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40 年,中英鸦片战争,中国战败,割让香港,中国读书人警醒,兴起向西方学习的洋务运动。在浙江海宁,出了一个数学家
李善兰
(1811.1.22-1882.12.9)。一生以翻译西方数学著作为已任,翻译了西方数学经典著作《几何原本》、《谈天》、《代数学》、《代微积拾级》、《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等。在江浙,他也教了一些学生,
李善兰算是中国近代数学的鼻祖。
1900 年前后,中国大学与中国大师同时起步
1894 年,中日甲午战争,中国惨败,割地赔款,受尽屈辱,也让中国人彻底惊醒,
中国开始创办现代大学。
1898 年,中国近代第一所大学京师大学堂
(
北京大学
)
创办。1897 年,
浙江大学
创办。1905 年,
复旦大学
创办。1911 年,
清华大学
前身清华学堂创办。1913 年清政府创办的自强学堂改名为武昌高等师范学校
(
武汉大学
)
。1917 年,
南开大学
创办。
新中国成立前后,涌现出了六名数学大宗师
图中第四排最右两人为苏步青、姜立夫,第五排第四人为陈省身
与中国高等教育同时起步的,还有一批年轻的读书人,他们抱着科技救国的理想,走出国门,去欧洲,去日本、去美国,向列强学习先进的数学知识。
这批人中的佼佼者,有熊庆来、姜立夫、苏步青、陈建功 4 人,这四人和他们和学生华罗庚、陈省身一起,学成回国,开宗立派,成为了中国现代数学的大宗师。
这 6 名大宗师,都出生于 1900 年前后,与中国知名大学创办时间几乎同时。他们中有 4 人来自浙江、1 人来自江苏,1 人来自云南。
注意,中国近代数学鼻祖李善兰就是浙江人。
这 6
名数学大师,都有共同经历:①海外求学获得国际声誉,②回国创建数学系所,③教育学生带出院士。
按人物出场先后顺序论述如下:
第一名:清华大学数学系创办者——熊庆来
熊庆来,1893-1969 年,云南弥勒人。主要成就:
1、在法国攻下 3 个硕士。
1913 年,赴比利时学习采矿,因一战爆发,只得转赴法国,在格诺大学、巴黎大学等大学攻读数学,获理科硕士学位。
1915~1920 年,先后就读于法国格伦诺布尔大学和蒙彼利埃大学获得理学硕士学位。
1920 年,熊庆来获得法国马赛大学理科硕士学位。
2、国际上拿下 3 个第一
。
1931 年,熊庆来
第一次代表中国
出席在瑞士召开的世界数学会议,成为唯一的中国代表。
1933 年,获得法国国家理科博士学位,这也是中国科学家在国际上得到的
第一个最高学位。
1934 年,他的论文《关于无穷级整函数与亚纯函数》发表,国际上称为
“熊氏无穷数”
,
第一次被载入了世界数学史册
,奠定了他在国际数学界的地位。
3、为中国创办了 3 个数学系。
1921 年,创办东南大学数学系。
1926 年,创办清华大学算学系。
1937 年,创办云南大学数学系。
4、培养 9 名院士
(含 4 名数学院士)
。
在东南大学资助学生刘光
(物理学家)
留学。
在清华发现推荐
华罗庚
(1955 年数学院士)
、带出了数学家
许宝騄
(1955 年数学院士)
、
段学复
(1955 年数学院士)
、庄圻泰
(北大数学教授)
,物理学家
严济慈
(1955 年物理院士)
、
赵忠尧
(1955 年物理院士)
、
钱三强
(1955 年物理院士)
、
赵九章
(1955 年物理院士)
,化学家
柳大纲
(1955 年化学院士)
等人。
1957 年在中科院数学研究所工作时带出了
杨乐
(1980 年数学院士)
、张广厚二位
(中科院数学所研究员)
数学家。
第二名:南开大学数学系创办者——姜立夫
姜立夫,1890-1978 年,浙江平阳人。主要成就:
1、留学哈佛获博士学位。
1910 年 6 月考取游美学务处备取生,次年 9 月入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
(伯克利)
学习数学,1915 年毕业,获理学学士学位。同年转入哈佛大学作研究生。1919 年,获博士学位。
2、靠一篇论文当院士。
