法。同时,嘉宾们也分享了各自企业在价格竞争方面的策略和做法。
嘉宾们讨论了餐饮企业在智能化和数字化应用方面的实践,以及这些应用对企业的影响。他们强调,企业要结合自身需求,理智选择新技术,避免盲目跟风。同时,也分享了各自企业在数字化、智能化方面的经验和做法。
嘉宾们讨论了餐饮企业如何选择供应链,包括自建中央厨房或与第三方合作的优势和劣势。他们强调,要根据企业的需求和规模来选择适合的供应链策略,同时也要关注供应链中的食品安全问题。
嘉宾们强调了食品安全的重要性,并分享了各自企业在食品安全方面的做法和经验。他们表示,食品安全是品牌企业的底线,也是消费者的基本需求。同时,也欢迎消费者参观工厂和餐厅,展示中国餐饮品牌的努力。
对企业来说,你要了解顾客真正需要什么。如果大家都去卷价格,其实是一个两败俱伤的局面。文|《中国企业家》记者 胡楠楠
编辑|米娜
12月13日~15日,由《中国企业家》杂志社主办的“2024(第二十二届)中国企业领袖年会”在北京举行。在“价值回归,餐饮破局之道”论坛环节,嘉和一品创始人、东方绿洲露营庄园主理人刘京京担任论坛主理人,与呷哺集团创始人、董事长贺光启,千味央厨董事长孙剑一起作了精彩对话。1.从事食品行业这么多年,从没有见过任何一个低质低价的产品成长到现在的。2.对企业来说,你要了解顾客真正需要什么。难道仅仅是低价吗?绝不是。而且如果大家都去卷价格,其实是一个两败俱伤的局面。3.对于智能化管理,餐饮人要先衡量一下自己企业的规模。如果你的企业规模不是很大,就几家店,我奉劝大家不要想这个问题。4.数字化,的确能给企业带来很大帮助,但也不是绝对。企业还是要思考好,衡量好自己真正的需求。5.对于餐饮企业智能化的应用,我认为,任何事情都要循序渐进,看每个时段,你适合做什么事情。6.借别人的力量来发展自己的企业,我觉得这个是比较聪明的做法。千万不要这个也自己干,那个也自己干。7.智能化也好、数字化也好,我们的目的是什么?目的是能够做得更好,把关更严,让你吃得更健康。8.食品行业其实是一个“高危行业”。8个字形容,“战战兢兢,如履薄冰”。
刘京京:餐饮是消费领域的代表行业,两位都是行业当中的佼佼者。贺董是餐饮火锅的代表品牌,连锁餐饮火锅第一股。孙总是餐饮供应链上市第一股,也是很多餐饮品牌的幕后英雄。先请两位分享一下,在现在的市场环境下,大家对于价格、产品结构等,如何做到更好的平衡?现在我们的战略是不是价值回归?我们又做了哪些具体的举措?
贺光启:如何在价格与价值之间取得一个平衡,我想是这样。我们最近也做了一些改变,针对产品质量进行更多、更有效的方式与消费者沟通。就像我们在中国香港的门店,为了讲出乌珠穆沁草原小肥羊的优质产品,我们在产品名称上加了两个字——“宫廷”,变成“宫廷乌珠穆沁草原小肥羊”。中国香港的消费者听了之后,马上对这个产品的价值感就认同起来,完全就变了。
我想在这样一个竞争的行业环境中,食材成本越来越高,同行竞争也越来越激烈。如何让消费者对你的产品有更好的认知,对于产品的价值感有更好的认同,我想在与消费者的沟通上,只要努力做,消费者就会为价值买单,你的价值跟成本就容易取得平衡。
刘京京:我是从1996年开始做餐饮,做了28年餐饮了。刚才贺董提到非常长的一款产品名字,那种场景感立马就呈现在眼前了,可能是跟顾客更多地产生了一种情感链接,产生了共鸣,这种价值感其实能让顾客更有获得感。与此同时,我了解贺董公司对于供应链的深耕,也能让他可以把成本控制到极致。在供应链方面,孙董就更有发言权了。
孙剑:就我们供应链而言,首先原材料涨价不是同时涨价,所以根据工厂自身的专业经验,我们可以提前锁定价格,相当于期货一样把成本控制住。其次,我们作为供应链端,会不停地持续精进,这是我们的日常工作之一。
我们给终端消费者提供的不是低质低价的产品。我从事食品行业这么多年,从没有见过任何一个低质低价的产品成长到现在的,无论从餐饮端,还是供应链端。我们供应链提供的,希望是一个高质中价或中质低价的产品。我们今天还有一个行动,叫“挤毛巾行动”,从生产管理、运营管理,到终端呈现,把多余的东西挤出来,符合成本的产品,再通过我们的合作伙伴呈现给消费者。
刘京京:就像孙总所分享的,在价格竞争方面,如何能给顾客提供高质平价的产品,让消费者更有获得感,背后需要付出非常多的努力。我作为餐饮人,这几年一直是“春江水暖鸭先知”。对企业来说,你要了解顾客真正需要什么。难道仅仅是低价吗?绝不是。而且如果大家都去卷价格,其实是一个两败俱伤的局面。你的价格受到抑制的同时,你的成本包括整个管理可能都会被压缩。更多是靠我们怎么能让顾客感受到价值感,愿意付出合理的价格,获得更高质的产品。
比如嘉和,现在更多是在食材方面下功夫。我们是做以粥为特色的健康餐饮。这些年我在全国各地去找这种好食材。我们熬粥用的大米,包括各种豆,全部都是有机种植的,它没有一点的环境污染,也没有化学农药。这种食材熬出来的粥,那种醇香是无可比拟的。这比仅仅降价,更能让顾客有获得感。所以我们行业当中的一些代表企业,更多要引领行业的健康发展,让消费者和商家都能实现共赢。
刘京京:接下来想请教两位,现在很多行业都做了数字化、智能化创新,咱们餐饮企业在智能化应用方面是怎么做的,这些应用起到了哪些作用?
