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教育之江
传递科学和谐教育理念,提供权威教育政策资讯,打造高效教育服务平台。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教育之江

“杭州六小龙”腾飞,教育如何“蓄水养龙”?

教育之江  · 公众号  ·  · 2025-02-15 21:36

正文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从《黑神话:悟空》以数字美学重构东方神话,到DeepSeek大模型搅动全球AI格局;从宇树科技人形机器人亮相春晚惊艳转帕,到强脑科技脑机接口突破生命科学边界……


过去一段时间,杭州科技军团以“六小龙”之名持续引爆全球科技圈。 游戏科学 深度求索(DeepSeek) 宇树科技 云深处科技 群核科技 强脑科技 这六家新锐企业,在大模型、智能机器人、数字化建模等前沿领域接连突破,被业界誉为“中国硬科技的新名片”。


回望这群科技新贵的崛起轨迹,浙江教育的沃土始终滋养着创新的根系。当教育链与产业链深度耦合,当知识沉淀与技术突破同频共振,“杭州六小龙”的腾飞正书写着教育赋能科技创新的时代注脚。




创始人和创始团队是一家公司的核心与灵魂,“杭州六小龙”中,有五家由浙江高校毕业生掌舵:


深度求索创始人 梁文锋 、云深处科技创始人 朱秋国 、群核科技创始人 黄晓煌 陈航 均毕业于 浙江大学 ;宇树科技创始人 王兴兴 毕业于 浙江理工大学 ;游戏科学联合创始人 杨奇 毕业于 中国美术学院


在浙求学期间,学校通过专业培养、学科竞赛、创业支持等方面,帮助他们锚定技术方向,将校园积累不断转化为产业势能。


梁文锋本硕均毕业于浙江大学信息与电子工程学院,在其研究生阶段的专业培养方案中,学院设置了紧跟技术前沿的专业课程体系和系统性的科研训练。通过全方位的培养和教育,梁文锋不断提升聚焦学科发展前沿、契合行业与社会需求的综合能力,他在论文致谢中提到,“非常庆幸有机会进入机器视觉这个全新领域,学习前沿的理论知识,开展各种有意义的工程实验”。


1月20日下午,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强主持召开专家、企业家和教科文卫体等领域代表座谈会,梁文锋参加并发言


黄晓煌和陈航都曾就读于浙江大学竺可桢学院混合班,这是浙大开展交叉学科培养的早期探索形态,注重培养学生扎实的理科基础。 黄晓煌 在大一时就进入实验室,在教授的指导下提前开启图形学研究,这种超前培养机制为其后来创立全球领先的云设计软件平台打下根基。“浙大是我真正走向社会的第一站。怎样去面向这个世界,怎样在社会中去发展, 我的 整个价值体系 基本上 是在浙大求学期间形成的。”黄晓煌说。


浙大求学期间,黄晓煌、陈航与室友们的合影


云深处科技创始人朱秋国更是与浙大强绑定:除了创办云深处科技,他还是学校的副教授、博士生导师。从2006年开始,还在求学的朱秋国就加入学院的小型仿人足球机器人团队,开始“打比赛”,毕业后留校任教,也一直深耕仿生机器人等研究。在创业初期,云深处科技甚至没有一个像样的办公地点,四五个人在浙大紫金港校区的机器人展厅,租了几个工位做研究。团队逐渐壮大后,他们才搬迁到玉泉校区附近的浙大科技园。那时,附近的居民不时会在老和山、石虎山一带看到机器人出没。


2013年,朱秋国和乒乓球机器人“悟空”


作为一名“偏科怪才”,王兴兴的英语成绩一直较差,但对机器人却情有独钟。2009年刚进大学,他就请班主任介绍了多位专业老师,为他学习机器人引路。还在读 大一时,他 就从学校申请到了1万元大学生科研经费, 经过不断学习和摸索,2011年申请了自己人生首个专利——“实现手指多自由度力反馈的装置”,经过完善的“灵巧手样机”每个手指均具备4个主动自由度。在本科期间,他又开发出了14自由度的双足人形机器人。


读大学时的王兴兴,曾花200元手工完成了一个简易版双足机器人


大学也给了懵懂的年轻人发现、修正个人志趣的机会。杨奇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油画系,最初选择古典油画方向,积累了扎实的绘画基础和审美素养。但在读书期间,他对传统艺术的兴趣逐渐向数字艺术转变,《黑神话:悟空》中坚持并传承了中国传统艺术的精髓,同时结合现代审美和技术手段进行创新,正是这段转型的写照。


大足石刻局部,上为游戏画面,下为实景照片


解码杭州 的科创基因

除了创业政策、

产业基础、 文化魅力外

高校创新生态

也是关键拼图

阿江


在宇树科技的研发实验室,可以看到一个有趣的场景:机械臂正在组装机器狗的关节模块,而这些模块的设计参数,源自浙江大学流体动力基础件与机电系统全国重点实验室2017年的专利成果。这种“实验室—车间”的无缝衔接,正是浙江推动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改革、强化科教融汇和产教融合的硕果。


浙江大学流体动力基础件与机电系统全国重点实验室,车间墙壁上写着四句话:“一流的人才梯队,一流的教育质量,一流的科研水平,一流的成果转化”


人才浓度形成独特的“技术原浆”效应,也是能吸引尖端技术企业的筹码:


当强脑科技需要开发脑电信号处理算法时,能在24小时内组建起包括3位浙大教授、5位在读博士的攻关团队,技术研发周期比同行缩短40%以上;


浙江大学信息技术中心主任陈文智与强脑科技创始人兼CEO韩璧丞共同为智云x强脑脑机创新实践中心揭牌,该中心将致力于脑机接口领域的关键技术研发与集成创新


当游戏科学决定从深圳迁至杭州时,公司联合创始人冯骥垂青的一大因素就是“杭州的人才环境非常适合做游戏的艺术设计,因为这里有中国美院,而且整座城市的动漫氛围和人才基础非常好”……


杨奇参加中国美术学院“西湖论艺”交流活动,现场座无虚席


以“教育强省”为锚点,浙江在科技浪潮中擘画未来。在1月21日召开的2025年全省教育系统工作会议上,“ 实施人工智能赋能教育教学改革 ”被明确为教育系统重点工作:浙江将加快推进人工智能赋能融入教育教学,制定“人工智能+教育”实施方案,推进人工智能通识课程和教材建设,逐步构建中小学人工智能系统化课程体系和教学资源体系,在全省高校加快推行人工智能通识课。


依托持续的人才支撑,浙江科技生力军有望加速崛起。


杭州市余杭第一中学VEX机器人队在世界机器人大赛浙江省选拔赛决赛现场



来源丨新闻联播 浙江大学 中国美术学院 浙江理工大学 潮新闻 都市快报 机器人大讲堂等
责任编辑 | 曹可可
转载请注明来源:浙江省教育厅官微“教育之江”
投稿邮箱:[email protected]

更多精彩

» “浙”堂开学第一课,真有趣!


» 48小时极限操作!浙江这位老师春节在四川干了件大事


» 王浩主持召开推进科技创新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座谈会强调 创新机制 激活人才 让浙江成为创新创业最具活力的“黑土地


» 浙江小女孩武傲凝,喜提一辆“警车”!


» 今天,开开开开开开学啦!不开玩笑,浙江开学仪式感已经 next level 了 →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