1948 年,民国政府中央研究院公布了首批 81 位院士名单,含 5 名数学家,他们是:陈省身、华罗庚、姜立夫、许宝騄、苏步青。其中,陈省身、华罗庚、姜立夫在第一轮投票中便当选了。中央研究院随后出版的《国立中央研究院院士录》刊载了第一届院士的著作目录,五位数学院士中,苏步青发表论文最多,有 95 篇;华罗庚次之,68 篇;陈省身再次,发表 38 篇;许宝騄发表 24 篇;
姜立夫发表 1 篇。
根据 1995 年吴文俊主编的《世界著名数学家传记》一书记载,
姜立夫 1947 年前发表的论文只有 1 篇。
这篇论文,应该是哈佛大学的博士论文:《圆素和球素几何的矩阵理论》。
3、创办 2 个数学系。
1920 年,他创办南开大学数学系。
1949 年,他创办岭南大学数学系。
4、一人一系一黑板。
姜立夫人生最精彩的,不是他在哈佛拿下博士学位,也不是他当上中央研究院院士,而是他在南开大学“一人系”的教学生涯,带出了陈省身这样的国际数学大师。
在南开大学数学系建系之初的 4 年中,只有他一位教师
。
据他学生回忆,姜立夫的黑板讲授很独特。课室光线来自左方,除了在黑板上书写公式或作图外,他总是站在教室左前方,让开黑板,面向学生讲解,便于学生耳目并用,手脑并用。
他在黑板上书写或作图时,并不中断解说,
连每个数学记号都边写边念,从不出现哑场。他十分注意节约黑板空间,只写公式及少数名词、人名和绘图,板书及绘图整洁简练。
擦黑板时总要保留尚须参考的公式
。他作图时,一般是徒手,只有图形必须十分准确,如射影几何中的复杂图形时,才用直尺,而且总是使有关交点落在黑板范围内。
他使用颜色粉笔,系统而不滥,
用不同颜色代表不同对象。他讲课有时有教材,没有教材时,常常只在一两张废日历纸上记下简略的提纲。
但他永远是离开教材或提纲讲解,教材、提纲只起备忘作用。
姜立夫这种课堂讲授方式,需要讲者透彻驾驭讲授内容,精神高度集中,有坚实的逻辑推理能力;其优点是能带动学生也聚精会神,随着教师的思路进行同步的逻辑思维,取得最佳教学效果。在姜立夫言传身教中,他们能得到逻辑思维和逻辑表达能力的严格训练,尤其是解决问题的训练。
5、带出 4 名数学院士。
姜立夫的辛勤耕耘,结出了丰硕的成果。仅在他早年的学生中就出现了刘晋年
(南开大学数学系教授)
、
江泽涵
(1955 年数学院士)
、申又枨
(北京大学数学教授)
、吴大任
(南开大学数学教授)
、
陈省身
(1948 年数学院士)
、孙本旺
(国防科技大学数学系主任)
等优秀数学家。对
苏步青
(1955 年数学院士)
的大力推荐,促成
华罗庚
(1955 年数学院士)
出访苏联、美国。
第三名:浙江大学数学系创办者——陈建功
陈建功,1893-1971,浙江绍兴人。主要成就:
1、三渡日本获三个国外第一
1913 年-1920 年,陈建功二次东渡,留学日本,1921 年,在东北帝国大学数学系,陈建功的第一篇论文《Some theorems on infinite products》在《东北数学杂志》发表了。
这是中国学者在国外最早发表的一批数学论文之一
。
1926 年,陈建功回国任教、结婚后又考入东北帝国大学读博士,1929 年,他通过答辩取得在日本极为难得的理学博士学位,
这是在日本获得此殊荣的第一个外国学者
。日本各报纸都在首版刊登了这一新闻。
为感谢恩师的教诲,陈建功在自己研究工作的基础上,综合当时国际上最新成果,
用日文撰写了专著《三角级数论》
,著名的岩波书店出版了这本书。该书许多数学
术语之日文表达均属首创,数十年后仍被列为日本基础数学之参考文献。
2、创办浙江大学数学系
。
1929 年,陈建功学成回国,创办浙江大学数学系,任系主任。
3、创办陈苏学派。
1931 年,在浙大,陈建功请来第二位日本理学博士苏步青,合作 20 多年,形成“浙大学派”,又称“
陈苏学派
”,在上世纪 40 年代,与当时
美国的芝加哥学派
和
意大利罗马学派
齐名,三足鼎立于国际数学界,是我国大学发展史上弥足珍贵的辉煌。英国著名学者李约瑟考察浙大数学系时,称浙大为“
东方的剑桥
”。
4、培养 3 名数学院士。
苏步青
(1955 年数学院士)
、
夏道行
(1980 年数学院士)
、
石钟慈
(1991 年数学院士)
。
第四名:复旦大学数学系创立者——苏步青
苏步青,1902-2003 年,浙江温州人。主要成就:
1、创办陈苏学派。
1931 年,苏步青在日本东北帝国大学学成归来,和陈建功先生在浙江大学开创数学讨论班。在抗日战争期间,学校西迁贵州,被迫在山洞里还为学生举办讨论班。
