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人大经济论坛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主办的“人大经济论坛”的官方微信公众号,同名认证新浪蓝V“人大经济论坛”。人大经济论坛感谢多年来用户的支持,新网址迁移至http://bbs.rdjjltorg ,欢迎新老会员不吝赐教。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21世纪经济报道  ·  马斯克宣布:免费!直到崩了 ·  昨天  
西部财经融媒  ·  2月LPR保持不变:1年期3.1%,5年期以 ... ·  昨天  
西部财经融媒  ·  2月LPR保持不变:1年期3.1%,5年期以 ... ·  昨天  
第一财经YiMagazine  ·  《商业就是这样》200期,我们想让你的声音出 ...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人大经济论坛

毛捷 黄春元:认清与防控地方政府债务风险

人大经济论坛  · 公众号  · 财经  · 2018-08-31 17:41

正文

点评人:毛捷: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经贸学院财税学系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黄春元:首都经济贸易大学财政税务学院讲师。

近年来,地方政府债务问题备受社会各界关注。一方面,政府债务可弥补地方政府的财力不足,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另一方面,政府债务也可能通过税收、利率等渠道挤出私人投资,阻碍经济增长和影响就业。 政府债务规模的迅速膨胀,还可能引发一系列风险,甚至酿成重大风险。当前,认清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主要特征、探究政府债务风险的形成机制和传导渠道,对防范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具有重要意义。本期推送的四篇论文分别从政府债务发展历程、制度约束以及金融市场等角度对“政府债务风险”进行了分析,对识别和防控政府债务风险,提出了具有建设性的政策建议。

姚枝仲的论文《政府债务膨胀史》从战争融资、稳定融资和福利融资三个角度,探讨政府债务膨胀的原因,并根据政府债务的发展历史总结政府债务不断膨胀的内在机制。作者认为预算平衡和以收定支的约束机制被打破,政府债务得不到约束是当前政府债务膨胀的主因,唯一能够有效降低债务负担的途径,是高速经济增长加上一定程度的通货膨胀,而过高的债务反过来会妨碍经济增长。作者建议新兴经济体要主动对政府债务施加有效约束,避免政府债务继续膨胀至无法维持的程度。作者的研究对于客观认识政府债务快速增长的机理,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视角。

刘尚希、石英华和武靖州的论文《制度主义公共债务管理模式的失灵——基于公共风险视角的反思》构建了“冰山模型”,认为冰山下层的隐性政府债务所带来的公共风险是不确定的,基于确定性思维的公共债务管理模式与公共风险的不确定性无法有效匹配,导致政府举债行为屡屡超过制度规则,债务水平突破指标控制。作者提出通过优化政府治理体系,明确界定风险责任,更加有效地识别和预警公共风险,更多地利用市场和社会的力量协同治理公共风险,对于科学治理公共债务、防范政府债务风险提供了有益的研究思路。

伏润民、缪小林和高跃光的论文《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对金融系统的空间外溢效应》,以 2003-2013 年全国 30 个省(市、自治区)的数据为样本,运用空间计量模型对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向金融系统外溢的空间路径和依赖条件进行验证,结果发现:( 1 )地方政府债务风险主要通过金融机构的中长期贷款,对辖区内和辖区间居民企业融资产生挤出性的空间外溢效应;( 2 )金融机构存款占比加剧地方政府债务对辖区内和辖区间居民企业信贷的挤出效应。作者建议治理我国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和系统性金融风险的首要任务,是在充分发挥地方和中央金融机构的约束作用下,使地方政府债务融资回归于市场化。庞晓波、李丹的论文《中国金融市场发展与政府债务风险——兼论财政政策联动性》也将视角投放在金融市场与政府债务风险关系上。论文基于“经济—财政—金融”一体的框架探究了金融市场发展与政府债务风险的具体作用机制,研究发现:( 1 )现阶段我国金融市场发展主要通过“筹资能力”影响政府债务可持续性,当经济处于非常态时,金融市场发展对政府债务风险防控及经济平稳运行均有一定的效果;( 2 )金融市场发展有助于实现财政调整的良性循环,扩大政策回旋空间,缓解潜在风险波动。作者提出要重点关注金融市场发展与政府债务风险的关联渠道,利用金融市场流动性来化解经济周期性变化所引起的债务风险波动。上述两篇论文从金融市场与政府债务的关系入手,探析防范和化解政府债务风险的渠道,对于科学治理政府债务风险具有很好的借鉴意义。


政府债务风险研究”专题全文转载索引:

1. 马金华、刘锐:《地方政府债务膨胀的历史比较研究》,《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18(1),转载于《财政与税务》2018(5)。

2. 姚枝仲:《政府债务膨胀史》,《金融评论》2017(5),转载于《财政与税务》2018(2)。

3. 刘穷志、刘夏波:《经济结构、政府债务与地方政府债券发行成本——来自1589只地方政府债券的证据》,《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17(11),转载于《财政与税务》2018(2)。

4. 伏润民、缪小林、高跃光:《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对金融系统的空间外溢效应》,《财贸经济》2017(9),转载于《财政与税务》2018(1)。

5. 孙刚、朱凯:《地方政府性债务治理与上市企业投融资——基于我国247座城市的初步证据》,《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17(7),转载于《财政与税务》2017(10)。

6. 庞晓波、李丹:《中国金融市场发展与政府债务风险——兼论财政政策联动性》,《财经研究》2017(3),转载于《财政与税务》2017(7)。

7. 张平、周全林:《“十三五”时期我国地方政府性债务风险的预测与监控》,《当代财经》2017(2),转载于《财政与税务》2017(7)。

8. 贾晓俊、顾莹博:《我国各省份地方债风险及预警实证研究》,《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17(3), 转载于《财政与税务》2017(7)。

9. 刘尚希、石英华、武靖州:《制度主义公共债务管理模式的失灵:基于公共风险视角的反思》,《管理世界》2017(1),转载于《财政与税务》2017(5)。

10. 昌忠泽、刘婵婵:《软预算约束、资产负债表失衡与债务危机》,《财贸研究》2017(1),转载于《财政与税务》2017(5)。

11. 李翀:《论我国的宏观债务风险及其防范方法》,《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5),转载于《财政与税务》2017(3)。

12. 马勇、田拓:《如何有效削减政府债务:保增长、调结构与稳金融》,《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16(11),转载于《财政与税务》2017(3)。

13. 刘红忠、许友传:《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存量债务整改及其有条件重构》,《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4),转载于《财政与税务》2016(10)。

14.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