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驴光掠影
曾任千亿级A股上市互联网公司IT高管,现任某创业公司CTO,在简书签约认知思维相关的干货,都是多年踩坑的经验,喜欢摄影和旅行,力求做个有趣的人。 微信公众号同步更新:驴光掠影 转载声明:转载分为两种,一是有偿转载,即付给作者相应的稿酬;二是无偿转载,需注明作者为简书签约作者,并在文章后放简书二维码。除此之外的转载都会被视为侵权,简书不惜一切追究侵权责任。关于转载事宜,请联系简书版权经理“sherry时芽”(简信即可)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FT中文网  ·  英伦传统出版业能否突围经济周期? ·  9 小时前  
商业洞察  ·  裁员上万人,又一汽车巨头扛不住了! ·  昨天  
大港微生活  ·  太突然!关闭近千家门店! ·  2 天前  
大港微生活  ·  太突然!关闭近千家门店! ·  2 天前  
21世纪商业评论  ·  勇敢的行动者:2024年度商业模式创新公司 ·  2 天前  
FT中文网  ·  iPhone神话在中国破灭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驴光掠影

写在简书推出付费订阅之后的思考:怎样做到年薪百万?

驴光掠影  · 简书  ·  · 2018-03-02 17:14

正文

今天是元宵节,过完今天,传统的春节也结束了。每年的春节我会给自己放一个假,同时也会给自己一个锻炼体魄、精神和意志的行动。要求是既能达到娱乐放松,同时又能锻炼自己。于是我又开始一次长途自驾,这次是去云南滇西,来回近6000公里,都是我一个人驾驶。

百分之九十的路程是在高速公路上,高速公路是一个很容易催眠,在节假日容易堵车的场所。幸好这一次只不过是在从大理到楚雄的路上,堵到最后在车上睡了一个小时。为了不至于浪费时间,我在开车的时候也没有停止思考一些问题。

很荣幸我成为首批10个付费连载订阅的简书作者之一。 在简书这个日活跃用户已经几百万的平台上,这是一种对作者文章质量的肯定 。简书做了微信公众号没有做的事情,无论微信公众号基于什么样的考虑迟迟不推出付费功能,简书至少是在尝试或者说突破,在这点上,我认为简书做得很棒。

付费是一个过滤器,是一个筛子,能帮作者筛选出真心支持你喜欢你的读者,这样可以更好的为读者去服务。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也是一种增加盗版侵权成本的方法。(相比其他付费平台,订阅价在199-299元来说,简书的订阅价,卖的比白菜还便宜)。

我支持付费并非是能够为作者带来利益,以目前白菜价一样的订阅价来说,有1万付费用户,连载收入才12万多一点。而连载并非是以年为单位,而是一直有效,除非连载停止更新。要做到1万付费用户,必须要五十万粉丝甚至百万粉丝以上。如果想要在写作上盈利作为我的目的,那么现在我就可以停止这件事情了。

这回到为什么写《认知系列》这个初衷,最初的目的是为了总结、梳理我过去几十年在学习、工作中总结成功和失败的经验,把花费大量时间研究认知科学、思维相关的心得整理出来,而这些理论在实践中也不断的证明为行之有效, 希望能够帮助上进青年早日成为精英,少走弯路 。如果是为了赚钱,我把花在写作上的时间用来睡觉都更划算,毕竟我早已超越了年薪百万。

我做了几件事情,为了保护付费订阅用户的利益,停止了微信公众号中的《认知系列》的更新,同时也开始对简书的《认知系列》进行内容完善和补充,建立了付费用户群,在微信群中为订阅用户提供解答,建立一个学习讨论认知的社区,帮助用户更好的理解文章内容。(对于一些未来希望能够寻求更多工作机会的同学,我会为其推荐,在我看来, 有意愿提升认知能力的人,都是未来的精英 )。

春节前关注我的粉丝数量在8000左右,截止今天为止粉丝数量15000左右。但是付费连载的订阅数还没有到100,订阅率为千分之六。估计这个数据会让简书版权中心的老师心情不太好。于是我在思考问题出在哪里,如下一一道来。

订阅率不高的问题:

1)读者对连载主题的意愿度不够,难以形成冲动购买

认知属于老子《道德经》中关于“道”的一类科学描述。偏向于思维模式、框架。比较抽象,而不是像一些《二十天XXXXXX》之类的速成法。人类的天性导致更喜欢简单、速成,最好是读完就能立刻变现。

很抱歉,认知升级是一个有难度的过程,读完如果不思考,不实践,充其量读者收获的只是一些谈资和听上去高深的术语。

“道”可以通用,而“术”只能专用,所以这也是很多人要马不停蹄不停学习新技能的原因。就好比你要学习做PPT,没有美学理论作为基础,不懂沟通的本质,掌握再多技巧又能怎么样。

对于认知升级,大众的接受程度并不高,但在精英人群中,对于认知的认知,却已是达成共识—— 人与人之间的差别,不是智商、不是环境、不是学历,而是认知。

假设我的《认知系列》改变一下,变成《我是如何做到年薪百万》,可能就不一样,毕竟只需要半份快餐钱,就可以拥有整部连载。

2)文章的标题不够吸引读者

最初的时候,简书版权中心的老师问我是不是在写学术论文,这是一种委婉的表达,可能是我写的嗨了,不知不觉变身为一个纯粹的科研工作者,忘记了读者还是需要一些能够实际应用的内容。于是我很快的加入一些偏向于实用性的案例。

但是作为一个有原则的人,还是不想变身一个标题党。让文章标题《认知系列 | 打破思维的固化和局限性》变成《你想知道关于创新的一切秘密》,让文章标题《 认知系列 | 如何打造精英团队 》变成《为什么你带不好团队》、《掌握这些技巧,你也可以管理1000人技术团队》, 连自己这一关都过不去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