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云端工作室:挖掘趋势中的价值
文:云希
“华东四省一市药品要联合采购了!”负责医药圈的天使,今天耳朵要被这句话炸聋了。我想说,一年前这事情就定了啊,并不是今天才首次出现。但是,今天福建发出《药品联合采购方案(征求意见稿)》,证明这事儿进入推进轨道了。听见“狼来了”我不怕,看见“狼来了”我就慌了。不怕不怕,乖!我给你压压惊哈。
2016年11月,卫计委、医改办在北京召开华东“四省一市”(上海、江苏、浙江、安徽、福建)综合医改工作交流会。会上,“四省一市”签署《沪苏浙皖闽四省一市建立综合医改联席会议制度协议》,五地将在药品耗材采购、医保支付、医疗服务价格改革、人事薪酬、健康产业发展等方面协同。
今年5月,四省一市综合医改第一次联席会议在上海召开。会议对《四省一市综合医改联席会议2017年度工作安排》、《四省一市药品联合采购工作方案》、《四省一市高值医用耗材联合采购工作方案》、《四省一市中医药供给改革试点工作方案》等四个方案进行了研究讨论。同时对四省一市工作进行初步分工:福建牵头药价谈判;浙江主持耗材联采;上海促进医疗联合;安徽扩大中医服务;江苏协调服务价格和信息共享。
福建牵头药价谈判。所以才有了今天轰炸朋友圈的征求意见稿。我们看看四省一市药品怎么联合采购。
联采品种范围:以下三种方式
-
合并同类项,将五地可共享的品种汇总,供各地使用;
-
各省自主确定采购品种,平台提供历史采购结果参考;
-
共享平台进行数据推送,供各地分析形成区域目录。
从第一阶段联采平台对各地目录的管理来看,还较松散。各地自主性较高。不会出现大家担心的江浙沪用药水平直接拉低至福建或安徽水平。前期联采的重点在哪里:用量大、价格高的原研、独家品种进行。按照这个遴选原则,80%的药品排除在外。进入谈判的都是医院用药排行榜至少TOP100的品种。
联采方式:互联互通,任务分解,结果互任
用量大的独家原研品种由各地联合组成的谈判小组进行谈判,进一步挤压药品虚高价格。独家原研品种在历年各省招标中都是价格坚挺的品种,由于此原因,也促成其在医疗机构中使用量居高不下,医保基金占用较大。而此次以华东五地的用药规模作为谈判筹码,如果能撬开一个缺口,那可谓多年来集采的又一创举,是在通过一致性评价药品进入市场前,降低该类药品价格的必要手段。
其他品种信息互联互通,预计将采用就低不就高的原则,执行华东五地最低中标价。就各地普遍采取全国最低价为限价的方式来说,这一条杀伤力并不大。但是,如果价格信息包括各地医院实际成交价格,则成为大杀器。福建、浙江、安徽甚至上海GPO那些不见天日的价格将拉低华东甚至全国的药品价格。所以互联互通价格信息的范畴很重要,我们需要重点关注。
时间安排:先互联互通再进行谈判
2017年11月:专题研讨联采工作方案和药品编码标准化事宜
2017年12月-2018年2月:落实互联互通具体工作
2018年3月:确定谈判药品品种,进行药品谈判
福建发出联合采购方案征求稿还仅仅是个框架。在此框架下,如何进行相关工作还需要和其他各省进行商讨。虽说国务院指定福建牵头,但福建的用药规模和用药水平在五省里确实排位靠后。联盟刚满一岁,未来还有很长的路。
现阶段药品采购有跨地域的“三明”联盟、地区性京津冀联盟和华东四省一市联盟。另外,还有若隐若现的“东北三省一区”联盟。跨区域联合采购不仅仅是7号文里的一句话,它正通过时间缓缓朝我们走来。
广州药交会最值得期待的2场策略会:
【策略会一】二次议价药企应对策略会(11月26日)
【策略会二】两票制+医药代表备案制下CSO的合规运营策略会(11月27日)
更多详情可咨询:180-2869-1034; 180-2869-1045(微信同号)
报名请点击
阅读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