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i投资
搭建专业的产业链研究社群。通过汇集产业专家、行业分析师、PE/VC、上市公司及实业高管和职业投资人,一起进行深入、全面、前瞻性的产业链研究,发掘股权、股票市场的投资机会。专业咨询请联系i投资(itouzi1)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阿尔法工场研究院  ·  本田想控制日产遭拒,全球第三大车企合并告吹 ·  17 小时前  
饕餮海投资  ·  你们潜伏了这只转债吗? ·  昨天  
思想钢印  ·  思想钢印全部文章分类 ·  3 天前  
投资家  ·  优秀的投资者,大部分时间在等待 ·  4 天前  
投资家  ·  优秀的投资者,大部分时间在等待 ·  4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i投资

任志强:央行全面紧缩后你指望房价能涨?

i投资  · 公众号  · 投资  · 2018-11-01 17:45

正文

作者:Ponyyoung

来源:抱朴财经

问: 任志强用“有钱也买不到房”判断了2019年的房价走势。 怎么看?


1.先聊房价为什么会涨?


本轮房价的疯狂上涨,可以说是资本的最后一次盛宴。市面上出现了各种解释,有阴谋论,说是ZF故意炒地王,因为房价是国之命脉,经济环境不好必须靠房产支撑经济。有资本说,M2超发,大量资本在股市惨淡,实体经济不行的情况下只能流入房市。有说二胎的,人口继续增长导致刚需上升,教育资源紧缺导致学区房受热捧的。各家都有自己的一套理论,但还有一个更恐怖问题摆在面前, 为什么这么高的房价下,还有那么多人觉得房价还会涨?甚至觉得房价上涨才是合理的?


根据一些机构的满意度调查数据显示,近半年来对房价感觉满意的人数在不断增多,大家似乎都觉得房价上涨是个很正常现象。当目前越来越多的业内人士发声觉得房价要跌时,往往会收到各种不屑。个人认为,这是恐慌性购房造成的,目前大多数计划买房的人是因为看好房价持续上涨,而不是实实在在的刚需。这15年的股票市场是一样的,熊市的时候无人问津,牛市的时候,每天新开户的人挤破各个证券公司的营业部。因为当下房子的金融属性越来越强,买房不只是为了住,更多的是为了投资,实现财富的保值增值。买房俨然已成为最热门的一种投资手段。但也不得不说,股市终有大跌之日,房产终有泡沫破碎之时,越来越多的迹象表明这一轮的房价已经走到了尽头,下面我们来一一说明。


宏观调控


政府一系列的调控政策相信大家都已心知肚明,一句“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的大纲,就是政府的核心观念。思路很清晰,一二线城市房价过快上涨,限购限贷,降低流动性,三四线城市去库存,加快消化周期。供给侧方面,国土部、住建部日前推出了《关于加强近期住房及用地供应管理和调控有关工作的通知》, 其中明确指出根据供需情况调整土地供应策略:


对消化周期在36个月以上的,应停止供地;


36—18个月的,要减少供地;


12—6个月的,要增加供地;


6个月以下的,不仅要显著增加供地,还要加快供地节奏。


住建部和国土部适时调整供地的文件前脚出炉,北京市拿过接力棒立马发大招:


1、2017年,北京市供地将大量增长。其中商品房供地161公顷,是去年同期的6.2倍,也是去年全年商品房实际供地量的1.5倍。


2、未来五年,全市计划供应住宅用地6000公顷、年均1200公顷,以保障150万套住房建设需求,其中自住型商品房将供地1020公顷、拟建25万套房。


150万套!等于再建一个新城。


需求侧:从资金方面抑制炒房需求。 一方面,银行严控房贷增量,统计数据显示4月份全国首套房平均利率为4.52%,环比上月上升0.67%,自今年1月份以来,已连续4个月上升。房贷政策收紧直接导致房产交易量下滑,房企资金回笼缓慢,房企融资压力骤增。另一方面,银监会近日连续下发关于银行业风险防控的文件,并开展一系列专项整治,房地产风险成为重点排查领域。监管部门对银行理财资金违规流入房地产也查得特别紧。大多数银行开始收缩房贷业务,控制房贷增量,同时在资金配置上更倾向于开展资金回笼快,收益高的业务。加上基金业协会目前对16个房价上涨过快的城市的房产融资项目,全部不予备案,从资金来源端掐断了房企扩大经营的念头。


流动性考虑


自动四万亿下来以后,不仅使地方债大量滋生,同时也出现了生产力过剩的状况,加上M2超发,市面上充斥着大量的货币,然而实体经济转弱,完全跟不上货币的超发速度。那么问题来了,实体经济没上去,货币不断增多会发生什么?就是恶性的通货膨胀,钱越来越不值钱。同时人民币会不断贬值,引发汇率问题。虽然中国作为世界工厂,不会出现津巴布韦那样的货币变草纸的通货膨胀,但也决不允许这样的风险不断滋生啊!怎么办?把钱锁住。房价上涨,然后限购限贷降低交易量,钱就锁到了固定资产里。至于未来通货紧缩怎么把钱收回来呢?降房价啊。瞬间就把超发的货币消灭了,可谓皆大欢喜 中国股市和楼市差不多,要赚钱就是两早,买的早和卖的早,筹码没兑现之前就是纸上富贵。