带出的学生都在国际上很有影响的杂志上发表论文,为浙江大学数学系在国际几何学界赢得崇高的声誉,以苏步青为首的浙江大学微分几何学派已开始形成。
2、创办复旦大学数学系。
1952 年,全国高校院系调研,浙江大学数学划归入复旦大学,苏步青任复旦大学数学系主任。1978 年,任复旦大学校长、数学研究所所长。
3、带出 8 名数学院士。
苏步青从事微分几何、计算几何的研究和教学 70 余载,自 1931 年到 1952 年间,苏步青培养了近 100 名学生,在国内 10 多所著名高校中任正副系主任的就有 25 位,有 5 人被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连解放后培养的 3 名院士,共有 8 名院士学生。
包括:数学教授张素诚,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研究员白正国,杭州大学数学系教授吴祖基,郑州大学数学系教授熊全治,复旦大学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
李大潜
(1995 年数学院士)
、
谷超豪
(1980 年数学院士)
、
胡和生
(1991 年数学院士)
。
从复旦大学数学学院走出的还有:中国科学院院士
石钟慈
(1991 年数学院士)
、
郭柏灵
(2001 年数学院士)
、李家春
(2003 年物理院士)
、黄名强、何积丰
(2005 年计算机院士)
、
彭实戈
(2005 年数学院士)
,
洪家兴
(2003 年数学院士)
,
陈恕行
(2013 年数学院士)
。中国工程院院士蔡吉人、陈火旺、林永年、袁业立、陈克复等一批学科带头人,国外有李骏、范剑青、孟晓黎、李乐德、姚大卫、应志良、陈贵强、柏兆俊、刘建国等一批杰出华人科学家,穆穆、张伟平先后获中国青年科学家奖,张伟平教授入选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
第五名: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创办者——华罗庚
华罗庚,1910-1985 年,江苏常州人。主要成就:
1、左脚残疾自学成材。
1925 年,华罗庚金坛县立初中毕业,入上海中华职业学校,因出不起学费中途退学,回家一边帮父亲料理杂货铺,一边自学高中、大学数学课程。
1929 年,染上伤寒,左腿落下终身残疾,走路要用手杖。
1930 年,初中毕业生华罗庚将论文《苏家驹之代数的五次方程式解法不能成立之理由》寄往上海《科学》杂志发表,轰动数学界,引起清华大学数学系主任熊庆来关注,让华罗庚进清华大学数学系任助教。
2、三次赢得国际声誉。
1936 年,入英国剑桥大学进修的华罗庚发表高斯的论文赢得国际声誉,称为“
华氏定理
”。
1939-1941 年,已是清华教授华罗庚在云南昆明一个吊脚楼上,完成了第一部数学专著
《堆垒素数论》
。该书 1947 年在苏联出版俄文版,又被翻译成德、英、日、匈牙利和中文版。1948 年,华罗庚被美国伊利诺依大学聘为正教授。1950 年,华罗庚代表中国出席二战后首次世界数学家代表大会。
1984 年 4 月,被
美国科学院授予院士
,
成为第一位获此殊荣的中国人
,被列为芝加哥科学技术博物馆中当今世界 88 位数学伟人之一。
3、创办 3 个数学研究所。
1952 年,创办中科院数学研究所。
1956 年,创办中科院计算数学研究所。
1958 年,创办中国科技大学数学系。
4、带出 6 个数学院士
在清华大学数学系,华罗庚教过
冯康
(1980 年数学院士)
。
在中科院数学研究所,培养出了像
王元
(1980 年数学院士)
、
陈景润
(1980 年数学院士)
、
陆启铿
(1980 年数学院士)
、
杨乐
(1980 年数学院士)
等一大批卓越数学家。
在中科院计算数学研究所,指导
张景中
(1995 数学院士)
做科研。
第六名:中央研究院数学研究所创办者——陈省身
陈省身,1911-2004 年,浙江嘉兴人。
1、追随最好的老师学习。
1926 年,15 岁的陈省身进入南开数学数学系学习,师从姜立夫,为
姜立夫最得意的门生
,常给姜立夫当助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