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徐远观察
教金融捶别人,做投资捶自己。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传媒招聘那些事儿  ·  【简历提升】挖掘亮点:提升眼界思路,优化简历! ·  2 天前  
传媒招聘那些事儿  ·  小红书:蒲公英渠道销售经理(北/上) ·  3 天前  
传媒招聘那些事儿  ·  淘天集团:淘宝秒杀-母婴/美妆行业商品运营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徐远观察

老子的情书

徐远观察  · 公众号  ·  · 2024-05-04 21:00

正文



木心写过一句话,说《道德经》其实是 “老子的绝命书, 也是老子的情书”。


因为这句话,我全身战栗不止,似乎被开了一扇窗。


所以,很想看看写出这般句子的人,究竟是怎样的人物。

老子的情书



乌镇  木心  老子








01.

出发去乌镇






又是北京过敏季,鼻子眼睛的干痒难耐,让人有逃离的冲动。虽是研究城市的,很多地方依然没有去过。好在高铁便捷,好多地方就是一个周末的事情,这次的目标是乌镇。

临行前带了一本书在行李箱里,是李飞飞的自传,写的是她的求学过程和在人工智能领域的探索。因为家境清寒,而且母亲身体不好,她在美国的路很艰辛,打工、挣钱、念书、看病,一家人很辛苦。好在每次关键节点,在即将放弃之前,都逢难化吉,终有今天成就。美国是这样一种社会,充满了各种艰辛,也充满了各种可能性。相比之下,我在美国一直是全额奖学金,算是很顺利的,甚至可以说没吃过苦。

乌镇因风景而出名,因互联网大会而更出名。因为研究城市,特别想去看看一个小镇如何立足,实现可持续的发展。既是小镇,规模就有限,经济流量有限,很难分摊大额的固定成本,很难吸引高端的产业和人才,来了也不是常驻。一个城市的高度上不去,中间层就发展不起来,生态丰富不起来,厚度不够,发展起来会很难。即便有特色,也会因为流量有限而难以持久。

经济世界里,高附加值的东西,需要巨大的、持续的投资,会发生巨大的、持续的成本。如果成本无法分担,无法产生自生能力,商业上不可持续,没有持续的资源投入,最后往往一地鸡毛。计划经济的失败,往往是这个原因,而不一定是方向不对。

不过,在所有特色小镇中,乌镇特色很足,地理位置得天独厚,也许可以趟出一条路,所以想来看看。倘若乌镇难以持续,其他地方就更难了。





















02.

去看木心






除此以外,此行还有一个目的,是去看木心。木心写过一句话,说《道德经》其实是“老子的绝命书,也是老子的情书”。《道德经》一直读不太懂,觉得懂的地方,也似懂非懂。因为这句话,我全身战栗不止,似乎被开了一扇窗。所以,很想看看写出这般句子的人,究竟是怎样的人物。

从北京去乌镇,需要转一次车。等放下行李,已是后午,直奔木心故居而去。

木心故居名曰“晚晴小筑”,位于东栅景区内,并不难找。进门展室,即是木心的大幅照片,以及生平介绍。



木心原名孙璞,1927年生于乌镇,是当地的大户人家。木心从小接受文艺的熏陶,1946年考入上海美术专科学校。文革期间,曾三次被关押,在狱中写下约65万字的《监狱日记》。而且,出狱后从不要求平反。一句“岁月不饶人,我亦不曾饶过岁月”,云淡风轻。内心之通透与坚硬,可见一斑。


1982年,55岁的木心自费赴美留学,学习绘画,开始了长达24年的旅居生活,直至2006年回乌镇定居。刚到美国那几年,木心生活拮据,零工修补为生,才华显现之后,生活逐渐安稳,创作渐入高峰。我们看到的作品,多在1980年代中后期以后。之前不是没有,木心在狱中亦坚持绘画,不过大多遗失了。


回头看,55岁的高龄开始留学,是他人生的最重要转折。一个人不能选择自己的出生与际遇,但是可以选择追逐或者放弃。对于艺术家而言,才华是与自己的对决,不经历持续的洗礼,无法超越昨天的自己。

——————————-






03.


