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识局
欢迎关注识局!我们提供一手的政策资讯,并有丰富的线下活动!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新华社  ·  中央气象台发布双预警 ·  2 天前  
中国新闻网  ·  巴黎奥运之后,中国体育路向何方? ·  4 天前  
央视新闻  ·  祝月亮是月亮,祝你是你,祝我们都发光 ·  5 天前  
人民日报  ·  DNA结果确认,就是她!在杭州! ·  1 周前  
51好读  ›  专栏  ›  识局

远去西南,我向深圳房价投了降——不再讨论房价的生活,巴适得很

识局  · 公众号  · 社会  · 2016-08-19 12:04

正文



文/马川(投稿)
(识局微信公共账号zhijuzk)



2011年国内某重点大学硕士研究生毕业后,我来到深圳,进入一家总部在深圳的央企。虽然当时深圳房价已不便宜,但我盘算着以这样的房价涨速,三年内应该可以凭着自己和妻子的收入凑够首付(不愿啃老),对于未来的安居乐业,我充满了信心。
 
一年后,单位来了一位新同事,入职半年首付80%都是借的,买了一套50平的一房一厅。当时我不是很理解,一是向亲戚朋友借这么多钱怎么开的口,二是买房有这么急迫吗。
 
刚到深圳,我和妻子租住在靠近我上班地点的一个小区内,三房,和房东上小学的儿子以及另外一个单身上班族合住。住了半年左右,由于合租的种种不便,以及考虑到攒首付,我们搬到了关外(原深圳特区外),房租从之前的一个房间1700元/月,降到了两个房间900元/月(农民房)
 
付出的代价则是:原来早上可以7点40起床,后来要6点40起床,晚上也回来得要晚。2012年初,我从关外住处坐公交去上班,车上还有空位。到了2012年7月份,我逐渐地发现,住关外的人越来越多了,到我那一站的那趟公交车,逐渐地从无座、到挤、再到根本上不去了。之后,我只好舍近求远坐地铁。


就这样到了2013年,期间我妻子辞职回家生娃,但攒首付买房的计划,仍然一切尽在掌握中,我们相信,等孩子出生来到深圳,也会有一个不错的家。
 
到了2013年6月份,深圳市住建局发布了公共租赁住房申请的通知,分人才类和社会类来申请。我尝试着申请了一个位置很不错(关内、离公司开车15分钟)的两房公共租赁住房。结果中了,而且排名很靠前。当年9月,选中了一套心仪的房子(楼层、朝向都很好),并办完手续顺利入住。总之,这是个非常理想的刚需住房。
 
这段插曲完全在之前的住房计划之外,也打乱了之前的计划。尽管与住建局签订的合同只有三年的租期,且到期不能续租,但直觉告诉我三年后还是可以续的,那也是我对未来政策一个预期——到2014年深圳市发布新的规定,也证实了我之前的直觉是正确的,满足条件的人才还可以继续续租。
 
居住在申请到的公共租赁住房里,还是非常幸福的,环境好(山脚下)、生活工作都很方便,房租每月才1200多。可始终有一个绕不过去的问题,还要不要买房?
 
在入住后的一年多时间里,妻子和我就是否还要买房的话题讨论过无数次,也争吵了很多次。妻子担心三年租期到期后不让续租,一家老小又要到市场上租房,居无定所。此外,妻子认为现在的房子再好也不是自己的,这个观念在我岳父那也非常强烈。
 
而我则认为有房住就行,而且这房子条件没得说,小孩教育起码初中之前都没问题。再者,房租一个月才1200多,40年也不过50万的住房费用,如要买房,光利息都不止这个数,两房又满足刚需。
 
但我也没有那么绝对,到后来我也慢慢动摇了这个长久租房住的想法。一是身边的同事大部分都买房了,而且才来一两年的同事也赶着买。更重要的是,深圳的房子在当时看来,加速上涨的可能性很大,租住公共租赁住房的机会成本太大(买了商品房就不能住公共租赁住房,申请政策规定)
 
于是,从2014年6月份开始,我们去看了不少二手房和新房。但由于各种原因,直到2014年底,仍未下手。就在这时,深圳市住建局发布了新的公共租赁租房管理条例,证实了我此前的猜测,人才类的可以续租——在与我妻子的买房大讨论中,我一下子又占了“上风”。你看,可“永久居住了”,和自己的有什么不同,而且生活毫无压力,不用做房奴了。我妻子的买房想法也从这里开始慢慢有了些改变,虽然没有放弃,但不像之前那么急迫。
 
但万万没有想到的是,进入2015年不久,深圳房价80度上冲;到了2015年夏季,之前看过的关外的楼盘价格几乎都翻番了。妻子有一次打趣说,现在不需要讨论买房了,你让时间从根本上解决了这个问题。确实,我们买不起了!



在这之后,我确实有些郁闷。身边之前买了房的同事、朋友,个个资产好几百万(一套房)、上千万(两套房),而我还是自己手头那点钱(还差点在那次股灾中亏了本)。有一段时间,无论我在公交车、地铁、公司,人们无处不在谈论房子及其带来的个人资产大爆炸。

 
尽管别人买的房子条件、位置都不如自己租的房子,但房产的这种增值带来的资产收益,似乎可以填补一切不如意,房子的住房属性变得微乎其微。就在这段时间,我认真思考了是否还要继续留在深圳这个问题,高企的房价实在是搅得生活不能平静。
 
2016年春节后上班第一天,我看到公司发布了一个在成都办公的岗位,没多想,我便提交了申请。尽管领导们都劝我留在深圳发展会更好,但我实在是想卸下购房这个包袱,在有限的时间里更多地关注美好的事物。而妻子和岳父母家都对此相当支持,因为这不仅意味着减轻压力,更意味着她这是回到家乡。
 
房子这个无形的包袱,在深圳、北京、上海等多座城市,给许多年轻人施压。买了房子的,房贷-收入比即使高到80%,这个包袱也是可以作为一种实力的证明,哪怕外表光鲜、内心苦闷;而没有买房的,这个包袱就是别人总会问你的那个问题——你买房了吗?
 
如今已在成都生活工作将近半年,尽管从一个核心部门换到一个纯科研的小部门,在工作上需要重新适应,但在生活上得到了弥补。老实说,住着美宅流连于市井、讨论美食旅游而不是房价的生活,巴适得很。



更多资讯、海量视频、专业财经金融信息,尽在识局网!还在等什么,赶紧进入:www.ishiju.com 



我们是识局团队!

读者投稿请联系[email protected]

人才应聘请联系[email protected]

商务合作请联系[email protected]

申请转载请联系 [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