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郑晓龙、王朔、葛优是冯小刚青春时代的关键词,
刘震云就是影响他后青春时代的关键人物了
。
王朔曾对冯小刚说:“刘震云是当代作家中对我真正能够构成威胁的一位。”在刘震云的记忆里,他跟冯小刚在魏公村的一家饭馆首次见面,不过冯小刚的版本却是在颐和园。但记忆的偏差并不妨碍冯小刚心心念念想拍摄《温故
一九四二
》。
故事还得从1993年说起。通过王朔引荐,冯小刚结识了刘震云,把后者作品改编拍摄成电视剧《一地鸡毛》。
那年,刘震云刚刚写完《温故
一九四二》
。
还没有一部电影作品的冯小刚惦记上了,跃跃欲试。
等到1994年两人一起参加北京青联会议时,冯小刚忍不住请求刘震云:“如果你信任我,我想把《温故
一九四二
》拍成一部电影。”
但在刘震云看来,当时时机还未成熟。这个来自自己老家的故事,是不能被轻易搬上荧幕的,但不信任也不能直接说,他只能文绉绉地答道:“我们对事物的认识还停留在表面,还需要时间提高认识。
这个时间的长度是6年。
2000年,从河南老家回来的刘震云跑到冯小刚家里,喝光冰箱里的啤酒后说:“我把《温故
一九四二
》交给兄长了。在这件事情上,我愿意和你共进退。”
在冯小刚看来,这是刘震云给自己的一个礼物。得偿所愿后,他很是兴奋德找来电影圈的朋友、专家,却被泼了一盆冷水:小说是好小说,但没人物、没线索、没情节,不适合改编成电影。
这样的反对声音冯小刚没少听过。但这次,他想任性一把。他跟刘震云在树阴下沉默了很久,最后,刘震云问:“还干不干?”冯小刚说:“干!”
俩人选择了一个笨方法:沿着逃荒的路线采访来获得剧本内容。
剧本的槛算是迈过去了,但《
一九四二
》在立项阶段又被挡了三回,历尽曲折后,项目被拖到了2011年。
时机似乎真的成熟了
——当时拍完《非诚勿扰2》的冯小刚轻松为华谊赚了近5亿的票房,王朔也跑来给《1942》打气:“万一票房不好,我下面再给你写一个喜剧,来背这个片子的债。“被激起斗志的冯小刚再次找到刘震云,这次终于开拍了。
冯小刚曾经打了个比方:拍《一九四二》就像曾经孜孜不倦地追求一个漂亮姑娘屡遭拒绝,突然有一天,姑娘追到手,两人还领证结婚了。
得到之后是空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