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激发学子们的写作灵感,助力广大参赛青少年取得优异成绩,上周末,中国铁建房地产集团有限公司携手“楚才杯”,特邀省特级教师、武汉二中语文特等教师余天泽,楚才资深评委、湖北省作协成员丁寅,来到位于美丽的汉江畔、古田桥旁的中国铁建国际花园,举办为期两天的“楚才公益大讲堂”活动。
在楚才名师大讲堂(中国铁建国际花园场)的两场授课中,两位名师均以“汉江”为题,向到场听课的200多位学子,设置了半小时的现场作文。
楚才作文的要点是新、真、深、趣、活。
阅读了大家的文章后,看得出来大家确实都写出了新意,不仅有各种想象,更是情感饱满充沛,甚至不乏各种“穿越”场景……可以说,大家的作文,即便让土生土长的武汉人,也能看到完全不一样的汉江。
因此,今天特意选登三篇现场习作中的佼佼者,看看他们的作品凭借怎样的过人之处,从众多作品中脱颖而出——
梦得一江春水向东流。
天朗气清,惠风和畅,独登楼,望春水东去,如一条缠绵千里的银丝沟通南北西东,又如一条慵倦的蟒蛇盘起身子,在这人杰地灵的荆楚大地休憩。汉水两岸,郁郁苍苍,亘古的江风拂过我的面颊,带来了古老的情思与绵长的思念。
独步江畔,俯身拾起一颗围身被打磨光滑的鹅卵石,冰冷的触感使我的思绪飘向远方。我轻浅的念想穿越时空的界限,打破空间的阻碍来到千年之后的汉水河畔,我一路向前,我与那玉带河打了个照面,我随即转身,向西北而行,又与那古色古香的陕西古城轻声问候。
这时,汉江突然轻呼我的乳名。如一位翩若惊鸿、宛若游龙的绝色佳人,背倚十里繁华,轻启朱唇,唤起昔日故人的名字。我从思绪中清醒,是汉江在唤我,我静静地闭上双眼,去聆听江水滔滔中的旧忆故梦、风云变幻。
作为长江水系最大的支流,汉江一直尽心尽力地养一方水土,蕴一方文化。它无声无息地流过,用自己的“养分”去灌溉荆楚文化的生长,它不张扬,也不卑微,它只是默默为我们这方人民尽它最大的努力。它不期待着它的孩子们能从远方回来,它只期待他们在属于各自的天空里飞翔。
她无言,流淌......
我要歌颂她,颂汉江之美;
我要歌颂她,颂汉江之宏伟。
汉时月光静流淌,
江畔繁华寂开放。
我多少次午夜梦回此地?波涛阵阵,林海森。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我站在国际花园无敌江景房中观望这江涛阵阵,心中思绪万千。
一阵接一阵的浪花翻流着,咆哮着。对岸,万家灯火在夜幕中若隐若现,雨丝飘扬,淋湿了我飞扬的青丝。
江风带着一丝泥土的气息,毕竟这是大地母亲的血脉,这是最原始的气息,拥有着原始的厚重,倒也使我微微喘气。
我拾眸重眺对岸,眼底,有几分敬重,几分骄傲,几分自豪。
汉江是长江的分支,也带有长江的风韵,但,却远远不及她出名。
“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日日不见君,共饮长江水。”
“长江后浪推前浪,各领风骚数百年。”
“才饮长江水,又食武昌鱼。”
为什么没有几首出名的,描写汉江的诗,和描写汉江的词呢?明明,她与长江同样浩瀚,共出同源呢!
汉江魂,长江魄;我之心,随风惑。
我立在原地,百思不得其解。远处,依旧是一浪一浪不停歇的汉江水,带着汉江魂,奔向那日落的尽头。
一条江,一座城。
武汉这座城,好像从古至今,一直与“江”字紧紧相连着。古往今来,汉江这条江承载了太多太多,汉口因它而兴盛,武汉因它而得名。作为长江最大的支流,时过境迁,白云苍驹,它依旧不停息地流着。
生于江边,长于江边,作为一个武汉人的我,对这条江总有着一种特殊的情怀。
孩童时期,总与父母一起来到江边,看那江水缓缓地流着,流着。印象中,江边的风总是格外清爽,清凉,一阵又一阵的江风拂过我的脸庞。在风中,我望着江,看着这座城,江水是如此的清澈,江边风景如画一边,矮矮的房屋,灰白的建筑,江边停泊着几条小小的渔船,江水随风,一层一层的波浪向岸边打来。孩童时期的我,总喜欢站在江边,听那江水拍打岸边的声音,感受江风拂面的惬意。
白驹过隙,武汉这座城以它那独特的生命力蓬勃快速地发展着。
曾几何时,步入青春的我再也没能寻找到儿时的那种感觉。儿时的画面依旧历历在目,感觉依旧清楚,仿佛是黑白相片一样存在于我的记忆之中了。
再次站到江边,矮矮的灰白色的楼房早已消失,被一座座高楼大厦所替代。江风也不似儿时那样清爽了,江上完全被雾霾所笼罩,没了往日的活力。江风吹过我的面庞,我却只感觉寒风刺骨,渔船也早已不知去向,代替它们的是满是油污的快艇。
我记忆中的汉江去哪了?从古至今它见证着这座城的兴盛变幻,面对改变,它无奈,却只能叹息。无可奈何风吹去,似曾相识城不归。
汉江这条江,你究竟承载了多少?汉江里的水,洗刷掉多少痕迹?
一条江,一座城。最后一次站在江边,想合上眼,感受儿时的感觉,可只听见轰鸣的声音传进耳朵里,江风依旧,物是城非。
江风依旧,江水犹在,而我的记忆却已成记忆。
江风过境,江水犹在。汉江,依旧沉默地看着这座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