现在就是退潮了,谁能带着自己的钱撤退,谁就是上轮经济周期的大赢家,然后背着房贷负债的那部分人,就是这个周期的牺牲品,他们来负责买单。每个周期都会有牺牲品,还记得当年的下岗吗,就是那样的。所以现在的主题就是看好你自己的钱。投资的楼盘都是要有资金成本的,时间长了负担不起,没有资金滚进来,这个击鼓传花就继续不下去。所以你要是自住的比较多的城市我认为反而抛压不大,但是一二线这些热炒的不行,就是因为我知道这些城市已经全是热钱滚动的重灾区,所以我才会说到时候这些城市的抛压会非常大,而且杠杆加的多,那时候房价如果开始跌了,肯定会刷新你的三观。


人口和城市发展


房价其实就是人口问题,不断涌入的人口,让一二线城市觉得刚需一直都在,房价不会跌,可是事实真的是这样吗?这两年逃离北上广的呼声已经越来越响,想靠一二线城市的人口红利继续支撑房价,马上就要成为历史了。上海近几年的人口增速已将近0,甚至15年出现了负增长,刚需持续增长已经成了一句空谈。还有那些捂着学区房的,现在国内的教育也在改制,学校在招生政策也在不断变化。说白了学区房不过是一个击鼓传花的游戏,等哪一天招生不再根据学区了,最后一批人就会迎来学区房断崖式暴跌。


房价是国家的命脉?


一直觉得房价跌了国家就完了的人,一直都是在自欺欺人罢了。 没错,楼市的确是个大问题,而且已经彻底绑架了中国经济,如果楼市玩蛋,那是一个大地震,但是他绝对不会是一个能威胁到ZF的问题,金融市场的烂帐ZF也是碰到不少,就比如世纪初,可谓是有丰富的经验,这是一个大问题,但是绝对不是一个生存问题。真正的命脉永远都是外汇储备。08年前,每年外储增加多少都是要上新闻联播大书特书的事情,因为这个是硬需求,楼市塌了可以咬牙还贷,可以上信贷黑名单,可以苦难行军,但是吃不起饭,买不起石油呢?很多人没有意识到,或者完全没有想到这个问题有多严重:过去中国的外储从高峰期下降了一万亿美金。


国家难道不知道现在一二线楼市有多荒谬?再加把火那不就更加骑虎难下了?房产市场的问题在于库存,最理想的结果当然是把大家赶去三四线买房,给国家解套了,但是问题是没人会那么傻,所以这个问题不会有最优解,那么,我们来换个思路呢,既然我解决不了库存问题,那我放出风去让你知道我要保楼市,其实我是为了另一个更大的利益呢?


在过去的一年里,外储为什么持续减少,绝不是离岸市场的问题,那里的总量有限,外储一旦要爆发问题也是在国内,大家如果持续换美元避险,外储绝对会顶不住,但是这大半年时间内,有一个现象你可以发现,那就是美元党的声音小了。去年外储一月到二月持续下降,但是到了二月三月就彻底站稳了,这出乎不少人的意料,因为按照道理说,汇市已经进入下行期,应该会越来越快才对,但是汇率虽然在节节败退,但是这半年时间内,他绝不是在溃败,外储一直稳定在32000亿左右,并没有减少,外汇持续贬值,但是央行并没有花掉太多弹药。外汇的表现和房产楼市的周期是完全一致的,彻底站稳的时间也是楼市起飞的时间,也就是说,这大半年时间内,这波楼市最大的成就就是彻底把社会游资全部锁在了一线房产,你想换美元?你没钱了!房产现在很难卖,要达到预期的价格,你看看成交量是多少,降价?降回原价你愿意卖吗?所以流动性彻底被锁死在一线房产市场,你还加了杠杆,你得还钱啊!美联储加息,你也只能站着看,因为你没钱换美元了。这就是所谓的灯下黑,大家一波炒作中国的楼市问题,把这个问题看得有多么严重,但是我用一个大问题掩盖另一个生死问题,大家都觉得ZF必须保楼市,这已经是宇宙真理了,但是你如果换个角度,假设这个大前提不存在呢?你仔细数数ZF的历史,远的80前不提,近的比如90年代,这才过了多少年你就觉得老大哥改吃素的?历史上比这更严重的事情多了,只有吃饭的问题才是本质问题。况且到现在你还买得起五万一平方的那也绝不是ZF要同情的对象。


房价崩了银行会破产?


