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各位好,经过之前帖子的报名,我想已经不需要等到周五晚上了,没想到居然会这么火,我以为我每次发个文二三十个赞,也就那么点人看呢......
感谢每一位支持的朋友,特别是这几位请大家也关注他们的作品:
这几位
@Vanallan
:作品见
Demo - Gloomy Van - 专辑 - 网易云音乐
,很不错的 Dream Pop/Shoegazing,
@吾柒壹
:作品见
JKwave的小站 (豆瓣音乐人)
,
@Mammalmania
:作品见
Mammalmania - 歌手 - 网易云音乐
@了不起的兜兜
:作品见
陈大都 - 歌手 - 网易云音乐
@潘高寿
:作品见
安南子 - 歌手 - 网易云音乐
都有很成熟的吉他摇滚、电子、另类摇滚作品
这几位
@赵天雨
:主页、部分作品见
虾米音乐
,
@Dick Djang
:作品见
Nerrons的小站 (豆瓣音乐人)
@杜澜
:作品见
虾米音乐
都已经有了很成熟的噪音作品,
然后我和报名的20多位做了下简单沟通,问了这两个问题
1. 你如何看待音乐作品的 情感/思想表达 和 形式探索、形式美学的平衡?
2. 实验音乐已经发展到今天几乎所有的极端领域都已经被探索的前提下,实验的意义何在?
我觉得,我有点把旗子扯得太满了......搞得跟我要拯救世界乐坛一样......其实,就是两个由头话题,看看各位的审美倾向而已。
但是聊起来有一些有意思的内容,我就不一个个 at 了,列在这大家思考
A
但技法显然是一切音乐的基础,从中世纪格里高利圣咏到先锋派印象派,以及现代音乐的种种流派,都是基于形式手法上的探索,大体上也是按照不同的创作手法进行分类。
认为音乐就是一种艺术形式,由精心排布的技法组成,不一定寄托了作者的思想感情,例如Mozart曲子那么小清新但本人实则屎尿屁😂。
还有很重要的一点我认为许多思想感情都是由他人赋予的,例如还是Shostakovich,他的第七交响曲,也就是列宁格勒交响曲被许多鸡汤啊啥的称为人民坚强不屈反抗啥的
我觉得形式探索总是先于情感一步的,艺术不是满腔热血或者用爱发电就能搞好的,大师作品都是有着炉火纯青的技巧或者开创了新的风格,情感的宣泄是一种锦上添花,我认为主要是给演奏加分,而非作品。
B
优秀的音乐作品应该旨在表达情感(主要),而对于形式上的把握有助于情感的传递(次要)。
我认为这两个方面正好对应了狄俄尼索斯与阿波罗的精神(虽然在原本的叙述中,音乐艺术被包含在酒神艺术中)。所谓艺术是用来欣赏的,但是我觉得更恰当的说法是,艺术是用来感受的。所以真正的音乐应该当能够拉近艺术家与听众的距离,让听众(在狂喜中)尽可能地体会到艺术家想要传达的信息。
从另一点来说,对形式的把握往往能让作品更入耳以及更有效地传达信息,所以对技艺、形式的探索是非常有益的,但最终应该服务于情感表达。
荷尔德林,尼采可能是百年一遇的,但是整个音乐史中也充满着有着普通的灵魂的人。
那么对于我们这样更为平淡、普通的情绪,极端的表达可能无法将其放大成真正摄人心魂的艺术,但对于我们自己而言,却是把自己的感受用最大的音量说出来。
所以,一是普通人做不出伟大的(实验)艺术,二是我们也不需要做出伟大的艺术,三是表达了和没有表达还是有本质上的不同。
C
我没受过太专业的音乐训练 所以我非常主观的回答一下....
音乐作品里 情感的表达可以存在 但应当让步于形式美学(即音乐本身的美感).
1、每个人从同作品中获得的情感体验不尽相同,但形式美学客观存在.
