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是一种科学,但它所包含的远远不止是科学;同样,医生所需掌握的,除了熟练的专业技能与良好的科学素养外,还有许多在医学院里学不到的知识。
对于许多刚刚走出学府,走上临床的新手医生来说,他们常常面对着以下几个难题,百思不得其解:
如何提高诊疗效率?
如何处理医患关系?
怎样选择最佳的治疗方案?
未来医疗的发展出路在究竟哪儿?
要化解这些困惑,
从“菜鸟”进化成“老手”,
除了靠经验的积累与自己的摸索外,还有另一种途径,那就是从书本中
汲取前人的智慧,吸收大牛的经验——
今天,医学界携手东方出版社,郑重为您推荐:
《医生的精进之路:从医患沟通到临床决策5本套装》
这究竟是什么样的五本书?又是怎样为医生们化解这些难题的?就让界哥为你一一介绍~
提高诊疗效率,从做一个“好演员”开始
在《医师接诊艺术》一书中,作者佐藤绫子提出了一个对中国医生来说还很陌生的词汇:
“医学表演学”
。
什么是医学表演学?作者在前言中引用日本国宝级医生日野原重明先生的话解释道:
我非常喜欢“表演”这个词。比如音乐演奏(表演)的话,音乐家先要学习很多理论知识,并为演奏勤练技巧,之后才能实际登台演出,听众会根据演奏者的演出表现出多种反应,这也是对演出的反馈。
我认为在医疗现场,医生、护士及患者是在共同演出。医生和护士负责治疗与护理,而患者及其家属则要积极配合医生,是医疗的参与者。
然而,由于医院业务繁忙,在当今的诊疗现场,越来越多的医生甚至忘记了认真看着患者的脸说话。
很多医生都忘记了观察患者的长相、表情以及从进入诊室到坐下这段时间的神态。
因此,即使他们具备了卓越的医学知识和技术,可有时候还是会在诊室里与患者沟通困难,甚至导致双方的关系恶化。如果医生能够在接诊时迅速、准确地读懂患者发出的信息,并且适当地回应患者的话,就能提高与患者的沟通效率,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这是相互信赖的第一步,也是实现高质量诊疗的基础。并且,还会极大地影响患者对诊治的满意度。
当医生学会“医疗表演学”,诊治的满意度会大大提高——这就是医师接诊艺术。
既然医患纠纷不可避免,那就学会如何面对它
随着医疗保障、养老福利等构成社会安全保障体系的基础历经改革,医患关系恶化成为了近几年中国社会的一个热点问题,尤其是中国启动新一轮医改后,医患纠纷不但没有减少,反而愈演愈烈,甚至出现了诸多暴力伤人、杀人事件。在医患之间信任危机的背后,究竟存在着怎样的制度缺失、机制空白,使得医生这一职业被推到了社会舆论的风口浪尖之上。
医患纠纷越来越多,且越来越暴力,医生该如何防患于未然?
也许,我们可以看看来自日本的经验。
这本书旨在从根本上预防和解决医患纠纷,每一位奋斗在医疗治疗一线的医务工作者都需要学习。
柳叶刀执行主编告诉你,
如何用“循证思维”改善医学治疗
这是一本科普书——写给医生看的科普书
,由循证医学的主要奠基人伊恩•查默斯等人所著,世界权威的医学期刊《柳叶刀》和《英国医学杂志》给予了高度评价,至今,已被译成12种文字在全世界传播。
本书帮助读者拨开迷雾,学会甄别哪些医学信息值得信任,哪些是原以为有效和正确的诊疗方法,其实会对健康带来弊端;帮助读者认识医学研究在设计、实施和发表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和偏倚;还鼓励读者,通过主动参与医学研究和临床试验,用科学的医学知识防治疾病,促进健康。
本书以患者为中心,以改善医疗实践为目的,对医生、医学院学生以及科研人员同样重要,他们都可以从中获益。
不懂大数据的医生,不是好医生
今天,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摆在我们眼前的课题也已经蜕变为量和质的问题。怎样正确驾驭这些以令人恐惧的势头持续增加的数据,又怎样将它们转化为高质量的信息?
毋庸置疑,各种数据的爆发式增加会为商业世界创造新的机遇,也会为医学领域的学术研究带来巨大的福音。但是,数据同时也是一柄双刃剑,读取方式错误,可能造成致命的灾难性后果。
大数据能够揭示某种现象与其他现象之间存在某种相关关系。通过揭示之前我们尚不了解的相关关系,可能会为人类做出巨大的贡献。但是,在医学世界中,即使明确某种相关关系,我们也不能盲目跟风。
信息时代,不懂大数据的医生,怎么能当好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