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里斯坦森(Clayton Christensen)是哈佛商学院的企业管理教授,全世界最著名的商业思想家之一,也创办过四个企业。
因为他在企业创新方面有深入研究和独到见解,被誉为当代最有影响力的创新大师。
“创新”在当下是大热的词汇,但
克里斯坦森在1997年就出版了《创新者的窘境》一书,提出“颠覆性创新”理论,颠覆了全球企业思维。
本文是凤凰卫视《领航者》节目对
克里斯坦森
的专访。主持人于盈此前毕业于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学院。现在让我们一起来聆听大师的教诲吧~
“颠覆性创新”的本质在于透过科技性的创新,针对低端或新兴市场推出更便宜、更便利的产品或服务,逐步走向上游市场,直至取代主流产品或服务。
这个过程将不断重复,所以当小公司逐渐变成大公司时,就要当心被后来的小公司颠覆。
他举例说大的公司永远都希望推出更好的产品,往高端市场走,提高利润率。而新的公司,比如海尔就瞄准低端市场,刚开始时推出一些很小的冰箱,让美国的大学生等一些原本没钱购买同类型市场上已有产品的人可以购买得起,扩大了市场。大公司看到低端市场的海尔逐渐崛起的时候,它们觉得这个市场不够吸引人,因为价位太低了,毛利率很低,海尔等新公司就得以拥有发展壮大的空间,逐步与原来在市场上占主导地位的大公司竞争,但这些新公司发展起来之后就不再愿意服务低端市场了,而这就是慢慢扼杀了大企业的原因。
所以,
克里斯坦森提出,一个创业者做什么都可以,但是他必须得造成一个大公司没有动机去和他竞争的一个形势。
他举了特斯拉的例子:在特斯拉的定价领域都是类似宝马、保时捷这样的企业。可以预测的是,如果特斯拉的电动车开始盈利了,现有的市场领导者就会动手—要么干掉特斯拉,要么买下特斯拉,但是这不会扩大市场,因为如果我决定要买特斯拉,就不会去买宝马,这是一种替代性的创新。但在北京的大街上,有许多小型、功能简单的电动汽车,他们不是为了走南闯北而设计的,只是为了满足在小范围内使用,
这种颠覆性创新会创造增长,而不是替代增长,因为这些车非常便宜,原来没有车的人现在负担得起。产品不需要很好,只要功能够用就行,要够便宜。这就是典型的”和无消费作斗争” 。
因此,
克里斯坦森认为,很多中国公司从低端市场做起,会颠覆西方现有的大企业,但企业应该时时留意低端市场有没有对手在追赶和小心被颠覆。
而对于大企业来说,一是核心业务要专注提升,二是当下面又出现一个全新的市场时,要在已有的商业模式、流程、文化外建立一个全新的、独立的单位去推出新的产品或服务。
众所周知,日本通过颠覆性创新迅速成长,但之后的几十年都停滞不前。中国可以从日本的错误中吸取什么教训呢?
