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信息】
嘉宾:周党伟、杨发辉
时间:2017 年 8 月 18 日(周五)19:00-21:00
地点:单向空间·大悦城店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朝阳北路 101 号
朝阳大悦城 5 楼
主办方:华章心理、单向空间
参与方式:活动免费,预先报名
点击“阅读原文”,即可报名参加本次活动
【活动内容】
在当下的中国,有很多人在知乎上问:“荣格的《红书》到底有多少人能读懂?读懂的人又能在里面读出什么?据说读这本书能使一个经受无数苦难的人价值观发生巨大变化。”
无独有偶的是,将近 100 年前,荣格的朋友也对这个问题讨论过。有个朋友说,只有那些了解荣格的人才能读懂《红书》,另个人则恰恰相反,她认为这本书——
“……是在用一个人的灵魂记录宇宙的变迁,就像一个人站在海边,聆听着奇怪且令人敬畏的音乐,但是他却无法解释为什么自己的心会隐隐作痛,或者为什么有一种想哭的冲动堵在嗓子眼,我想《红书》给人带来的也是这种感觉,也即是一个人竭力想借助它的神圣感将自己解脱出来,从而达到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
《红书》中,是我们无助的灵魂。
作为心理学鼻祖之一,荣格是个功成名就的人。用现在的话说,人生赢家并不为过。
他开创了分析心理学,提出的理论依然影响着今天的临床心理学,形容人性格“外向”或“内向”这种说法就是他提出来的;
他与弗洛伊德共同开创了现代心理咨询与治疗的范式,共同建立了国际精神分析协会,荣格担任主席;
荣格负责的医院也成为世界上第一代精神分析师实习的地方……
然而在《红书》中,荣格却是一个无助的人。
那时候,荣格因为理念不同而和曾今最敬重的老师弗洛伊德决裂,友人和同事也纷纷离去,他一度出现各种幻觉,精神几乎要崩溃。
“我彷徨了很多年,时间之久,以至于我都忘记了自己还有灵魂。”
所以他决心写下自己的梦和思索,要找到自己的灵魂,和它说话,求助于它——那是唯一能够治疗伤痛的方法。
这是一条艰难的路。
你要面对自己最深层的困惑,最不愿被看见的丑陋,最无助的绝望。
“只要我接近自己的灵魂一步,都会引起我的魔鬼、嚼舌根的小人和搬弄是非之人轻蔑的嘲笑。他们嘲笑我的原因很简单,因为我在做奇怪的事。”
可是,他不愿意妥协,书中的荣格恐惧,痛苦,宁可陷入清醒的绝望,也不愿退回舒适的平庸。
最后,他胜利了吗?
我们为什么要读《红书》?
一直被束之高阁的《红书》
世界十大神秘天书的《红书》
令人难以读懂艰深晦涩的《红书》
......
到底和我们个人有什么关系呢?
在焦虑的当下,我们为什么要读《红书》呢?
荣格说:“对于我是谁,我所知道的跟你一样少。”
这本书要做的,就是了解自己。
千百年来,每个人对于自己唯一的求索便是如此。和自己争斗,将自己解脱,最后,让自己得到安宁
8 月 18 日晚,在单向空间,我们邀请 2 位心理学专家,与你一起解读荣格《红书》,以及我们的心灵成长。
荣格 1916 年所绘《红书》内插图,是他第一幅完全在潜意识中完成的曼陀罗。
【嘉宾介绍】
▍周党伟
荣格学者,现师从荣格《红书》的编者索努·沙姆达萨尼教授攻读博士学位。曾师从中国首位荣格分析师申荷永教授学习心理分析与中国文化,协助申荷永教授编辑和校对《荣格文集》(长春出版社,2014.1),并独立翻译和出版美国荣格分析师约翰·毕比博士的《类型与原型》一书。
▍杨发辉
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部心理健康服务中心副主任、心理治疗师、精神卫生专业主治医师、国际认证认知行为治疗师、认知行为治疗认证培训师(督导师)。
【相关书籍】
《红书》拉丁文书名为《新书》(LiberNovus)。约创作于 1914 年到 1930 年间,记录了作者个人的梦境、灵魔与精神追寻历程。荣格生前拒绝出版,直到其去世后近五十年,此书方得见天日。
1913 年,荣格与弗洛伊德决裂,开始发展自己的理论体系,一度备受幻觉折磨而濒于崩溃。荣格身陷中年危机,重新审视生活,从内心探索最深处的自我。他将一些梦和幻象记录下来,整理成《黑书》,同时着手幻象内容的写作,形成私密之作《红书》。《红书》是荣格日后写作的主要灵感,由此生发出一整套的分析心理学理论。此书的出版为我们开启了一扇理解荣格著作的窗口。
荣格曾于 1957 年谈到这本书:“我跟你谈到过那段岁月,追寻内心图像的那些年是我此生最重要的时光。其他一切皆发源于此。这本书就始于那时,在那之后的枝枝节节几乎无关紧要。我的一生都在阐释那些意象,它们从潜意识中迸发,像一条深不可测的河流,在我的内心泛滥,几乎要毁灭我。这些已超出我的一生所能承载。后来只是一些外在的现象、科学的阐述与生活的融合,而包孕一切的神奇开端就在那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