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独的”好奇号“火星车在火星上蠕动前行。
许多天文学家认为,红色星球是搜寻外星生命的好选择之一,可能性之高,足以保证其几十年内天文学界的“网红”地位不动摇。而据《科学美国人》杂志近日一篇文章称,随着寻找行动不断升级,科学家们正在另辟蹊径,拓展更多可能性。
水不可或缺吗?
严格来讲,关于在红色星球上进行生命检测的最佳方式,迄今还没有达成共识。
但寻找“火星人”不可避免地要提到一种元素:水。火星虽然位于太阳系的宜居区域内,但当前火星的表面没有海洋。
美国亚利桑那州立大学地质学家杰克·法默称,目前人们在火星上做的一切,都以生物“逐水而居,依水而生”为宗旨,但这不一定符合生命体本身的必然要求,只是遵循了一般生命系统的基本要求之一。
那如果不考虑液态水呢?法默表示,人们天真地认为,生物不能离开水而生活,但实际情况却可能更复杂。在地球上,一些有“弹性”的生物体,譬如缓步动物门(俗称水熊虫)——地球上已知生命力最强的生物,如果没有水分,可以进入一个几乎无限的深层冬眠状态,保持其组织干燥,但不会生长和繁殖。这种方式在它们的环境开始缺水时即会发生,但当它们再次接触水时,又能在很短时间内重新活动。
法默表示,火星微生物也可能大部分时间保持该状态“等待”水的出现,以此在罕见条件下生存下去。实际上,地球上某些微生物,也能在温度、压力、盐度等指标非常极端的情况下出现类似行为。
钻到地下怎么样?
NASA天体生物研究所负责人佩内洛普·波斯顿表示,火星目前的状态是:表面几乎拥有寻找生命时需要面对的所有挑战——干燥、辐射、大气稀薄,因此,火星上仍然存在生命的希望可能在地下。
科学家们认为,如果火星过去存在生命,那么,它们保存在地下的机会更大——可能是化石,也可能是单细胞生物。
现在,已有科学家开始朝这一目标进发。比如,近期在亚利桑那州召开的天体生物学会议上,与会者就展示了多款下一代高科技探测设备,包括用于在微观尺度上进行探测的生命分析仪和集成的核酸提取器等。
除NASA外,也有一些私人机构在为此努力。他们选择的不是“接NASA的单”或与NASA合作,而是单打独斗,譬如名为“探索火星”的非营利性团体。该机构的研究人员设计出了一种寻找火星生命的新工具,可钻探到火星地表之下进行探测,寻找简单微生物——类似用于军事的钻地武器。
按照设计,探测器“钻头”是一种投掷装置,能凭借一定动能穿透火星表面,对火星表面之下一至两米处进行调查;而通信天线位于尾部,可利用火星轨道上的探测器与地球保持联系。这一工作机制并不复杂,不过,该机构在进一步完善其构思之前,还需要找到愿意为其“砸钱”的“金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