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医药云端工作室
关于医药营销、招标、药政,以及行业的未来趋势,凡此种种,都在云端。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丁香园临床用药指南  ·  ​氨溴索 + ... ·  3 天前  
医药经济报  ·  深度对话|NewCo模式热议下,创新药企“出 ... ·  6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医药云端工作室

同床异梦的医联体

医药云端工作室  · 公众号  · 药品  · 2017-05-23 21:41

正文



医药云端工作室:挖掘趋势中的价值

文 ∣ 刘峻


国务院下了命令,三级医院全部都要加入医联体,并在医联体内发挥引领作用......好吧,我相信这个一定能做到......但是,205个地级市(占到地级市60.8%)已经成立了医联体,真实情况如何呢?


我只是看到了“一部分”医联体的异象:三甲医院借医联体继续扩张,上转多、下转少,病人继续向三级医院集中,或是联而不合,互相不转。


有利益关系的紧密型医联体,直接把基层医疗纳入到三甲医院组建的医院集团中,成为三级医院的分院。基层医疗成为三甲医院的分支机构之后,会不会将降低基层医疗的运营效率、提高其运营成本和医疗开支?如果出现这样的情况,应该是与医联体的初衷不符的。


朱恒鹏也指出:“医联体主导方是三甲医院,主要由专科医生组成,专科医生的职业特征是技术至上和质量至上,其职业偏好是用最好的技术实现最好的质量。所以,三甲医院领导康复医院和社区,倾向于高技术、高质量,自然高成本,而且缺乏宏观效率。这种从上而下的垂直一体化模式,很容易把社区机构变成病患抽水机。国际上的经验亦表明,专科医生主导的医疗服务体系,医疗费用高,而质量却并不一定高。” 

没有利益关系的松散型医联体,大部分都是同床异梦。TOP三甲医院不需要基层向自己转病人,病人自己会去门诊大厅排队。他们倒是不介意向基层转一些康复和开药的病人,但是患者不愿意去,他们当然更不介意这些患者继续在本院治疗、开药。


二梯队的三级医院非常希望从基层医疗转病人上来,但转不上来。患者如果要去省城看病,宁可去TOP三甲,才不会因为县级医院和省城某个三级医院成立了医联体,就去那家医院看病。


医联体的本意是三级医院的专家帮助提升基层医疗的诊疗水平,帮他们留住患者,大部分人都是无利不起早,如此帮扶基层的动机在哪里呢?


三甲医院医生工作都很繁忙,不管是大病小病、生人熟人,是病就要看。门诊病人越多意味着手术台上、病床上的病人也越多,病人越多意味着名利兼收,这种情况下谁会关心患者“应该”去哪里看病?很多医院以行政命令,逼迫医生去帮扶基层,不下基层就停处方权,不下基层就不能晋升,不下基层就扣奖金……被逼到基层去的专家医生,能帮到基层多少?


就算有医院从上到下都真愿意帮扶基层,这些医院往往都不知道究竟该如何帮扶基层?三级医院的诊疗思路和管理方法未必适合基层,而且这些帮扶也不是短时间内就能达成目标的。


基层医疗还未必愿意接受大医院的帮扶。很多三级医院的医生在帮扶基层的过程中目的性过强,只想着为自己增加患者,导致有基层医院医生亲口对我说:这些大医院医生不是来帮扶我们的,而是来掠夺我们的——还嫌我们的病人不够少吗?

要想医联体发挥作用,光靠政策是不够的,还需要一个“第三者”帮忙——药企。


如果药企想让自己的慢病患者人群留在基层,就可以做一些项目,给三级医院的专家持续帮扶基层的动机——可以是培训基层医生的学术服务费,可以是增加需要的目标患者。


基层诊疗水平的提升不是一两次培训就能解决的,双方都有效益的帮扶才能持久,效益应该体现在患者的交换:把常见和多发的慢病留在基层,把疑难重症转诊到持续帮扶基层的那家三级医院。难点在于如何界定“常见多发的慢病”和“疑难重症”之间的大部分病种,例如冠心病合并高血压,糖尿病合并周围神经病变,这算哪类?


药企就可以帮助有不同诊疗能力、方向的三级医院和基层医疗,更为明确界定各自的“目标患者”。这里有个基本的前提:基层医疗必须增加患者,三级医院是改变患者的结构。


另外一方面效益就是帮扶基层的学术服务费(包括讲课、查房、会诊、病例讨论和坐诊等)。卫计委是愿意出一些的,基层医疗也出一些,然后药企可以承担更多的一部分。专家讲课时带上本企业产品的诊疗方案和用法用量即可,用专家的用药观念影响到基层。


我们常说,帮扶基层可以帮三级医院专家提高“影响力”,但记住,影响力必须变成效益——目标患者和学术服务费增加。很多专家无法坚持帮扶基层,就是因为看不到“效益”。


基层医生的慢病患者是通过药企的项目带来的,其诊疗水平是药企帮助提升的,其用药方案是被药企请来的专家影响的,药企的销量回报也是不用担心的。


以上报告详情,请扫描二维码

获点击阅读原文获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