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空白杂志
潮流引领时代 生活自在人心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知乎日报  ·  有什么东西是外国人吃,而中国人不吃的? ·  11 小时前  
知乎日报  ·  世界上第一个养猫的人是谁? ·  11 小时前  
Quora文选英语  ·  Quora_有什么事儿是有孩子后才知道的?【 ... ·  昨天  
知乎日报  ·  开学季必看!耗时 1 个月,视光师实测 ... ·  昨天  
Quora文选英语  ·  老外说𝒕𝒆𝒔𝒕 𝒕𝒉𝒆 ...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空白杂志

吸星大法治不好贵圈的焦虑

空白杂志  · 公众号  ·  · 2018-05-15 22:18

正文

如今这个时代,每个人脸上都写满了焦虑,贵圈也不例外。


贵圈就是那个由无数奢侈品牌构成的贵圈,旗下拥有众多奢侈品牌的 LVMH 和开云集团正是贵圈的当红代表。


焦虑谁都懂,为什么说贵圈始终焦虑?这个问题说来话长。


换个角度,贵圈以前有过焦虑吗?还是说这本身就是一场由各方价值观标准不同造成的误会?况且,就人的天性来说,谁都会有焦虑,无产者有,资本家也会有,五十步笑百步是不是有点瞎扯?


然而,任何行动都会在历史尘埃里留下蛛丝马迹,上会聊到 审美霸权 时,说到了三个对于贵圈形成的关键时间节点:


一战后,伴随着妇女解放运动兴起,女人们走出厨房,走上了工作岗位,开得了拖拉机,进得了体育场,各个阶层的女性都脱下了长裙和紧身衣。设计师 Coco Chanel 和 Jean Patou 在那期间为女性的多样化穿着操碎了心,他们也奠定了自己在时尚界的江湖地位。


二战后,为了和过去的痛苦记忆划清界线,年轻一代需要属于自己的衣服,设计师开始基于乐观主义进行创作,Christian Dior 设计的 New Look 一扫战争的阴霾,开启了新风貌风潮。紧随其后是 1960 年代迷你裙兴起、太空主题火热,中国人熟知的皮尔·卡丹(Pierre Cardin)就是那个时期的代表。


1980 年代到 1990 年代是设计师崇拜的顶峰,出现了一大批设计大师,他们一边反战,一边拥抱未来和各路亚文化。


三个时间节点串起的近百年时间,设计师们拥有一致的信仰和价值观,他们相信未来会更好,他们引领新时代的潮流风向和穿着审美。那之后,经过一轮又一轮的并购重组,设计师们相继被资本家控制,贵圈格局正式在千禧年前后形成,然后进入了第四个关键时间节点,一切听从于资本。


于是,以 LVMH 和开云集团为代表的贵圈大厂,开始大展吸星大法,他们把各路大小明星收入麾下,让他们在时装秀、红毯秀、街拍秀上发光发亮,以收获更多的曝光率,以及更加广阔的消费市场。


2008 年前,吸星大法非常奏效。那时候时尚杂志需要广告续命,它们就成了贵圈的宣传喉舌,而大小明星不仅需要被人宣传,更需要靓衫包装,于是贵圈、时尚杂志和明星三方成为了命运共同体。


2008 年的全球金融危机,让无数习惯光顾奢侈品门店的中产阶级破产,这要了贵圈的半条命,时尚杂志也跟着死掉了一大片,命运共同体风光不再。


从此,焦虑开始在贵圈横行。


尤其到了近些年,随着社交媒体全面兴起,贵圈终于可以踹口气自卖自夸了,焦虑看似减少了一点,但为了掌握更多的话语权,还是得继续和明星网红们做朋友。于是,贵圈继续支持大小明星亮相 各种时装秀、红毯秀、街拍秀、自拍秀,这 给人一种错觉,似乎贵圈最大的工作是搞宣传,而不是优化产品和服务。


