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文首发于
24楼影院(movie24luo)
。
我有个漂亮朋友在事业不顺的时候曾抱怨:
“
早知道去当演员了。就算永远演配角片酬也不老少的。
”
当然,她只是随口说说,明眼人都看得出,明星,是这世间上最见鬼的职业。
夜戏、打戏、床戏,饭局、战局、绯闻局,媒体夸、骂、讽,寻常人捱一年都要吞一万根针。这工作还没下班时,八小时一过,清洁工、码农、公务员都可以脱下制服喘口气。但明星如果不拉上窗帘,抠个脚丫第二天一早就会全国人民围观。
更要命的是,向阳面光环荣誉无限加身,而暗面却是娱乐工业里,连微笑的弧度都被人设定的棋子。这种生活过久了,让人难免高低进退都分寸紊乱:我到底是谁?
郑爽
“
放飞自我
”
这事儿,不就这么开端?被偷拍到抽烟,于是过去几年经纪公司搭建的清纯形象坍塌,舆论炸锅后,被长期管制本来就委屈的小姑娘一夜爆发,用微博上激烈的言辞、挑衅传媒、怒挂老粉丝等行为证明:我是谁我自己决定,你们爱谁谁。
抑郁症、中二病、双商低,诸如此类标签铺天盖地涌来。有好意者送上建议,也统统被她打回,积蓄已久的关于
“
我是谁
”
的愤怒如火山喷发,她拒绝被定义、拒绝被评价,反抗行为如同叛逆期孩子,无法预估,不合商业逻辑。
是不是确实抑郁,不是医生面诊,不能胡说。切实可见的,是她正被严重的
“
身份焦虑
”
困扰。
“
我是谁,是否有价值
”
,这个问题从出生就存在每个人心里,偶尔就会改换形式冒头探问:我值得爱吗?我说得对吗?我是个好朋友
/
好伴侣吗?离开权力、金钱,我还会有这么多朋友吗?
如果人的早期经历足够健康幸福,就会拥有安全自信的内核,用以对抗这些焦虑。生活环境如果稳定有序,就更能消除这种焦虑带来的风雨。
但郑爽,两者都没遇上。
她的青少年是在母亲的军事化管教和异乡求学中度过的。她曾在节目中哭诉过,小时候如何被同学孤立。孩子气的措辞或许情绪当先,但那份孤独、无助和恐惧,透过镜头都让人唏嘘。
许多案例都显示,少年时曾被不友善对待的人,成长后容易有自尊和人际交往问题,他们表面上会因自我保护而显得倨傲,内心又会因害怕不受欢迎而竭力讨好,他们会拼命在关系中寻找索爱。但这种盲目,反而会阻碍他们感知真正的情感,以及自己的力量。
娱乐圈又是个看似繁华实则无比残酷的地方,所有丛林社会的法则都在这里发展到极致。没有足够坚强的内心和后盾,轻易踏入,很容易被魂飞魄散。
年少成名,看似是好运气,其实也不过是成为利益链上一枚稍有价值的棋子。观众记忆长不过三秒,尝到成名的甜头后若还想要更多机会?好,拿你自己来换
——
从此
不许做你自己。喜欢吃汉堡薯条?戒掉!喜欢穿短裙听摇滚?不行!性格冲动?好,不许你私下与人接触!喜欢某人?分手!从此你不再是你,而是一个商品,为受众存在,也被受众阉割。
我挺爱说一句
“
食得咸鱼抵得渴
”
,但对内心惶惑的少年人,这句话我说不出口。
20
出头的平常姑娘,连一只新包包和新唇膏的诱惑都抵不过,怎么能要求她能与所谓成功的诱惑和包装成温情的蛊惑抗衡?等到她明白自己舍弃的是什么,已经骑虎难下。
《一起来看流星》剧照
还记得赵薇成名后,突来的一场
“
军旗装
”
事件吗?曾红遍亚洲的
20
世纪最后一个美少男柏原崇在事业巅峰,也因得罪工作室,迅速被雪藏。许多自媒体最近都在说郑爽
“
一手好牌打得稀烂
”
,但谁能否认这一手好牌,同样也是一手炸弹?能经得起炸的,要么万中数一的过人天赋,像木村拓哉,演唱会上突然宣布婚讯,工作室也无可奈何。要么就得有野心、为光鲜声名豁得出去将自己当商品。
有时候看娱乐新闻,看到某明星又为咖位番位之类无聊地争斗时,真感慨人类真是白进化了,明明拥有了可以描摹人事的艺术,却照旧耽溺在猴子抢香蕉的把戏里。难怪李雪健老师痛心,好好的文艺圈,怎么就变成了娱乐圈。
从小自卑又一朝成名的少年人,自然是不肯乖乖当棋子的,虽不知道自身优势到底在哪里,但却一股子胆气要斗一斗。于是耍大牌新闻连绵不绝,后来索性单打独斗,连同老早公司设定的人设都要通通毁掉。孙悟空当年就这样砸了天宫,打了天兵天将,引得一群小猴儿欢呼雀跃。但是,然后呢?