贺光启:对于智能化管理,餐饮人要先衡量一下自己企业的规模。如果你的企业规模不是很大,就几家店,我奉劝大家不要想这个问题。因为你要走智能化管理的话,成本非常高。智能化管理的板块有很多,无论你是哪一个板块,不管是供应链的板块,还是门店精益管理板块,成本都非常高。所以如果企业的规模不是很大,你完全不要考虑这个事情。
对我们来讲,我们想得比较明白,我们不是每一个版块都用。比如我们在会员版块,用的就比较好,我们打通了内部几个品牌会员,原来你是呷哺呷哺的会员,也就是湊湊的会员,还是茶米茶的会员。呷哺集团是一个上市公司,且实行多品牌、多元化的经营。会员系统打通后,可以让我们更精准地有自己内部的私域流量。会员的喜好、会员来门店的次数、会员在哪些门店就餐、大概多久来一次,我们在拥有这些数据之后,就可以精准和顾客进行互动。
但有些板块我们也没有用到数字化。数字化,的确能给企业带来很大帮助,但也不是绝对的。企业还是要思考好、衡量好自己真正的需求,再去考虑如何让数字化助力企业发展。这是我的观点。
刘京京:贺董说的非常好,任何新技术,包括新方法,都不要随波逐流跟风,而是要理智思考,是否对我们有帮助,无论在顾客体验方面、还是成本节约方面,它真正有效,那我们可以上。你可以选择性应用,而不是别人用我就用。
孙剑:数字化、人工智能是大势所趋,也是我们发展的方向。就供应链来讲,这方面可能做得更多一点。我们从选品的设计、研发,到生产管理、仓储物流,都离不开数据化。现在全国的几个工厂、自建的万能冷库,从生产到入库、出库,已经实现了无人值守,都是数据化、智能化在作业。
对于餐饮企业智能化的应用,我认为,任何事情都要循序渐进,看每个时段,你适合做什么事情。以千味央厨为例,我们是做B端的,做餐饮供应链方面的。我们其中一个大单品是油条,去年油条大单品差不多小10亿的生产量。原来刚生产油条的时候是人工炸,现在全国有50条业务生产线,从醒发、和面到油条生产线最后出来,到冷库,我基本完全实现了自动化、数字化。千味央厨从小的手工作坊到实现自动化,也是经历了一个过程。
刘京京:就像孙总所说的,你做任何事,包括企业的智能化应用,还是要掌握自己的度。嘉和一品有100多家连锁餐厅,也有自己的工厂,我认为如何能够发挥各自优势很重要。比如在工厂端的粗加工、运输、包装等方面,这些标准化的动作,你可以应用智能化设备,更好地提高效率,同时控制好成本,把利润空间放得更大,就更能帮顾客把食材方面变得更好,获得更高的质价比,让消费者有更好的体验。
对于餐饮人来说,到底自建中央厨房更好,还是和第三方合作更好?其实也不是一概而论的。虽然我现在已经做了第四代中央厨房,但是我跟同行说,一定要结合你自己的需求。因为你自己工厂的这个供应能力,跟你的店面匹配度可能只在某一个时点是相对应的。如果企业店面规模没那么大,自建工厂可能就会让企业背上沉重的资金压力。但有时当你发展速度快了,你工厂的规模没有跟上,又导致供不应求,可能也会产生压力,这时其实第三方工厂可能是你更明智的选择。这些方面到底有什么优劣势?孙总更有发言权。
孙剑:有一个词叫生态,我觉得我们和上下游,不仅是供应链的关系,更是一个荣辱与共的生态圈关系。所以在这个生态圈中,有些事情是我做比较好,有些是大家做比较好。那就看谁在某一块更有优势,你的核心技术或发展方向在哪里。有些适合的,就自己做,有些确实需要第三方做,因为术业有专攻。
贺光启:至于外采还是自己生产,简单来讲就是,别人做的比你好,你就用别人的。别人如果真的没有办法满足你需求的时候,你只能自己干。这是我们呷哺集团一直以来的理念。
为了满足消费者在肉品上的需求,我们在内蒙古锡林浩特市全资收购了一家国家级龙头企业,目前呷哺集团拥有锡盟地区最大的屠宰加工羊肉的工厂。很简单,我们为了保证产品的质量,所以这个板块我们就自己来做了。比如调料部分,我们跟国内的上市公司合作,各持股50%共同建立了一个专门生产调料的工厂,来满足自己企业的需求。我们也不可能把这种很有竞争力的产品给其他的供应商。而川味的锅底,我们自己没有能力竞争过云南、四川、贵州的供应商,他们对辣味的研究跟生产制造比我们强。
