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国际循环
《国际循环》于2004年创刊,由著名心血管专家胡大一教授担任总编辑,以“同步传真国际循环进展”为办刊宗旨,以循证医学理念为指导思想,采用全媒体组合报道模式,致力于为国内广大心脑血管临床、教研人员搭建一座与国际接轨的桥梁。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超级数学建模  ·  当公司就剩下我一个人,领导说... ·  3 天前  
三个妈妈六个娃  ·  大S感染的日本流感,有什么特别么?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国际循环

ACC.24中国之声丨罗素新教授团队:入院血钙水平降低与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源性休克患者预后不良相关

国际循环  · 公众号  ·  · 2024-04-09 17:17

正文



前言


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常合并电解质紊乱并与心血管事件的风险增加相关。以往对电解质紊乱主要关注血钾和血钠,很少关注血钙紊乱对AMI患者预后的影响。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血管内科罗素新教授 团队在本次ACC年会上,报告的一项研究“Prognostic value of admission serum calcium level in patients with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complicated by cardiogenic shock”(摘要号:11758),旨在评价入院血清钙水平对AMI并发心源性休克(CS)患者的预后影响。本刊特约罗教授解读分享如下。

研究方法

本研究回顾性分析了268例AMI并发CS患者的临床资料,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比较了血清钙、钾、钠和氯对短期预后的预测价值。采用多变量回归分析分析入院血钙水平与预后的关系。主要终点是30天全因死亡,次要终点事件为30天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包括全因死亡、室速/室颤、高度至三度房室传导阻滞、非致死性卒中的复合终点事件。

研究结果

1.死亡和存活患者血清钙、钾、钠、氯的比较

四种常见的血清电解质中,和存活患者相比,死亡患者的血清钙水平显著降低(2.0±0.2 mmol/L vs. 2.2±0.1 mmol/L, P <0.001),其他三种电解质死亡和存活患者间无显著差异( P >均为0.05)。

2.血清钙、钾、钠、氯预测30天全因死亡的ROC曲线分析

Delong试验显示,血清钙的曲线下面积显著高于其他3种电解质( P <0.001),血清钙预测30天全因死亡的最佳切点值为2.05 mmol/L。

3.血清钙<2.05 mmol/L与≥2.05 mmol/L患者30天全因死亡和MACE的比较

血清钙<2.05 mmol/L患者的30天全因死亡率和30天MACE发生率显著高于血清钙≥2.05 mmol/L患者(30天全因死亡率70.9% vs. 32.3%, P <0.001;MACE发生率78.5% vs. 59.8%, P =0.003)。

4.血清钙<2.05 mmol/L与≥2.05 mmol/L患者30天全因死亡和MACE的K-M曲线

血清钙<2.05 mmol/L的患者30天累积全因死亡风险显著高于血清钙≥2.05 mmol/L的患者(Log rank P <0.001,HR=2.779,95%CI:1.930~4.002, P <0.001)(A),MACE的发病风险也显著高于血清钙≥2.05 mmol/L的患者(Log rank P =0.002,HR=1.605,95%CI:1.177~2.190, P =0.003)(B)。

5.多变量Cox分析与30天全因死亡和MACE相关的因素

MACE(major adverse cardiovascular events)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 LVEF(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左室射血分数; SBP(systolic blood pressure)收缩压。

经多变量调整后,入院血清<2.05 mmol/L与30天全因死亡风险增加独立相关(HR=1.845,95%CI:1.273~2.676, P =0.001),但与30天MACE无关。

研究结论

在常见的血清电解质钙、钾、钠和氯中,只有血清钙在存活和死亡患者之间具有统计学意义,ROC曲线分析显示,血清钙对30天全因死亡的预测显著高于血清钾、钠和氯。经多变量调整后,入院血清钙水平<2.05 mmol/L是AMI并发CS患者30天全因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

研究意义

血清钙紊乱是心血管疾病患者的一个容易被忽视的因素。在AMI并发CS患者中,入院血钙降低与不良预后相关,显著增加短期全因死亡的风险。对低钙血症进行干预是否能改善AMI并发CS的预后值得进一步研究。





专家简介

罗素新 教授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上下滑动可查看)
教授(三级岗位)、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博士后导师、医学博士、留美学者,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血管内科主任。

重庆市(心血管内科)学术技术带头人、重庆英才创新领军人才(医学领域),国家级冠心病和心律失常介入培训基地主任,国家卫健委冠心病和心律失常介入培训基地导师。中华医学会内科学专委会常务委员、中国医师协会心力衰竭专委会常务委员、重庆市医学会心血管内科专委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医院协会心脏康复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华医学会心血管专业委员会双心学组副组长、中国胸痛中心、心衰中心和心脏康复中心评审专家和执行委员会委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一审专家。重庆市渝中区第十四届政协委员,重庆市第六次妇女代表。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