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最近上课总提不起精神,看到试卷上的红叉就头晕,腰酸背痛有时还腿抽筋,那么你很有可能患了“二模考后综合症”,江湖传说,患此症者,轻则瘦肥不分,暴饮暴食,重则卧床三竿,茶饭不思。从辩证主义的角度来看,吃得多和睡得多并不能缓解这种症状,还有可能引起并发症:肥胖症和嗜睡症。
想要根治这个病,还要知道病根在哪里:
学好物理最重要的就是对整个理论体系融会贯通而又深刻透彻的理解。为了加深理解,反复琢磨课本是非常有必要的。有一点点理解不到位的地方,就要及时请教老师或同学,放过它就是给自己留下隐患。理解能力上去后,剩下的就是借用数学工具和通过刷题熟悉常见模型的事情了。
高中化学大致分成四个部分:元素化学、有机化学、实验化学、反应原理。元素化学的知识点碎而多,需要对其反复巩固以加强记忆,还需要与物质结构的知识融会贯通;有机化学的关键是理解一些基本概念和把握各官能团的性质;实验化学也有许多需要下功夫记忆的内容,尤其是对实验操作和实验现象的表述格式,但更重要的是对实验原理的触类旁通;反应原理是最“理科”的内容,但只要对概念和原理理解深刻,就能以不变应万变。
生物是理科中最“文科”的一科,要求记忆的内容太多,光靠强大的逻辑思维是行不通的。一种比较靠谱的应对方法就是“抄”,就是一字不漏地抄写课本原文,不论是黑体字正文还是死角都不要放过。这是许多学霸和生竞党实践过并推崇的方法。
哪怕没有那么多时间,至少也要反复诵读揣摩课本原文。学生物最忌讳过度依赖于提纲和教辅资料,只有“回归课本”才能不遗漏知识点,以及加强对规范表述的记忆。
合卷练习多了,做理综的熟练度会逐渐得到提高,但在考场上仍有可能因为主观或客观的因素答不完卷子,因此我们需要最大限度地“抢分”。平时进行限时训练时,就要有意识地统计各部分试题的平均用时和平均得分,计算正确率和得分效率,分析出一套适于自己的答题策略。
以我自己的策略为例:
生物选择题 8min → 化学选择题 12min → 物理选择题 15min → 生物选做题 5min → 化学选做题 10min → 物理选做题 10min → 生物填空题 20min → 化学填空题 30min → 物理解答题 25min → 物理实验题 15min
这个顺序恰好是选择顺序、非选倒序,基本按照我自己的得分效率从高到低排序。预算好自己的时间分配后,就尽量按照稳定的节奏进行训练和考试。
当前剩余的时间是决定“该不该跳过这题”或“我还应该思考多久”的主要依据。
理综时间的话,这个要看个人情况和每张卷子的难易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