克里斯坦森认为,怎样衡量成功会导致企业的不同行为。
在美国,从80年代开始,分析师们就开始用毛利率来衡量业绩。当时的观点是,如果毛利率增加了,那么企业就会越来越成功,但这导致他们不停地制造更高利润的产品,而不愿意从低端开拓新的市场。颠覆性创新造就了日本的成功,但自从90年代开始使用毛利率来衡量业绩之后,日本在25年里就只有一款产品开拓了新市场(任天堂Wii),而他们的经济停滞不前。
当使用毛利率来衡量业绩的话,企业就会朝高端市场走而不去耕耘低端市场或投资新科技、开发新市场,因为这会拉低企业的毛利率。而如果用毛利润、而不是毛利率去衡量业绩,就会改变这种局面。
2016年,克里斯坦森出版新书《你要如何衡量你的人生》,运用他独创的商业理论来探索最重要的人生问题。
他认为,生命中最深刻的幸福,来源于温暖的人际关系和家庭,但商学院并不会教大家构建温馨快乐的家庭,而是教父亲忽略妻子和孩子;最后他们发现自己和最重要的人之间没有亲密关系,虽坐拥财富,却两手空空。
很多时候家长都想成为成功的家长,所以如果他们可以努力使他们的孩子得到好的成绩,他们就会很有成就感。但是往往孩子们不会有成就感,他们感觉好像生活在父母的羽翼之下。这样的结果就是赢了更多的比赛,但是培养了不会干活的孩子。相反的,
他认为家长们应该找机会让孩子们自己去面对、解决一些重要的问题,去帮助别人,去成为更好的人。
克里斯坦森毕业后,得到了一份波士顿咨询公司的工作。工作了大约一个月之后,接到了项目经理的通知,周日下午要紧急开个会, “我说,哦,麦克,实在抱歉,但是我可能忘记告诉你了,我周日不能上班。他有些生气,说,这儿人人周日都上班,而且这个会很重要,你必须参加。我说我真的很抱歉,但是我16岁的时候起过誓,我周日不能上班,真的不行”。
无论多么忙碌,他总是把周末的时光留给家人,这是他的原则。
“我的妻子和我决定了周六也不工作,
原因是我人生的意义不是为了让我的合伙人赚更多的钱,我人生的意义是成为一个更好的人,我也希望我的孩子们能成为更好的人。
如果我有这样的愿望但是又要在周六工作的话,我就没法把孩子培养成我想培养的那样。”
不仅仅是周末,工作日时克里斯坦森也尝试尽早下班回家和孩子们玩。他的儿子马特·克里斯坦森回忆,他曾经遇到了父亲前公司的一位同事,同事告诉他,他父亲是出了名的下班早,直到那个时候,马特才意识到这并不是一件顺理成章的事情。在他记忆中,父亲总是会准时回家,“
在晚饭前,太阳还没有下山的时候,父亲就会回家和我们一起玩……以至于我以为每个家庭都和我们家是一样的。直到我二十多岁时才意识到,这其实并不寻常。
”
几年前,克里斯坦森在两年多的时间里,接连遭受心脏病、癌症和中风的打击,曾经大脑坏死1/4,半身不遂,一只手不能动,语言能力几乎完全丧失。几次徘徊在死亡边缘,他却把这段经历当作上帝的恩典。他认为,上帝不仅仅是为了让我可以坐下来慢慢享受而创造了他人生中的经历,而是让他有机会去帮助更多的人成为更好的人。
帮助别人对他来说是幸福的真正源泉。
把帮助别人当作快乐的源泉,在利己主义当道的现代社会,并非主流价值观。但
在克里斯坦森看来,想得到幸福感,最重要的是要认真思考什么才是衡量你人生的正确标尺。
他说:“有趣的是虽然我们很喜欢钱,但是钱并不喜欢我们。它就这样溜走了,完全不会以任何形式影响我们的幸福感。我真的相信,如果我们可以以帮助我们的家庭成为更好的家庭为目的而活着,家人会更加幸福。幸福来自于家庭,而不是来自于工作。这是我们衡量我们生活的方式。”
克里斯坦森给年轻人写下的赠言——
“
希望你们永远记住,我们生活中的快乐源于我们帮助他人成为更好的人。你们生活在一个美好的国度,有许多优秀的人才,我敬佩你们为建造这个美好世界做出的一切努力。
我在哈佛商学院最尊敬的教授克莱顿•克里斯坦森教授是全世界最著名的商业思想家之一。很多世界五百强企业的CEO都去拜访请教他,苹果公司创始人乔布斯也把他的书列为对自己影响最大的书之一。他的课是哈佛商学院最受欢迎的课之一,名额有限,需要写论文申请报名,我有幸上过他的课。
克里斯坦森教授创造了很多商业理论去分析预测企业的表现。
其中一个理论说到,决定是否“外包”取决于三个因素:是否能明确定义外包事项,是否能考察定义的事项,和是否会出现不可预测的相互依存关系。
有时,当一个大企业把越来越多的生产和业务“外包”,会扶持了接受“外包”服务的小企业,而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则会逐步被蚕食削弱直至所剩无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