风啊,水啊,一顶桥




乌镇景区分为东栅和西栅,东栅小一点,西栅大一点。木心故居位于东栅,木心美术馆位于西栅,我第一天去的东栅,第二天去的西栅。


从木心故居出来,天色已晚,逛了一会儿,找了个街边小店吃饭,没想到却出奇好吃,而且价格实惠。景区餐厅时常宰客,这家却完全没有,中间服务生过来提醒白鱼刺多要小心,衣着得体,吴侬细语,温柔可人。传说中的江南女子,大概就是这个样子。


木心美术馆位于西栅,西栅很大,足足呆了一天,一多半时间在木心美术馆,上午、下午各去了一次,中间出来在景区闲逛。


远远看见木心美术馆,就已经被震撼了。“风啊,水啊,一顶桥”。线条、层次、色调,浑然融入环境,难以明状的典雅。美术馆本身是艺术品,语言很难完整描述,更多是去感受、体会。


木心美术馆外观


进去看木心的画作,震撼才真正开始。绘画与文字不同。文字是逻辑与情感的融合,绘画则是用图景冲击人的视觉,唤起联想、回忆、共鸣,并进而唤醒抽象的思维。


我并没有任何绘画基础,只是纯天然用直觉理解绘画,一直也觉得自己完全不懂绘画,甚至不敢去欣赏绘画。直到多年前,在华盛顿的美术博物馆,看到梵高的画,第一次觉得自己懂了作者,懂了他的痛苦,懂了他的坚持,懂了他的倾诉。到了那一刻,才明白“艺术是人类共同的语言”。


木心的画,山水为主,画幅不大,色调幽暗。然而,小而幽暗中,却有一种宏大,一种真实而非虚构的宏大。原来,震撼不一定需要很大的篇,很强的光,很玄的色。需要的是,诚恳的表达,真实的交流,促膝的凝视。






04.


老子 的情书






《道德经》是“老子的绝命书,

也是老子的情书”。




了解了作者的经历,看了这些画,尝试去理解作者的内心,开始愈发明白那句《道德经》是“老子的绝命书,也是老子的情书”。


老子是通透的人,看清了人世间的规则,也就看清了人世间的伪善。道法自然,自然就是宇宙世界的规律。道可道,非常道。道理是变化的,不可用教条取代。


老子不喜欢孔子,孔子用一套教条,想去教化人,甚至想回到古代,所谓“三公时代”。倘若世界是进化的,回到古代是什么意思?是进步还是退步?孔子本人也许是善意的,可是他的儒家伦理,却自然形成一套教条体系,被统治者利用,流传千年,压低了民族的智商。


儒家思想,本质是等级思想,是统治阶级喜欢的,和进化的开放社会却是不相容的。思想的惯性很强。2000多年来,儒家思想及其衍生物,已经成为我们这个民族的文化底色。儒家思想本质是封闭的,因此当我们遇到现代文明,需要变成开放社会时,摩擦异常痛苦。至今,我们依然没有迈过这道坎。


老子,则是看清了世道轮回的规律,提醒人们避免教条。《道德经》之所以难懂,一个原因是有很多辩证的思想,看到了相生相克的变化。千变万化中,一眼看到的规律、善恶,常常不过是假像,真相甚至是相反的。圣人不死,大盗不止。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这一点,其实谭嗣同说得很清楚:“二千年来之政,秦政也,皆大盗也。二千年来之学,荀学也,皆乡愿也。惟大盗利用乡愿,惟乡愿工媚大盗。”


真正的圣人,则往往看不见。上善若水,水利万物而不争。夫不争,则看不见。古今多少人赞美水,但多是赞美水的至柔之美,有几人赞美水的至强志刚。人类喜欢英雄史诗,但真正的英雄,不在史诗里。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