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法律读库
法治新媒体阅读管家,传递常识,启迪法治。Less is More,少即是多。每日向用户推送优质法律类文章1至4篇。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天同诉讼圈  ·  何不共筑「理想国」?| 法观 ·  3 天前  
与民法典同行  ·  孙宪忠: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民法的重大发展 ·  4 天前  
小纽美国法律咨询  ·  全面梳理2024年为父母申请绿卡:流程、费用 ... ·  1 周前  
小纽美国法律咨询  ·  一年间这类案件激增78%!在美国如何妥善保管 ... ·  1 周前  
51好读  ›  专栏  ›  法律读库

电影《邹碧华》影评:不是达康是康达

法律读库  · 公众号  · 法律  · 2018-01-11 07:27

正文

文 | 马垚


昨天单位组织观看了主旋律电影《邹碧华》,难得能从各个部门催着交的各种年终总结和工作计划中偷得半日闲,对于影片本身,原本只求可以相对真实、客观地反映法院系统的工作环境和法院干警的生活状态,不过分渲染、不刻意煽情……


但看过全片后,还真是觉得内心某处柔软的地方被触动到了,而触动我的却不影片的主人公邹碧华,而是康达。

划重点:不是达康书记,是康达。


康达是个怎样的人呢——

他是华东政法大学的高材生,毕业后出国留学,

他会用充满磁性的声音背诵拿破仑修订《民法典》时所说的名言,

学成归来后带着对法治的一腔热情来到了基层法院,案子办得不错,人也努力踏实,过了几年调到信访接待部门主持工作。

虽然难免会不注意方式方法,但好在可以及时认识到自己的不足,虚心学习并改正,逐渐被新来的院长发现并重视,带着他一起去了高院,做调研、写文章,后来又调任至司法改革领导小组协助起草司法改革方案。



但同样也是他——

会因为当事人过激的言行而失去理智,

会为了在上海这样一个寸土寸金的地方还房贷而不得不抠门,

每天公交换地铁、地铁换公交,说不定有时一不留神加班到深夜,赶不上末班车、又舍不得打车,索性去卫生间用凉水洗把脸,一口气加班到后半夜。

朋友知道他的情况,出去吃饭小聚都不会让他结账,就算是相识相交十几年的本科同学,也因为熟悉他的为人而从没有向他开口求他帮忙办事,只是偶尔会向他推荐薪水更可观、更能够帮助他和他的家人过得好一点的职位。

康达全身心投入司法改革方案制定工作,比任何人,甚至包括他的领导、老师、兄长——邹碧华,更清楚以自己目前的情况是无法入额的,况且曾经是办案能手的自己也已经很多年没有审过案子了,可他心里却知道邹碧华所构想的司法改革的大方向是对的!

司法改革虽然会把自己关在员额大门之外,却可以让更优秀、更有能力的法官投身于审判一线岗位,为审判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邹碧华知道:

康达是不可多的的人才,是推动司法改革不可或缺的力量;

却不知道:

他同样也是一位丈夫、父亲、儿子,

他的妻子或许不是银行高层,不能让他完全投身于工作而无后顾之忧,

也不知道康达曾经因为辞职的事情辗转反侧多少个夜晚,才最终下定决心忍痛离开自己曾为之付出整个青春和理想的法院。



然而即便是决心离开法院,康达对自己负责的工作也没有一丝一毫的放松和懈怠,他要对得起自己,对得起邹碧华,对得起胸前的法徽!


就是这样的康达,他不是《人民的名义》里的李达康书记,GDP对他来说远不如员额法官考核指标重要;他也不是下一个邹碧华,他的内心时刻提醒着他不可以倒下,工作不是他的全部,他的家人更需要他。

他做不到淡泊名利,他想让自己的家人过得好一点,但却可以为了司法改革大局不计个人得失;他没有远大的抱负,他会在高薪和理想中犹豫不决,但最终还是选择了坚守!

我作为一名法院的年轻人,自知无法成为邹碧华式的“燃灯者”,但我愿意做一位像康达一样的法院干警,即便做不到邹碧华背诵的《无论如何》,但也要做到无论在哪个部门、从事什么样的工作,一定要问心无愧,在工作中付出自己所有的汗水,回到家承担自己所有的责任。

嗯,我最喜欢的角色不是达康,是康达。

希望不久的将来,

法院可以通过制度而不是依靠人格魅力,

吸引越来越多康达一样的人才!

               

———— /  / ————

图片来自网络 文章仅代表作者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