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南方周末
在这里,读懂中国!infzm.com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南方周末

众安保险,为何四年就市值千亿?

南方周末  · 公众号  · 社会  · 2017-11-16 18:15

正文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2017年9月28日,香港金融科技第一股众安在线正式登陆香港联交所,开盘随即大涨15.6%,股价冲高至70.5港元/股。(视觉中国/图)


南周狂赠60万MB流量包,三网通用,最高1G


这里 下载南周客户端,立即参与活动


全文共 5372 字,阅读大约需要 12 分钟。

  • 众安诞生四年就获得巨大成功,本质上源于强大股东的加持。其最吸金的产品如运费险、意外险均来自股东平台。


  • 但在阿里、腾讯相继有了自己的保险牌照、携程退出股东行列之后,众安利用股东资源的能力被大大削弱。


本文首发于南方周末


一个月前,互联网金融领域最成功的IPO故事上演了。


2017年9月28日,国内首家互联网保险企业众安在线( 06060.HK )( 简称众安 )在港交所成功上市。公开认购超过400倍,三日狂涨50%,市值一度突破1300亿港元,用“抢疯了”来形容并不为过。


众安其实只是一家四岁的公司。2013年10月,阿里巴巴、腾讯、平安保险三家联合发起成立了众安保险,这也是当时国内首个“互联网+”概念的保险企业。截至2017年一季度,众安售出的累计保单数量达到82亿张,服务的客户数量是5.43亿。


看似亮眼的数据背后,其盈利能力却受到质疑。根据公司最新偿付能力报告,众安2017年第三季度的保费收入为16亿元,净利润亏损4.04亿元,当年累计亏损已经超过8.9亿元。


更大的麻烦还在后面。短短四年内,众安的业绩突飞猛进,其实得益于股东提供的场景——通过运费险、意外险等险种获得亿量级的保单。但在阿里巴巴、腾讯陆续拿下保险牌照后,众安是否还能独享这些资源?


根据公司最新公告,上市不到半个月的众安便马不停蹄地开始了下一个大动作,宣布旗下子公司众安科技,将与香港百仕达在重庆市大足区成立一家小贷公司——重庆众安小额贷款有限公司。百仕达的控制人亦为众安实际控制人欧亚平。


“要撑起千亿估值不容易,你得把故事一直讲下去。”一位大型财险风控负责人这样形容。


1

众安的幸与不幸

“众安每一步都踩得很准,而且叙事能力相当强。”张力对南方周末记者说。张力就职于某财险公司,和众安有过多次合作。


2013年8月,保险“新国十条”发布,明确提出支持保险公司积极运用现代互联网技术如云计算、大数据等进行销售渠道和服务模式的创新。两个月后,国内首张互联网保险牌照花落众安。


众安能够从众多强力竞争者中脱颖而出,更多得益于其强大的股东背景,毕竟马云( 阿里巴巴 )、马明哲( 平安保险 )、马化腾( 腾讯 )三位商业领袖的首次联袂演出,很难不让人报以期待。


或许比起一家金融机构,众安更像是一家以互联网为基因的公司。截至2017年一季度,众安总共拥有1698名全职雇员,其中研发人员就有约860名,占雇员总数超过一半。


“这么大的技术团队对金融机构而言成本太大了,一般公司很难办到,因此当时三个股东都抽调了不少人员去帮助组建( 众安 ),众安无论从公司架构,还是业务模式都有三家公司的影子。”张力介绍。


为了应对旗下产品海量、碎片化的特性,众安建立了自有核心系统“无界山”。这一具有海量信息处理能力的核心平台,能够保证每秒万张级别的保单处理速度。也正是依靠这一系统,众安成功推出了第一个“爆款”产品——退货运费险。


