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香港365天
香港求学攻略分享,全港最大高校社群,带你体验365天香港求学实景。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企业专利观察  ·  说明书修改超范围,专利局认定专利继续维持有效 ·  2 天前  
企业专利观察  ·  说明书修改超范围,专利局认定专利继续维持有效 ·  2 天前  
中国国家地理  ·  夕阳,白鹤,和鹳雀楼 ·  2 天前  
知识产权那点事  ·  字节跳动低调入局音乐授权,又一个千亿市场? ·  4 天前  
连云港市场监管  ·  连云港在全省率先出台《数据知识产权保护指南》 ... ·  3 天前  
连云港市场监管  ·  连云港在全省率先出台《数据知识产权保护指南》 ...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香港365天

书读得磕磕绊绊,来港三年却得了六种后遗症!

香港365天  · 公众号  ·  · 2025-01-09 19:15

正文


小编回想起在港读书的那段时光 ,虽说 几年来书读得磕磕绊绊,但扣除家中网课1年,满打满算也在香港生活了3年。

经常觉得,自己已经是半个local了,尤其是在 吃的方面


最近看到很多网友分享,自由行回来出现了一大堆 “香港后遗症”

小编对此体会太深刻了!每次放假回家都有好一阵不适应...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香港的后劲儿也太足了!



吃辣能力直线下降


来香港之初,小编这个“假四川人”还执着地探索过一些家乡美食。

然而,要么菜品调味跟川菜八竿子打不着,有忽悠人对川菜认知的嫌疑,让小编越吃越生气。

西营盘的川味凉皮
调味地道,但口感差太多

要么是能把本来大碗便宜的川菜,卖出了一种精(gao)致(pan)粤(bu)菜(qi)的价格。

看到菜单后默默取消收藏
(图源:大众点评)

味道也许称得上正宗,但也就思乡心切或者偶尔改善生活可以,经常吃钱包顶不住啊!

本着来都来了这座粤菜高地 + 美食之都的心态,口味相对清淡的茶餐厅、粤菜和各种西餐成为了小编出门觅食的不二之选。

久而久之,小编在吃辣水平上逐渐入乡随俗,以至于在回到吃辣大省后,经常被辣得一把鼻涕一把泪。

家里烧的菜也逐渐变了画风



回家啥都便宜


香港的生活成本已经被吐槽过无数次,但谁让这是每天都真真切切摆在眼前的事实。

在外面吃饭或在超市买吃的,冷不丁就会被价格刺痛。 (街市还是蛮便宜的)

已经连快乐肥宅水的自由都不配了

以至于回来之后对物价已经没有多少概念了,纯纯一个 吃啥都觉得好便宜

比如香港某家米其林推荐的pho,好吃是好吃,但没有对比就不会扎心,这个价格在内地可以吃3碗有余。

卖这个价格,敢情是米其林给的勇气吗



放弃外卖,自给自足


很少点外卖 ,也是小编回来后的显著变化之一。

在香港的时候顶多是到店自提,看着只增不减的外卖价格和配送费,小编硬是点不下去手。

解除堂食限制之后,小编更是坚定不移地把两个主要的外卖APP卸载了。

拜拜了,熊猫和袋鼠
(图源:港媒)

曾经只会在外食党和回家蹭饭两个选择间来回切换的小编,来香港后也开始 自己动手、丰衣足食

毕竟在这物价比小编自己还有上进心的年头,过去价廉物美的学校食堂,如今也要来凑一波涨价的热闹。

为了降低自己做饭炸厨房的风险,小编还在学校上了一门人间高质量选修: 世界饮食文化面面观 。导修课的实用性非常强,因为学习内容就是 —— 做饭

第一次workshop
做了香喷喷的松露意面

看得出来,有的同学简直是中华小当家,手艺深藏不露;也有的同学跟小编一样,属于做饭小白。

虽然现在烹饪水平仍然有限,但回来后至少能给家里打个副手,时不时还能在朋友面前小露一手。

跟朋友们一起准备的年夜饭

快被ddl逼疯的时候,也会偶尔来一顿 “白人饭” ,虽然说主打一个方便和摆烂(bushi),但小编最后的倔强是认真摆个盘。

真别说,小编觉得白人饭还挺好吃的



特种兵式吃饭,快快快


踩着饭点去食肆,不排队已经是幸事,跟陌生人搭枱和用餐时间限制更是常有的事。

在很多小店,上一秒刚掏出纸巾擦嘴,下一秒面前的碗碟就已经被人收走。这时候,你只有心照不宣地拿起账单去门口买单。

加上用餐环境很拥挤,吃顿饭总是急慌慌。

不看凳子数量
很难想象这张小小的圆桌是四人位

于是小编的 吃饭节奏逐渐加快。

过去是一边慢悠悠地吃饭,一边忘我地刷着手中的电子榨菜;但现在不仅是认真刨饭,放下筷子还想立马起身离开。

附带练就了一个 从一大张密密麻麻的菜单中快狠准地找到自己想吃的食物的技能 ,或者进店之前就已经决定好,刚落座就能点单。一定不会让服务员阿姨不耐烦!

生滚粥主打一个不同食材排列组合
容易看晕



咖啡荣升生活必需品


香港也是一座基本没有午休文化的城市。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