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敏洪、刘强东、黄佳佳还有一个共同特征,就是他们都是在中关村创业并获得成功。他们的经历,特别是黄佳佳的“速成”模式表明,中关村和硅谷的环境已经非常接近,中关村甚至更让人兴奋。
1981级清华校友、后来在南加大、沃顿商学院都读过学位的邓锋,2005年回到中关村做风险投资。他在2015年就说,硅谷经常7x24小时加班,中国一样;中国中小企业想从银行贷款很难,但中国已经有大量风险投资,无论是风投公司数量还是资金规模中美已经差不多了;2005年,很多人还觉得去创业做startups(初创企业)不靠谱,现在从政府到学校到很多家庭都认为创业是一件很好的事。“这些大环境的改变,使我真的感觉,到今天为止全世界最好的创新创业地点可能就是这3个地方:硅谷,中关村,以色列的特拉维夫。如果再PK一下的话,中国的中关村比特拉维夫更像硅谷。倒不是因为今天我们的科技创新更多——可能这一点我们应该向特拉维夫学习——而是中国企业家的基数大,中国风险投资的资金量足,中国市场的机会和规模都非常大。”
对黄佳佳来说,中关村的含义是多重的。中关村有浓厚的互联网氛围,他读大学时,清华学长王兴正在做校园SNS(社交网络服务),当时叫校内网,在清华很火。黄佳佳创业时也选择了互联网。而之所以做Talkchina,除了他和女朋友都学日语,还有一个原因是附近有北京语言大学,容易招聘学对外汉语的老师,让他们给在日本的学生通过online教中文。虽然当时的网络环境还不够好,大量用QQ、SKYPE这样的教学工具,断线、卡、延迟都会经常发生,但Talkchina很快成为行业里前三名,这让黄佳佳看到了互联网教育的威力。
和硅谷的车库文化类似,中关村的创业者习惯的是“公寓文化”,在学校边租个公寓就开干了。黄佳佳决定做51Talk那阵子,租在一个公寓楼里,一共三个合伙人。客厅就是办公室,有两条电话线,产品研发、技术、销售、客服、师资,就三个人。想招专职的客户服务人员,来应聘的姑娘嫌楼道太暗太旧,没上到楼上就走了,于是黄佳佳就自己做了一段时间的“客服”。
互联网创业其实很烧钱,而且比想象中要多。黄佳佳也要找钱。他很幸运拿到了徐小平的天使投资。当得知徐小平在北大有一个演讲,他们就去堵车,递给他商业计划书。但真拿到钱,其实不是靠递计划书,是给徐小平他们网站留的邮箱写了邮件。当时徐小平刚做风投不久,公司邮箱还没有太多人知道,发过去的邮件不多,黄佳佳的邮件被注意到了,这样他们才见面了。谈了半个小时左右,徐小平最后说:“你们一定是要做一家超过新东方的公司。”而当时,51Talk一个月的收入才3万元。
从融资角度看,51Talk的轨迹很亮丽:天使轮,徐小平;A轮,DCM;B轮,顺为资本;C轮D轮,红杉资本。DCM、顺为、红杉都是中国排名前十的风险投资基金。一年一轮,然后上市。
但和少数大手大脚花钱的“创业新贵”不同,黄佳佳的团队一直保持着淳朴、节俭、勤奋的本色。创业之初,为了给用户提供物美价廉的服务,在外教老师这一端必须既有质量又能控制好成本,黄佳佳的妻子一个人去了菲律宾,建外教中心。她没有时间买床,一开始是在简陋的房子里打地铺,刚好遇到大台风,停水停电十几天。白天找办公室,衣服鞋子都是湿的,一路走,鞋子挤着一路的水,到晚上,一个人孤孤单单在漆黑的屋子里呆着。
这种打拼习惯一直保持到今天,黄佳佳几乎没有休息日,家就安在公司附近。由于公司发展迅速,多地办公,黄佳佳甚至已经习惯了对着视频会议系统,边吃饭边和外地的骨干开会。
中国有帮助创业者加速成长的资本环境,但光有钱是远远不够的,黄佳佳能成为行业领军者,在有一点上承袭了俞敏洪和刘强东的特质,就是吃苦耐劳。这一点可能来自农村环境的锻炼。天降大任,往往就是给这样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