诚然目前银行积累了大量房产抵押资产,但有没有发现现在首付比例提高了?贷款越来越难申请了?房产抵押银行办的越来越少了?基本上都是平安普惠这样的公司在做大量的房产抵押。 银行早就在未雨绸缪了。 而且许多人觉得房价降了大不了房贷不换了,房子给银行,这样银行就会破产。别傻了,个人借贷对于银行现在肯定属于优质资产,你别看有的人说房价跌了就甩楼给银行,真的跌了敢不还钱试试?让失信者寸步难行,你以为这句话是说谁的?中国没有个人破产,你要是贷了200万,最后断供了,拍楼卖了100万,剩下的100万还得接着还。相比起来,企业大多都是有限责任,直接破产清算就好了。对个人的话花样就多了,催收是干啥的。国情就是这样的。


总结


房地产的核心就一个字,钱。房产问题就是资金问题,房产现象就是资金现象。有钱进来他就涨,没钱进来他就跌, 其实这道理很多人也慢慢总结出来了,但是他们分析不出钱以后会多还是少。所以前几年外汇飞速增长,央行释放流动性全进房地产的时期,他绝对不可能跌,他还得涨,所以有些人觉得调控永远是纸老虎,其实不然,不是调控没用,是资本市场不是国家几个政策所能左右的。但反过来,现在外汇存款飞速下降,央行全面紧缩后你指望房价能涨,资本能拉的住价格,这可能吗?现在一个月信贷就得几千亿,加上居民存款消耗,你怎么一个月也得一万亿,一年十几万亿才能拉住房产,炒房团有这么多钱吗?


难道就一定要卖房吗?也不是。这里有很多人是刚需,既然是自住,一两套的也没必要折腾,只要你不是作死炒楼的,贷款一般也不过几十万,熬一熬,几年就过去了,下一个周期来临了以后日子就会轻松一点。其实在我看来,这个周期的前奏已经过了,现在已经进入中期,是危机全面爆发的阶段,再过个两三年就进入尾声了。很多时候普通人就是这样的,不知不觉的,当你发现事情发生的时候,其实已经快结尾了,但是你还以为才刚开始。如果你不知道这是为什么的话,你只会感受到,物价渐渐开始平稳了,市面上的生意开始不好做了,越来大家越没钱了,都在借钱,然后资产泡沫全破了。你看玉石文玩古董红木市场,这些泡沫这两年有没被挤破的吗?只是自己不在那一行没感觉罢了, 通货紧缩早就在路上了。就剩一二线房产了,等房价哪天开始降了你就信了。然后企业发不出钱了,慢慢大家都开始裁员减薪下岗了,最后,所有人慢慢开始达成共识,新的经济危机来了。错了,这时候这个周期已经快走进底部了,马上再过段时间又是新的一轮了,这时候满地的资产,但是大家只要现钱。所以普通人的人生就是这样浑浑噩噩的过了,几个潮起潮落,一辈子就过去了。(这里借用了“大文豪曼因斯坦”的许多文字,因为他写的已经很完善了,我就直接摘取过来不做修改了)


2.中国的缩表,美国的加息


中美会谈以后,如果还没看出来两家有经济政策交流的话那就太傻了。两个超级大国早就协商好政策一起度过这个寒冬了,两国的政策发布时间看着有许多巧合,实则都是精心安排,美国留给了中国大约半年的挤压泡沫期。


美联储的极速加息


从去年的狼来了的故事,到现在的频繁加息,耶伦用事实告诉大家 世界经济还是美国说了算。 加息+缩表的预期,从世界各地回收了大量的美元。08年的次贷危机,利用印刷厂无限印美元的方法把负担分到了全世界。但只收不扩会渴死,只扩不收会胀死。美联储当前巨额的资产负债表本来就是应对危机的一时之举,实际上远高于正常经济活动需要,这其中蕴藏了巨大的危机,还可能带来难以控制的恶性通胀。缩表不仅可以释放优质的长期资产,还可以有效回收市场上的投机性资金,从而对防控金融风险起到很大的作用,有助于美国金融系统的稳定和重塑美元信誉,这次美联储是未雨绸缪。次贷危机已经过去,QE对实体经济的效应已经严重弱化,美国经济温和扩张,现在正是缩表的好时机。关于美联储加息的问题,首先你要先明确一点,这一次是美元从0利率回归正常利率,而不是从正常利率走高,来压制国内过热,耶伦其实早就告诉你了,美联储为什么要加息,就是因为如果美联储不加息,未来一旦再发生危机,那美元就裸奔了。也就是说,现在加息是为了以后有空间降息,否则美联储没有武器抵御下一轮危机。


中国的应对


央行被迫加息的压力越来越大,下一步就看美联储的动作。假设美联储今年加息三次,那么中国央行要保住外储,至少要加息五次,而且汇率破7是铁定的。现在中美两国都有天量的债务,加息谁都不好过,但是天地有春夏秋冬,资本市场也有冷暖寒暑,就看冬天谁能熬得过去了。这边美联储还在讨论缩表的时候,中国却已经在行动了! 央妈的资产负债表,在今年二、三月份收缩了1.1万亿元,降幅达到3%。这是继去年十一月来央行第二次缩减资产负债表,从银行体系内抽取资金流动性。


房地产过去一直被认为是经济增长的引擎,金融是撬动增长的杠杆。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