不过,明星和网红都有自己的盘算,他们给贵圈带货之余,不仅身价暴增了、形象气质变好了,还学到了不少真本事,于是一些人开始自立山头。最近几年,侃爷 Kanye West、范冰冰等大牌巨型都陆续开始构建自己的时尚版图,因为有强大的粉丝做后盾,市场反应一片大好。


贵圈不敢掉以轻心,继续吸星大法放大招——收编当红设计师。前有格鲁吉亚设计师 Demna Gvasalia 出任 Balenciaga 创意总监,后有美国黑人设计师 Virgil Abloh 出任 LV 男装艺术总监。他俩最大的本事是将各种可行可红的元素借用之后 大卖,这无疑满足了贵圈最棘手的销售增长需要。


不过,明星、网红、当红设计师加入贵圈,显然不是为了一张安稳的长期饭票,而是为自己未来的时尚事业吸食能量,而且他们势要 构建一个新的全球时尚格局的野心已经呼之欲出 ,等到 Anna Wintour 退休之时,贵圈构建的命运共同体随时可能崩盘。


求人不如求己,贵圈继续拿出对应策略——重复已经获得的成功套路。前不久,LVMH 集团就自导自演了一出换人偶像剧,先是邀请 Hedi Slimane 出任旗下 Celine 的艺术、创意及形象总监,然后宣布 LV 原男装时尚总监 Kim Jones 执掌 Dior Homme,Dior Homme 原艺术总监 Kris Van Assche 执掌 Berluti,看似激进,实则保守,而且是无奈之举。


如此一连串的动作下来,贵圈表面上吸噬了各路正能量,构建了强大的 审美霸权 体系,获得了财报上的漂亮数据,实际上却消耗了常年积累的品牌美誉,并扼杀了长期向贵圈输血的各路亚文化的生命力和创造力。


吸星大法缓解了贵圈暂时的焦虑没错,长远看结果会如何呢?不妨对比金庸笔下的日月神教教主任我行,他以一身绝世武功“吸星大法”横行天下,最终却在华山论剑时,被吸星大法反噬丢了性命。


或许你会说,令狐冲不也学过吸星大法,最后还不是修得圆满?但是贵圈里有令狐冲吗?就算有,等到他修炼得道,贵圈早已物是人非。


当然了,如此类比并不严谨,说回人话,贵圈始终焦虑,源于他们没有看清一些问题的本质。从他们对待中国市场的长期偏见,就可见一斑。


这两年,中国人均消费能力日益增长,贵圈对中国人制造的饥饿游戏,表面上是特供大使撑着场面好热闹,背后却是广大中国人民群众花钱买回来的光荣,再深究起来,则是中国城乡二元结构人群在快速优化过程中产生的消费升级动力。


有哪个贵圈品牌真正花心思对这个巨大的消费人群来做专门的市场调研,推出更具口碑的爆款产品?想想他们每年推出的春节产品一个比一个丑,就可见他们根本没把这个市场当回事,或许他们始终停留在中国人傻钱多速来的偏见中不能自拔。


眼下,身在流量为王的社交媒体时代,欧美社会人经历过了自 2008 年金融危机以来的多年动荡,买买买停不下来的中国年轻人已经成为消费主力,他们都需要新的时尚风貌来定义自己,正如二战之后,欧美年轻人需要与战争的伤痛记忆划清界线一样。


况且,如今的生产关系,已经随着传播路径的改变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加上区块链技术和通证经济(Token Economy)改写行业格局的日子指日可待。对于还停留在传统宣传思路的贵圈来说,显然还没有或者根本很抗拒做出任何改变。


不可否认,眼下贵圈的财报数据相当漂亮,功劳簿上写的关键词是“年轻化”和“数字化”,但这是任何品牌都在做的事,只怪别家做得太差,一旦别家做好了,年轻人就会乖乖地跑去给别家买买买。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