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TD北美留学进化论
关注托福/SAT/ACT/AP等北美留学考试,关心留学生的学业和生活。我们写有趣的推文、做有价值的产品、运营有温度的社群、出产原创的资料,还出版了几本备考书籍……所有这些,都只为帮助北美留学党更好的备考,欢迎关注和融入。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田俊国讲坛  ·  【2月26日】第32期《10天非凡心力训练营 ... ·  7 小时前  
丁香妈妈  ·  孩子发脾气时,请一定允许他「好好生气」 ·  2 天前  
田俊国讲坛  ·  【2月26日】第32期《10天非凡心力训练营 ... ·  昨天  
科学家庭育儿  ·  你家的吸顶灯、台灯,可能正在加速孩子近视!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TD北美留学进化论

10件到了美国才知道的事!原来我们都被骗了......

TD北美留学进化论  · 公众号  ·  · 2025-02-04 21:00

正文


初次来到美国的大家,被cultural shock肯定是再正常不过了!而现在互联网如此发达,什么阿美利卡的party文化、E人天堂I人地狱的社交现状、甜到窒息的点心,连 没出过国的大家都知道了个七七八八


那么,有哪些独属于美国人的迷惑行为习惯,是到了人家的土地上才能实实在在感受到的?今天,小编问了一整圈儿身边的留学生朋友,还综合了一波reddit上外国人在AskAnAmerican的提问和回答,来盘点一下那些年留子们被 美国人吓晕的瞬间 吧!



下暴雨不打伞&穿雨衣


直到如今,咱还是不能理解美国人的防雨措施。


其实不打伞也好理解,坐标美国南方,真要下暴雨刮妖风了,伞是一点儿用也没有, 没被风吹散架就是万幸了


体验过这催命的雨几回后,咱就默默temu上购入了雨衣,把全身盖了个严严实实,总算能避免变成落汤鸡的命运了。



然而转头一看身边的美国人, 一件冲锋衣走天下 。管他风霜雨雪,冲锋衣承担了一切。


冬天还好说,厚厚的冲锋衣保暖又相对防水,回去擦擦衣服冲个澡就行了。但夏天暴雨时,身边的美国同学们一个个要么选择在雨中信步,主打的就是一个自然形态;要不索性不出门。另一种解法是:哪怕只有几步路的距离,也要开车过去,这个懒就是要偷到底。



最爱把环保挂嘴边的浪费大户


刚来美国的时候,不管是在工作还是生活中,都能听到大家 时时刻刻强调sustainability&ESG&carbon free ,还天真地以为,哇,不愧是发达国家,思想高度就是不一样,已经把可持续发展的理念融入了日常生活里!


结果生活小几个月下来,就发现环保?才怪哩!别看嘴上口号喊得多响,现实中,老美会给一些勤俭节约的老中一些大大的浪费震撼:



教学楼整夜 没人也灯火通明 ,红色塑料杯塑料饭盒塑料餐具和抽纸 随便拿 ,空调夏天24/7能开到 北极圈的温度 ,整盘不吃的食物 直接倒掉 ,甚至没有开封的东西都扔了......


目睹了这一切之后,再看到美帝媒体大肆批评其他国家在世界性环保组织倡议不配合的时候,真的忍不住想说一句:管好你自己!



穿鞋子上床

穿袜子下地

谢邀,人在美国,不是洁癖。但美国人邋遢起来,真的是家里会被妈妈戳着脑瓜子催打扫房间的笨人都看不下去的程度啊啊啊啊啊!!


当美国室友盛情邀请ta的一群朋友来房间一起看电影时,盯着他们一个个爬上宿舍床盖上被子,但 穿着球鞋的脚还在床上边儿踩来踩去 的时候,咱只能默默转移开视线。



鞋穿这么严实,那么袜子总会干净点吧?并不!有几次去学校宿舍的公用洗衣房,几个机子都满了,只能不得已,把前面那位同学的衣服山都抱出来,也就被迫欣赏了ta的衣品。


咱就是说,掏出来十几只一模一样的经典体育生白色长袜, 已经快变成黑袜了


或许,是因为美国人都太热爱运动的缘故,连袜子也成了“战损版”?然而去了几次朋友家里,看见大家都不备鞋子,主打进门一个穿着袜子乱踩,答案就呼之欲出了。



个人习惯嘛,尊重,祝福。只是下次往公共洗衣机里塞衣服的时候, 多加了几滴消毒水



无效锻炼


不得不说,虽然阿美利卡肥胖人数多多,但每天去gym锻炼的卷王也是不少!只不过,ta们健身房的打开方式,好像和我们不太一样?