自2013年与阿里巴巴合作推出退货运费险起,仅一年时间,运费险占到众安总保费份额的77.6%。


仅“双十一”一天,众安依靠运费险就能获得上亿的保单量。尽管运费险每张保单保费仅一元左右,并不能为众安带来太多营收,但众安由此获得巨额流量以及用户数据。


运费险属于高度场景化的产品,只有在网购环节中才会产生,这意味着产品的销售主要依赖于网购平台,并且在精算原理上,只有达到相当的数量级别才能保证产品盈利。


运费险成功后,众安开始针对场景化产品的复制。譬如和小米合作推出的“手机碎屏险”,与华大基因联合推出的针对乳腺癌基因检测的知因保。这些产品共同的特征是场景单一、总体需求量不大,属于被传统保险机构忽视的长尾需求。保费规模小,甚至可能无法覆盖开发及运营成本,保单量总体不高。


“我在任的时候,批准的最后一家保险机构就是众安。”保监会原副主席李克穆在最近举行的《2017中国互联网金融论坛》上表示。据他回忆,当时对互联网保险制定了基本的监管原则和底数,首要的原则是必须在线运行,不能落地。


这意味着众安必须摒弃线下渠道,产品设计要和场景高度匹配,在哪儿卖、对方用户多不多,成为产品成败的决定性因素。


据一位众安的内部员工透露,众安采用了一般互联网企业的扁平化管理,一款产品的开发到后续都由产品经理对接负责。优势是,能够激发各个产品团队的创意,开发出更多的应用场景。最多的时候,公司旗下的产品同时达到了两百多个。


如此“沙里淘金”式的尝试,却并没有再现运费险的辉煌,反而使得众安的客户投诉量激增。


在保监会公布的2014年前三季度保险消费者投诉情况中,众安在当年一季度、上半年与前三季度的亿元保费投诉量分别为19.57件、12.11件与15.51件,远超行业平均水平,连续三次占据亿元保费投诉量榜首。


众安解释,投诉主要涉及退货运费险的理赔时效和退保等方面的问题。由于运费险每单保费非常低,每亿元保费对应的保单数量远超一般的财险公司,因此投诉量会有大幅提升。


上述员工告诉南方周末记者,如此频繁地进行产品开发,甚至有些盲目尝试,众安也有自己的无奈。导火索正是阿里开始了自己的保险布局。


2015年,蚂蚁金服与国泰产险就增资进行洽谈,开始布局自己的保险板块。2016年下半年,国泰产险获蚂蚁金服增资,其资本金从8亿元增至16.33亿元,蚂蚁金服成为国泰产险的控股股东,持股51%。


由于国泰产险此前连年亏损,蚂蚁金服入驻后的第一步,就是将运费险的成功复制到国泰身上,帮助公司实现营收平衡。今后,众安无法再“独食”运费险,必须自谋出路。


数据显示,众安2014年至2016年运费险占总保费份额逐年降低,分别为:77.6%、59.2%、39.3%,但仍在所有险种中占比最高。


2

寻找新出路

在推出运费险之后,一心寻求上市的众安,当务之急仍是如何进一步提升保单数量和规模。


运费险被国泰产险复制的教训,让众安意识到,既然没有能力甩开股东单干,不如考虑如何将业务结构更加多元化。第一步,众安首先将目光转向了财险业务最大头——车险。


2015年5月,众安获批经营车险业务。为了弥补车险需要的线下运营能力,众安此次和平安联合共保推出“保骉车险”品牌,由众安负责前端的产品研发,平安负责后端的服务。这也意味着数据共享、风险共担、系统互通。


然而由于车险定价始终没有放开,众安在数据方面的优势很难体现。


2016年8月,众安再次与平安合作发布一款中档医疗险产品“尊享e生”,由于渠道和推广费用较低,这款产品凭借低价优势成为当季度的“爆款”。在“尊享e生”的推动下,众安的健康险保费收入从2015年的1.34亿增至2016年的20.5亿,占比从0.6%升至6.0%。但依旧无法弥补运费险的缺额。


焦灼中,众安又一次求助于股东。通过在股东携程官网上销售旅游意外险及航空意外险,众安实现了运费险流失后的平稳过渡。数据显示,公司意外险业务占比由2014年的5.6%上升至2016年的28.8%,总保费由4439.1万元增至2016年的9.82亿元,成为目前保费占比第二的险种。


