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请辩
专注治疗逻辑硬伤,这里是蔡叔传递认知的道场,还不置顶?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新加坡眼  ·  年初九拜天公,这些习俗知多少? ·  18 小时前  
新加坡眼  ·  新加坡十大品牌出炉!新航、Shopee、滨海 ... ·  3 天前  
新加坡眼  ·  美国下令彻查新加坡,是否向中国DeepSee ... ·  4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请辩

12平米学区房“该”值多少?

请辩  · 公众号  ·  · 2019-07-08 12:19

正文

文 | 蔡垒磊


北京12平米学区房卖出了360万的价格,按每平米来算,肯定是天价,你去全世界找,都不定能找到几处这种单价的地方。


但你又不能据此说北京的房价贵,因为你不能拿它跟其他房子比,它是“学区房”的价格,且一共就12平米,它的属性甚至跟“住”已然没了多少联系,而是成了一张通行证就通行证来讲,卖多少都跟房子的价格没啥关系,就算360万买的不是房子,是一张纸,那也是一样的。


那这个通行证凭啥卖这么贵?学校有没有这么好?以及孩子毕业以后究竟能不能多赚这360万?


显然我想大部分人都不会这么认为。


上不上这个学校,就算真有月薪上的差距,大概率不会超过几千一个月,就算差价能超过一万一个月,到退休也很难把360万赚回来,更别说这360万还能复利几十年了。


那又为啥争相花这个钱?


因为这360万只是短期押金,孩子上几年学转手一卖就能全额返还,能不能赚说不好,反正基本亏不了是真的。


那孩子上这个学校的成本就不是360万了,而是360万的几年利息而已。由于这个总价并不大,于是抢着购买通行证的人就很多。


媒体喜欢用30万/平米天价之类的来吸引眼球,希望将它和普通房价做对比来刺激人们的情绪,的确有很多人上当了,在下面怒骂“房地产价格真畸形”、“穷人没活路了”之类的。


但其实这种房子根本不能按每平米来计算,计算的应该是通行证的总价,至于360万买的是12平米还是1平米,没有任何区别。如果这套房子是300平米,还有人抢吗?再抢啊?


这样看来,这个学位的价格也不是很贵,360万一年的银行同业拆借理财产品利息也就10几万,3年最多就是40几万,这才是正常的成本,人们并未疯狂,而当我们计算某区域房产的真实均价时,也应该把这类样本剔除才是。


这个世上的硬通货有各种各样的存在形式,有人说黄金是,有人说法币是,对,这类通行证也是。


所谓的硬通货取决于人类的共识,是每个人基于对其他人是否接受的判断——如果每个人都认为其他人也会接受,那它就是硬通货,无论它的存在形式是什么。


但它也有风险,例如黄金,如果突然发现有个地方可以持续大量产出黄金,或者真如某些科学家所言,在什么星球找到了大量黄金可以持续不断地搬回地球,那这硬通货的共识就被打破了,就不硬了;例如法币,如果政权更迭,很可能就成了废纸——你看富豪里有只单一囤某国法币的人么?


学位通行证也一样,你看360万买了个通行证,美滋滋等着孩子毕业后卖了走人,突然传出消息,校址近几年内要搬,那你的通行证就不会在搬了之后才失效,而是现在就失效了,这360万中有300多万就真成了你的学位成本,怎一个惨字了得。


所以拥有某种稀缺教育资源的学区房“该”值多少?


首先是你的基准心理价位,让孩子上这个B学校跟上A学校的成本差价是多少?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