2、大部分音乐太过侧重于情感的表达而丧失了音乐性,其中有些是因为照顾大众口味,有些是表达政治诉求、探索人声、器乐的技巧等等,而我个人是喜欢纯粹的音乐的.
3、音乐已经是一种足够有深度的艺术,单单音乐本身就让人“目不暇接”,情感表达有点画蛇添足.
4、最主要的一条,作曲和作词(情感表达就简略为作词吧)的能力,很少有人能够兼顾.很多天才音乐家却是个二流诗人...
D
我把表达也看成形式的一部分
我的和大家讨论的一些想法
对于问题一,优秀的音乐作品应该旨在表达情感,那么,你应该听过一个观点,优秀的艺术家是个放大器,他们有着极端敏感的灵魂,才会放大那些情绪和感受;
那么作为我们这些玩的本来就比普通人极端的音乐的人,情绪上、感受上如果并没有特别极端的情绪感受,也采取这样极端的表达方式合适么?
我的疑惑在于,我十年没玩音乐的一个重要原因,我小时候是个偏极端的人,现在很平和,很难喜怒,但是我听那些极端一些的依然爱听,做的话,我又在犹豫因为我没有那么极端的情绪需要表达。
对于我个人,我以前是个满肚子话想说,满肚子对世界的看法想发表意见的人,这是我那时候玩乐队做创作的源动力。但现在,我变的非常平和,所以我不知道说什么,但我又有很多音乐上的想法想玩。这个矛盾之处我一直没解决,所以十年都没再想碰音乐。
现在是想先放下诉说欲望,用讲个故事给大家听的方式,像演员一样表演揣摩那个故事,用这个方式解决创作欲望的问题,来实现对音乐形式的追求:用喜欢的形式讲故事,或者写个合适的故事给这个形式
我们只是想玩玩自己喜欢的东西的普通人,那些同时兼顾情感表达 + 形式精美+形式探索新路的事情,留给德艺双馨的艺术家们好了:)
其实,关于音乐的追求情绪/想法表达 与 追求形式表现,这两个矛盾我个人一直都有。我所了解的大多数职业乐手、职业音乐人,反而是 追求形式表现 的居多,而追求 情绪/想法表达的往往是一些各种现代艺术爱好者群体。
我以前也是表达驱动的,但是上了岁数,反而觉得没有一肚子的话想说了。生活终究归于平淡,柴米油盐没有大起大落的经历,作为一个好学生也没什么残酷青春可以诉说,而世界观是要被经历推动,才会有大的变化。
常人之所以是常人,不是一定是想的少,很多时候就经历过那么点平常的事情。
但是我喜欢的又不是那些平常的音乐。想玩的这种,
表达方式上就是偏极端的,用偏极端的方式表达并不极端的想法,我认为不妥
,所以我搁置了整整十年。
现在我的想法变化就是:管它呢,我依然是情感表达,可能会夸大化来适应音乐形式,我自己的故事支撑不起来,没关系,有其他人的故事,有虚构的故事。
这就是为什么招募贴我一定要要求每个歌都必须有个故事,即使无词的也要有故事。
这次我想我,包括团员们,把自己当做演员。我们去像演员一样,揣摩好这个故事,用自己的演技表现好这个故事。
仅此而已。
最后虽然报名的这么多,20多位,总有割爱,非常抱歉。这次我希望一起玩的是下面几位:
@我是炸药包
,
@Rosalind
,
@周宇航
,
@周宇航
,
@赵天雨
,
@杜澜
之所以只选择6个人(加我7位),是因为我认为:再多人的话,就无法让作品保持一个适度的简洁,再少的轨,无法让作品达到适度的丰富(再少人可以每人贡献多个轨,但是多样性就不见了)
另外感谢所有报名的其他朋友,我们下一次玩时候再合作,说真的,是真的下次合作,兴许你听了我们这次的作品觉得啥烂七八糟,就不来了呢:)
虽然有的人还没回复聊,但是我不希望更多的人了,所以就先截至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