然而,携程强制搭售保险的问题屡次遭到消费者举报,陷入舆论质疑。搭售模式面临考验。


此外,众安在消费金融领域的信用保证保险业务也遇到了麻烦。


2016年12月,因侨兴债务违约问题引发的连锁反应蔓延到了多家金融机构。彼时蚂蚁金服旗下招财宝平台涉及违规销售侨兴私募债,而众安保险在其中为个人贷提供违约赔付。


据悉,自2014年起,众安就与蚂蚁金服合作,向招财宝平台上的贷款人和借款人提供信用保证服务。尽管最终该事件以浙商保险先行赔付了结,众安也从2016年中起不再在招财宝提供信用保证保险,但由此暴露的风险问题也让众安受到拷问:众安是否有足够能力来识别消费金融的风险?


数据表明,2016年众安在消费金融领域录得保费已经达到3.18亿元。截至2017年一季度,其信用保证保险相关资产约67%及20%分别来自于招财宝和小赢理财。


众安继续突围,寻找新的方向。


2016年,众安旗下子公司众安信息技术服务有限公司( 简称众安科技 )获保监会批复成立,众安斥资5000万,几乎将所有的科技创新团队都挪入了新公司。


“保监会对众安的业务系统建设高度肯定。但是我们作为一家保险公司,没有办法收取技术服务费,后来在2016年底众安科技获准成立。”众安CEO陈劲在近期的一场内部讨论会上透露了众安科技成立的初衷。


众安科技的目标很明确,输出一个区块链云平台,对金融、健康医疗等领域提供人工智能、区块链、云计算和大数据四大模块支持,并进行相关研发。


就在众安上市的前几个月,众安科技发布了首个针对养鸡领域区块链技术,通过运用区块链技术不可篡改等特点,将每只鸡从鸡苗到成鸡、从鸡场到餐桌的过程中所有产生的数据都记录在区块链中,从而实现对每只鸡的防伪溯源且数据不可篡改。


在张力看来,区块链的发展还远未到能够实际运用到保险的程度,但是为众安提供了另一种可能性,一种技术输出的可能性。


“也许将来众安不仅仅可以自己做保险,还可以做其他保险公司的技术提供商、服务商,毕竟不可能所有公司跟他们一样烧钱养着技术团队。”张力称。

3


众安的朋友圈

“如果将众安比作一部电影,‘三马’无疑是男主角,保证了影片的质量不会太差。但欧亚平才是公司实际控制人,他才是真正的导演。”一位上市险企资管负责人对南方周末记者说。


从表面看,阿里、腾讯、平安为众安排名前三的股东,但若按众安上市前股权计算,欧亚平是目前众安最大单一股东。


欧亚平通过香港上市企业百仕达实际控制着两家众安保险的股东——深圳日讯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和深圳市日讯互联网有限公司,合计持有众安保险8.95%的股份。而众安另一位股东加德信投资有限公司的实际控制人名为欧亚非,是欧亚平的弟弟。


至此,欧亚平、欧亚非兄弟二人合计持有的众安股份已经超过20%,为公司真正意义上的控制者。与此同时, 根据招股书显示,欧亚平的儿子欧晋羿也于2017年4月被提名公司董事。


低调的欧亚平鲜在大众场合露面,众安也几乎从不提及这位董事长,只在公司成立之初称欧亚平为三位主要股东“三马”联合推举的董事长人选。公开资料显示,在众安之前,欧亚平并未涉足过保险行业。他此前做过高校教师、国企员工,后在1990年代下海,生意涉及原油、房地产、金融等行业。


梳理后不难发现,众安各个股东之间也都存在千丝万缕的关系。


譬如众安的股东之一马化腾曾与欧亚平一起投资健康元,健康元则是前述小赢理财股东朱保国的控股企业,健康元同样是马云旗下云锋基金的重要股东。而众安的另一独立董事吴鹰则是UT斯达康公司创始人,被业内称作马云的“伯乐”。


