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中金研究院
中金研究院作为中金公司一级部门,定位于新时代、新形势下的新型高端智库,支持中国公共政策研究与决策,参与国际政策讨论和交流,并为中国金融市场尤其是资本市场发展建言献策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野球帝  ·  痛悼!巨星陨落... ·  10 小时前  
野球帝  ·  热闹极了!来一期NBA聊天室...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中金研究院

CGI“一带一路”观察 | WTO报告:全球贸易将保持复苏态势(10.1-10.15)

中金研究院  · 公众号  ·  · 2024-10-16 08:00

正文


>> 本期摘要 <<


焦点探究

世界贸易组织近日发布的《全球贸易展望和统计》报告指出,2024年全球货物贸易量预计将增长2.7%,略高于此前预测的2.6%,2025年全球货物贸易量将增长3.0%。区域表现方面,受化工和汽车行业影响,今年欧洲的进出口表现或拖累全球整体增速。相较之下,亚洲地区的货物出口量增长预计远快于其他地区。此外,当前全球贸易复苏仍面临诸多下行风险,如货币政策分化引发的金融波动、地缘政治相关的供应链风险等。

区域动态

中国—东盟 自贸区3.0版升级谈判实质性结束。3.0版升级涵盖数字、绿色、供应链等9个领域,对双方新兴领域互利合作有重要意义。

哈萨克斯坦 今年前8个月制造业产值达303亿美元,同比增长4.9%。冶金、机械、化工和制药等行业发展是该国制造业的重要增长动力。

欧元区 PMI从8月的51.0降至9月的49.6,为今年2月以来首次低于50的枯荣线。商业活动收缩和通胀放缓为欧央行降息提供了依据。

巴西 宣布对在该国经营的大型跨国企业的利润征收15%的最低税率。该项举措旨在遵守全球反税基侵蚀规则,同时拓宽财政收入渠道。



焦点探究




WTO报告:全球贸易将保持复苏态势

图片来源:环球时报

全球货物贸易正逐渐复苏

近日,世界贸易组织(WTO)发布《全球贸易展望和统计》更新报告(以下简称“报告”)[1]。报告指出,2024年上半年全球货物贸易同比增长2.3%,预计今年下半年和2025年将继续保持复苏态势。2023年,受高通胀和高利率影响,全球货物贸易量出现同比下滑。WTO经济学家预测,2024年全球货物贸易量将增长2.7%,略高于此前预测的2.6%,2025年则将增长3.0%。

一系列因素将为全球贸易的复苏提供重要支撑。随着全球范围内通胀水平的下降,主要发达经济体的央行纷纷进入降息周期。较低的通胀将提高实际家庭收入,进而刺激消费支出,而较低的利率会推动企业增加投资支出[2]。与此同时,中国近期出台了一系列重大刺激政策,以应对国内有效需求不足的问题。报告预测,按市场汇率计算,2024和2025年全球实际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速都将保持在2.7%左右。

然而,各国央行的降息举措可能引发主要经济体之间的货币政策分歧,进而导致金融市场和资本流向波动,这或将推升不发达经济体的偿债成本。此外,WTO总干事伊维拉表示,尽管全球贸易在2024年正在逐步复苏,但仍应警惕潜在风险,尤其是中东地缘局势持续紧张,可能会间接影响全球能源成本和航运路线[3]

区域贸易前景差异显著

分区域来看,报告预测2024年亚洲地区的货物出口增速将达到7.4%,远超其他地区;中东地区出口增速预计为4.7%,中南美洲和加勒比地区为4.6%,独联体国家(CIS)为4.5%,非洲为2.5%,北美(包括墨西哥)为2.1%,而欧洲预计为-1.4%。在进口方面,2024年货物进口增长最快的预计为中东地区(9.0%),其次是中南美洲和加勒比地区(5.6%)、亚洲(4.3%)、北美(3.3%)、独联体地区(1.1%)、非洲(1.0%),而欧洲的进口增速预计为-2.3%。

具体而言,报告预计欧洲对全球货物贸易构成拖累,化工和汽车是导致其出口疲软的主要行业。一方面,全球有机化学品的需求正在从疫情期间的激增状态回归常态。另一方面,欧洲汽车行业规模的收缩引发更大担忧,尤其是其对整体价值链的影响。在进口方面,欧洲机械类产品的进口量大幅减少,尤其是自中国、美国、韩国和日本的进口出现下降。然而,欧洲从印度和越南的机械类产品进口则在上升,显示它们正逐渐与欧洲加深“连接”。

与此形成对比的是,亚洲出口呈现反弹趋势,主要得益于中国、新加坡和韩国等制造业强国的推动,尽管日本的出口表现仍然停滞不前。在进口方面,亚洲呈现出复杂的局面:中国进口增长保持在温和水平,而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度和越南则增长强劲。

