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全省各级纪检监察机关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自我革命的重要思想,紧扣党中央、中央纪委国家监委和省委部署,纵深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为谱写中国式现代化甘肃篇章提供坚强保障。即日起,甘肃纪检监察网和“啄木鸟”微信公众号开设“回眸2024”栏目,展示一年来甘肃纪检监察机关正风肃纪反腐的生动实践,敬请关注。
甘肃省纪委十四届三次全会强调,“瞄准教育、就业、医疗等民生领域的痛点难点开展集中整治。”2024年,兰州市把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集中整治作为重要政治任务,全市上下采取强有力、超常规措施,严肃查处了一批侵害群众利益的风腐问题,高质量办成了一批群众可感可及的实事。
2024年7月,正值夏粮成熟的关键时期。兰州市皋兰县石洞镇纪委工作人员下沉田间地头,向种粮大户了解惠农政策落实、农机服务和粮食仓储等情况。(王娟 摄)
市纪委监委将主体责任、监督责任、监管责任一贯到底,市县乡三级同向同频发力,构建党委政府全面统筹、纪委监委主抓力推、行业部门同抓共促的工作格局。
全市纪检监察机关坚持监督破题、办案开路,采用领导包抓、提级直查、片区协作等方式,开展监督办案工作。通过全面起底排查问题线索、广泛发动群众信访举报、主动监督检查自主发现、督促职能部门排查移送等方式积极拓展案源。市纪委监委统筹配置全委办案力量,全力攻坚重大案件。
集中整治以来,全市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立案799人,处分817人,留置58人,移送79人,严肃查办了涉及工程建设、自然资源、医疗卫生、司法、国企等领域及乡镇街道一系列严重违纪违法案件。
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影响政令畅通,影响干群关系。市纪委监委坚持问题导向,持续深入开展形象工程政绩工程专项整治,重点纠治工程建设领域权力观异化、政绩观扭曲、事业观偏差等问题;联动市委减负工作机制办公室推动为基层减负行动走深走实,市级议事协调机构从242个压减至30个,全市“督检考”事项压减32项;开展“中梗阻”问题专项整治,发现并推动职能部门整改问题275个,通报曝光典型问题30起;开展不正之风专项整治,查处“四风”问题1099起,党纪政务处分681人,不断以作风建设新成效营造良好发展环境。
重拳纠治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要治标更要治本。市纪委监委深化反腐促进治理,出台以案促改促建促治工作办法,统筹做好案件查办“前后半篇文章”,制发纪检监察建议书384份,建立社会监督件抓促办理、群众点题监督等维护群众利益的长效制度机制。常态化开展以案说德、说纪、说法、说责“以案四说”工作,通报曝光典型案例149起271人。高压震慑下,3人主动投案、13人主动交代自身违纪违法问题,一体推进“三不腐”叠加效应持续放大。
兰州市城关区纪委监委派驻区委宣传部纪检监察组在区文璟学校实地监督检查校园食品安全和膳食经费管理等情况。(宋倩倩 摄)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是纪检监察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市纪委监委以全国层面15件实事为牵引,聚焦群众诉求,上下贯通办好各类民生实事,变“民生清单”为“成果账单”。
整治就医难,推行医药耗材集中采购、医学检查检验结果互认、“一次挂号管三天”等措施,为患者节省费用420万余元;
整治讨薪难,监督推动政府、国企为6669人支付工资1.08亿元,联动职能部门办结欠薪案件452件、解决工资4714.4万元;
整治“登记难”,新增办理首次登记3762套,新增办理转移登记8192套,首次登记率达到98.3%、总体登记率87.7%;
……
便民服务是联系群众的桥梁,也是检验集中整治成效的一块试金石。集中整治以来,市纪委监委加大监督检查力度、提升便民服务温度,用心用情用力答好民生答卷。
一年过去,兰州市交出了亮眼的成绩单。办证事项进一步优化,设置综合窗口607个,实现“一证通办”“一码通办”“容缺办理”,实现营业执照与86个许可备案事项“联办联销”;交通拥堵进一步治理,打通17条“断头路”,城关区五星坪等5个拥堵节点改造加快推进;“访民问暖”进一步实施,全覆盖、地毯式走访47万余户,排查的1494个供暖问题全部解决;人饮保障进一步改善,督促解决528户边远山区群众饮用水窖水问题,完成5个规模化供水项目,有效提升4.23万人供水保障水平,推动农村“有水喝”向“喝好水”加快转变。
兰州市七里河区纪委监委与魏岭乡纪委“室地”联动深入田间地头,了解惠农政策落实情况,收集群众意见建议。(张丁香 摄)
民之所望,政之所向。市纪委监委坚持群众反对什么、痛恨什么,就坚决防范和纠正什么。聚焦侵害群众切身利益的突出问题,分层分类开展集中整治,让人民群众切身感受到公平公正就在身边、安全安心就在身边。
“时任七里河区阿干镇烂泥沟社区居委会主任付杨艳,通过开具虚假无业证明、填报虚假信息,以无业人员身份违规申领城乡劳动者职业培训补贴1200元,给予党内警告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