破掉那个被物化的偶像容易,三五条微博就足够。可往后,人生这出戏,还是要唱下去,但
“
圈地自萌
”
这个词怎么看都没有光明的影子。
张国荣演《霸王别姬》那年,去颐和园逛到老戏台子
“
听鹂轩
”
,问陪同的陈凯歌,为什么叫这个名字。陈凯歌说:
“
大约是形容伶人声音婉转吧。
”
张国荣默立一会儿,摇头:
“
不,是他们把戏子当鸟雀。
”
资本不可靠,大众也同样不可靠。听戏的人,将唱戏的人当鸟雀。如今吃偶像人设这一套的粉丝们,干脆拿人当玩偶,将自身无法实现的幻梦投射在他们身上,种种痴情归根到底都是给自己的。因为粉丝的意见,偶像连经纪人都被迫换掉的故事已经不是新鲜事,在摆弄偶像这件事上,到底资本狠辣,还是市场无情,魔与道难有高下。
站在摇旗呐喊的粉丝中,照旧不可能找到
“
我是谁
”
,至多只能换来情感共振、一时填补安慰的幻象。而鼓励她卖叛逆人设的,更是居心可疑,
35
岁还以叛逆标榜的偶像出现在电视上,只怕大家都要抢着关吧。
叛逆的明星自然不止她一个,美国还有位德鲁巴里摩尔,童星起步,成名作是斯皮尔伯格的《
ET
》,她在孩童时就已经享尽好莱坞为巨星准备的所有荣耀和堕落。
14
岁,她经历崩溃自杀,终于醒悟自救时,已经有多年酗酒和毒品历史。身边人看她的眼神,都仿佛她已经没救了。受够了在各种刺激中找寻自我的她一边在咖啡馆打工一边学自立,从豪宅搬到破公寓里,买本字典教自己读书。几年后终于有机会重回片场,她变得敬业而有头脑,不仅出演一系列成功的商业片,还拿到金球奖,成立自己的公司。离婚后,也没有露出脆弱姿态,单身妈妈当得姿态坚强又好看。
叛逆,虽然以打破开始,但终究得落在建立上。聚团抱头痛哭只能一时安慰,如果不能将哭变笑,作鸟兽散都算是好结局。
光明处在哪里,恕我老派,只相信一门真手艺,会描摹人物情状也好,炖一锅好汤写一笔好字也好,这是谁也夺不去的,反而能在真实创造里,一斧一凿间找到自我与尊严。
最近关于郑爽的消息铺天盖地,到处是劝别人乖顺把自己当商品的痛心疾首,和看热闹不嫌事儿大的风言风语,看得人直起寒意。所以每回看到那些顶级明星的故事,佩服归佩服,从不敢羡慕,有一些交易,凡人做不起。
点击蓝字,阅读往期女神文章:
巩俐
|
章子怡
|
徐静蕾
|
瞿颖
|
张曼玉
|
林徽因
|
张艾嘉
|
赵薇
|
安吉丽娜·朱莉
|
娜塔莉·波特曼
|
钟楚红
|
王祖贤
|
斯嘉丽·约翰逊
|
关之琳
|
林青霞
|
金星
|
汤唯
|
胡因梦
|
白百何
|
王珞丹
|
杨颖baby
|
舒淇
|
刘玉玲
|
梅丽尔·斯特里普(
梅姨)
|
朱茵
|
杨幂
|
蔡少芬
|
周迅
|
黎姿
|
周慧敏
|
艾玛·斯通(石头姐)
|
安妮·海瑟薇
|
凯特·布兰切特
|
孙俪
|
玛丽莲梦露
|
苏菲·玛索
|
张雨绮
|
宋慧乔
|
艾玛·沃特森
|
刘若英
|
范冰冰
|
凯拉·奈特莉
|
伊莎贝尔·阿佳妮
|
詹妮弗·安妮斯顿
|
郝蕾
|
杨紫
|
小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