早八和傍晚的健身房是高峰期,一溜儿跑步机都站满了人。只不过,大多数金发碧眼的帅哥美女们并没有在跑,而是在跑步机上 慢慢走着 ,顺便同时刷刷手机听听podcast。蹬小车的地方也是,大家滑动手机屏幕的速率都比脚下蹬得快。



开始锻炼之后小编也才发现,美国减肥人也是管住嘴迈开腿只能做到一样!身边就有美国妹子能够讨论什么器材练腰练PP最有效讨论得头头是道,gym里一待两三小时。然而半夜一到, 照样巧克力曲奇和披萨咣咣炫


不过这种练法,倒是能练出很美式的那种饱满又健壮的身材,一整个爱住。



钟爱没营养small talk


实习时曾听到英国同事对美国同事发出疑问:你们美国人small talk能侃这么半天废话的意义到底是?



美国人也深表不解:不是,Small talk的意义就是说点 大家都爱听、但是没有什么内容 的话题啊,难道你和刚认识的人一上来就谈人生?


虽然这也是有道理的,但被迫networking多次的笨人,真切地体会到了美国人small talk的内容 能有!多!无!聊!


还记得有一次和两个白人女孩一起走路回去,大家围绕着各自喜欢吃什么甜品发表长达二十分钟的见解,锐评咖啡里各自要放百分之多少的牛奶最佳,最后还反复纠结到底要不要去边上的法甜店买个小蛋糕。



而即使是这样的话题,两个女孩也聊得异常兴奋,时不时惊呼“Oh my god”, “It’s soooo(一定要拖长音)good!” “Yum!”


而咱只能在 中间假装热情,好累


经典美式small talk,从一顿 对服饰发型打扮等等得彩虹炮输 出开始,聊到宠物体育新闻娱乐天南海北犄角旮旯,哪怕有正事也得这么 绕一大圈子才会讲到



都说西方人比东方人直接,但small talk一上来,再婉转的东方人也得服气!



无时无刻分餐制


饮食文化应该是老中和老美分歧最大的一方面了,首当其中的就是 分餐制 。和国人聚餐热热闹闹点一桌子,大家各自夹一筷子的情况不同,美国人默认点餐自己点了的就自己吃,除非提前说好要和ta share,不然就是整碗菜一盘子端走。


第一次邀请美国朋友们出去吃中餐时,对这还不太清楚,差点闹出笑话。大家对着菜谱,纷纷说出“I would like……” “For me, …”时,还没意识到不对劲。



结果菜一道一道上来,大家主动认领菜“It’s mine.”然后自己配一碗饭开吃,留咱一人对着眼前 一盘怕大家点了太多肉才整的炒青菜 发愣。


边上美国人还在感叹,”Oh my god, this plate is huge!” 心里默默腹诽,当然huge啊,这本来应该是大家一起吃的......



省钱,但没有完全省钱


最近不是Black Friday嘛,听了NYT The Daily Podcast才知道,原来 美国人啥平台都买个会员 才是常态!



虽然都一样喊穷,但是看看Amazon, 70%以上的美国用户都是Prime member ,每个月十几刀,也不算便宜吧?相比部分真正的贫穷留子,试用期薅羊毛,全网求网盘汁源才是常规操作【虽然但是,支持正版】


越挖下去越发现,原来美国人的消费力,就都体现在 这种奇奇怪怪的开支 上边儿了。一个amazon prime还不算啥,但基本上身边美国人大家都是Netflix、Disney plus、Hulu这种流媒体的会员默认全开的;


很多美国人还特别注重家居体验,只能用一次的沙发烤肉架桌游装饰品会一次买个两三百刀;要是去个集会,10刀多美金只能买到一个光秃秃的热狗和面包,就这样还有美国人在排长队!




特别挑食


就小编观察,大部分美国朋友的肠胃接受能力,说在 菜里掺点花生酱能放倒一大片 ,真的不过分。


什么动物产品也不能沾的Vegan想必大家多多少少都听过了,咱之前的老师朋友里就有好几个要么现在还是vegan,要么以前做过vegan;


而就现在身边认识的大家,有不吃猪肉的,非宗教信仰原因,单纯觉得 肉吃着有股怪味 ,但像培根这种深加工的反倒可以接受;有 一吃海鲜就窜的 ;有乳糖不耐受的......



每次试图邀请大家出去吃饭,都得挠破头皮呢! 人均5个过敏原 真不是段子!



拍照比真人丑


每次看到ins上晒出的照片里,每个人都呲着大牙乐,露出仿佛如广告素材上的假人一样的愚蠢的开朗,真的绷不住了。


长得这么好看,能好好儿用脸吗?咋拍出来都是 死亡视角或者露出八颗大牙的游客照 捏?



虽然有第一次和别人面基提前查看社交媒体照片的习惯,但笨人发现,对于欧美朋友来说,照片具有一种反向欺骗性——屏幕对面每一张都笑得一样歪瓜裂枣的大妈大叔,真人可能是个大美女/帅哥!



真的很爱凑热闹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