我们的企业很简单,就是选品。选什么品相、选什么供应商,供应商的好坏决定了我们产品质量的稳定供应。我认为,别人如果能做,做得比我们好的,我们绝对不自己做。别人做不了的,只能我自己来的时候,就自己辛苦一点。但借别人的力量来发展自己的企业,我觉得这个是比较聪明的做法,千万不要这个也自己干,那个也自己干。因为做餐饮,我们是服务好前端的消费者,并不是去后面生产各种品类的东西,这些有专门的供应商,他们生产的东西比我们自己生产的还要具备竞争优势,所以无须自己投入生产。
刘京京:贺董说得非常精炼,就是别人做得比我好的,我就用别人的就可以了,我自己擅长的、是自己核心竞争力的,那我就自己做。
这一点非常有感触。我们现在是第四代中央厨房了,我们想做的就是核心竞争力的产品。粥在餐饮市场其实很小众,没有那么多工厂去做它。但在这方面,我们深耕了二十多年,在选材、工艺、古法匠心这些方面,我们可以发挥得更好。同时我们做中央厨房,很大程度是为了保证我们的食品安全。
我们工厂最重要的就是品控,因为每家餐厅不可能设一个化验室,但在中央厨房可以有非常专业的检测室和化验室。而且最重要的、最有话语权的,可能就是我们的品控,专职为消费者把好关。每个产品我们不光要看供应商给我们的票证是合格的,我们还会派出质检员到他们的种植基地,看他们的环境、管理是否到位。给我们供应的这批产品,我们还要自己的化验室进行检测,而且48小时留样,我们真正确保了舌尖上的安全。
其实我觉得我们餐饮人挺幸福的。因为你就是一个消费者,你每天都在吃饭,所以你先让自己吃得安心,让你家人吃得放心。我们再通过流程管控把品质做好,把食品安全管好。智能化也好、数字化也好,我们的目的是什么?目的是能够做得更好,把关更严,让你吃得更健康。
所以连锁餐饮给大家贡献的每一道产品,只要历经多年能称得上是品牌企业的,我们每个创始人都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爱护美誉度,所以食品安全应该是可以放心的。
在食品安全方面,孙总从供应链、生产端如何能够更好地把关,更好地给顾客提供好产品?请您先分享一下。
孙剑:作为食品供应链端,我们做工厂化的食品无外乎三个要素:美味、营养、安全。作为广大的消费者,可能大家关注的更多是美味。但作为供应商来讲,可能安全是我们的底线,实事求是讲,每一个正规的工厂、正规的厨房,里面永远会比你自己家做的要卫生一点。其次,做一个中央厨房的食品,它的效率会高,利用率也会更高。还有就是是可追溯制,这是中央厨房的安全性问题。
我们研发团队有一二百人,从研究生到博士有一百多人。我们还有质量检验团队,质量检验团队是我们公司的底线,他有一票否决权,无论你这个产品再好吃,或者消费者反映再好,但如果我们的质检团队说不合格,他就可以一票否决。
食品行业其实是一个“高危行业”。8个字形容,“战战兢兢,如履薄冰”,任何一个食品安全事件都会使我们这个品牌面临倾覆之地,所以我们要小心翼翼呵护着我们这个品牌。
贺光启:保证食品安全,还是要找大公司、大品牌来就餐,才会比较安心。我们在筛选供应商的时候,对供应商的考核肯定是比一般的企业要严格。像孙总说的,“战战兢兢、如履薄冰”,我完全认同,餐饮行业就是“高危行业”。经营过程中,要完全合法依规操作,保证舌尖上的安全与健康。
刘京京:确实就像刚刚两位所说的,我们品牌企业,包括现在兢兢业业做餐饮的,真的是把食品安全放在第一位,品质放到第一位。包括嘉和一品,我们唯一没有上限的部门就是研发部门和品控部门,这方面的预算没有上限。对于原材料的使用,当我知道原材料有更好品质的时候,我一定用更好的,是不计代价的。有时候公司采购跟我说,“这个太贵了”,我说不行,一定要用最好的。因为我们的标准就是像给孩子选品一样来选购我们的食材。如果我没有给他用更好的,我不心安,我会觉得对不起我的顾客。所以我们每个品牌企业都是以这样的心态去爱护我们的品牌,去爱护我们的消费者。
我们也欢迎所有消费者到我们的工厂、餐厅随时去参观指导,让大家看到中国品牌餐饮的努力,让大家放心,也相信未来餐饮市场会更加繁荣。
。END 。
值班编辑:王怡洁 审校:董斌 制作:吴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