虽然众安尚未实现稳步盈利,但其千亿的市值已经为各个股东带来数十倍的投资收益。


粗略计算,2013年10月,阿里出资1.99亿元成为众安保险第一大股东,占股19.9%。以11月3日收盘价约78港元/股计算,阿里目前的持股市值就超过155亿港元。


此外,作为众安主营业务的渠道商,股东也从众安那里赚得“盆满钵满”。


众安在招股书中解释,公司2016年用于支付生态系统合作伙伴的咨询费及服务费为10.93亿元,同比增加70.6%,占到其他经营及行政开支的60%以上,其中支付给生态系统合作伙伴的技术服务费高达10.27亿元。


4

估值之困

“上市之前李小加( 港交所主席 )说,他希望众安是一家科技公司。所以当我们穿着西装上去( 敲钟 )的时候,他让我们赶紧‘把西装脱了’,他自己也脱了。”陈劲深刻体会到,香港这类国际资本市场目前对新科技公司的渴望非常强烈。


科技背景也让众安受到海外投资机构的追捧。除去此前由摩根士丹利领投的七十多亿A轮融资外,软银集团董事长兼CEO孙正义同样斥资约5亿美元参与众安IPO。


根据咨询公司CB Insights最新发布的报告,保险科技正成为Fintech( 金融科技 )最热门的投资领域,截至2017年上半年,保险科技的融资总额达6.22亿美元,环比增长205%,交易笔数为49起,环比增长81%。


“中国金融科技的发展才刚起步,无论是市场还是消费者的认可,众安这样的互联网企业机会更大。在成熟的欧美市场,众安这样的公司几乎就没有什么机会。”复旦大学中国保险与社会安全研究中心主任许闲告诉南方周末记者。


在成熟的市场环境下,传统保险公司有较高的市场份额并且难以撼动,新公司很难同他们竞争。因此,目前国外主流的保险科技公司大多以服务型为主,主要为传统险企提供技术支持。一旦这些初创公司获得认可,传统险企也大多选择并购这些企业。


相较之下,众安的条件可谓得天独厚,不仅拥有相当稀缺( 全国仅有四张 )的互联网保险牌照,还有各路大佬扶持。


然而估值过高的疑问始终环绕着众安。当前公司在H股市值已经超过老牌险企中国太平。


一位私募投资总监告诉南方周末记者,诸多互联网企业能够达到天价的关键在于客户价值增长这一指标。


而众安目前的用户均为20—30岁的年轻人,潜力巨大,同时此前场景化的战略,也最大程度地保证了公司能够渗透到多个消费领域,接触到尽可能多的用户,再加上牌照和股东的优势,其高溢价也就不难理解了。


相比之下,传统保险公司估值的主要指标包括内含价值、综合成本率、平均净资产收益率等,众安在这些数字上的表现都难如人意。尤其在财险公司最重要的一项估值指标“综合成本率”上,众安过去3年的综合成本率都超过100%,这意味着众安在保险业务上仍处于亏损。


对此招股书还指出,“在可预期的未来,众安为了做大业务规模,在运营上的投入会持续加大,这将可能让整个公司进入净亏损阶段。”


就目前而言,众安似乎无力改变这一局面,但让普通投资者担忧的是,在阿里巴巴、腾讯陆续拿下各自的保险牌照、携程退出众安股东后,众安是否还能继续分享股东方的资源。


好消息是,众安还在试图开辟新的疆土,它准备与香港百仕达在重庆市大足区成立一家小贷公司——众安小额贷款有限公司。


陈劲明确表示,做小贷公司主要考虑到公司现有的信用保证保险业务,“因为我们现在自己做信用保证保险,前端有自己的场景入口,也有自己的风险控制能力,有了小贷公司以后,在资金端可以更好地得到解决。”


但最近伴随趣店上市,现金贷问题引发了舆论广泛关注。近期监管部门频频喊话,2017年10月30日《人民日报》也发表文章,直指现金贷存在的利率超高、暴力催收等问题。监管政策加码或许已经“箭在弦上”。


(应受访者要求,张力为化名)


点击下方蓝字

下载:南方周末 新版客户端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