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地区的进出口贸易正在从2023年的疲软状态中恢复,2024年呈现反弹。北美地区的贸易主要由美国主导,但墨西哥的进口增速却显著高于该地区整体水平,凸显出该国作为贸易“连接”经济体的作用日益增强。非洲的出口增长则与全球趋势一致。不过与4月份的预测相比,非洲的出口增速有所下调,原因是非洲贸易统计数据的全面修订,以及非洲的主要贸易伙伴欧洲的进口减少幅度超过预期。

贸易复苏仍面临下行风险

同时,报告指出,全球贸易复苏面临诸多下行风险,包括地区冲突、货币政策分化带来的金融波动,以及地缘政治相关的供应链风险等。如果发达经济体的降息对经济增长能产生超预期的正面效应,同时不引发通胀回升,或将给全球贸易带来有限的上调空间。

地区冲突的升级不仅会对直接参与其中的国家带来冲击,还可能波及地区和全球贸易,包括扰乱运输通道和抬高能源价格等。例如,尽管目前红海危机已得到控制,但考虑到该地区在全球石油生产中的重要性,能源供应中断的风险仍然存在,而能源价格上涨将抑制进口国的经济增长,并间接对国际贸易产生负面影响。

此外,主要经济体间货币政策的分化若导致汇率或资本流动的突发变化,则将进一步加剧金融市场波动。这些变动或将对一些经济体的偿债能力构成压力,尤其是较贫困的国家。另一个相关的风险在于,关于当前货币政策的分歧,政策制定者可能采取过于谨慎的举措,从而引发经济放缓,或者推出过于激进的政策而再次推高通胀。

报告认为,在地缘政治因素的引导下,全球贸易流向的碎片化迹象日益明显。数据显示,地缘政治观念相近的经济体正在形成假设性的经济集团。自俄乌冲突后,不同经济集团之间的国际贸易增速相比同一集团内部慢了4%。不过,目前这一趋势主要出现在复杂度较低的产品领域,因为这些产品的替代供应商相对容易找到。同时,现有数据尚未明确表明地缘政治的紧张局势将导致全球贸易整体向区域化或近岸化转变。

最后,针对这些潜在风险,世界贸易组织在维护开放、可预测和透明的贸易环境方面的作用愈发凸显。向前看,各国可继续推动国际合作以促进数字和绿色技术的发展与应用,并制定新兴领域的监管框架,从而使发展中经济体从全球贸易中获益。这也有助于让国际贸易继续成为经济增长的重要来源,提升全球生活水平




区域动态


01 东亚与东南亚 <<<

中国—东盟自贸区3.0版升级谈判实质性结束。 10月10日,中国与东盟十国领导人共同宣布,中国—东盟自贸区3.0版升级谈判已实质性结束。3.0版升级涵盖数字经济、绿色经济、供应链互联互通、标准技术法规与合格评定程序、卫生与植物卫生措施、海关程序和贸易便利化、竞争和消费者保护、中小微企业、经济技术合作等9个关键领域。上述升级成果将全面拓展中国与东盟在新兴领域互利合作,加强双方标准和规制领域互融互通,促进贸易便利化及包容发展。 □人民日报 [4]

韩国央行下调基准利率。 韩国央行于11日决定下调基准利率25bp至3.25%,这是该行自2021年8月开始加息以来首次降息。降息或对房价和家庭贷款产生影响,但韩国央行考虑到国内经济增长乏力和政府要求降息的呼声,因此决定转向货币宽松。今年二季度,韩国实际GDP环比下降0.2%,为2022年四季度(-0.5%)之后时隔一年半再次出现环比负增长。从分项来看,民间消费环比下降0.2%,设备投资和建设投资也分别下降1.2%和1.7%。 □韩联社[5]

印尼9月通胀继续放缓。 印度尼西亚9月通胀率放缓至1.84%,是自2021年11月以来的最低水平。食品价格作为该国通胀的最大贡献部分,增长率从上月的3.39%降至2.57%。与此同时,该国9月核心通胀率(不包括波动性较大的食品和政府管控商品的价格)为2.08%。市场分析认为,随着食品价格增长放缓,印尼央行有更大的货币宽松空间以刺激经济增长。此前,印尼央行已经将基准利率下调25bp到6.00%。 □路透社[6]

越南今年三季度经济同比增长7.4%。 越南统计总局数据显示,今年三季度该国GDP同比增长7.4%。分行业来看,农林渔业同比增长2.58%,工业和建筑业同比增长9.11%,服务业增长7.51%。其中,加工制造业表现尤为亮眼,增速达11.41%,为近6年来同期最高值。从结构来上看,最终消费支出同比增长7.02%,资产积累增长7.08%,货物和服务出口增长15.68%、进口增长15.84%。今年前9个月,越南GDP同比增长6.82%。 □越通社[7]

02 南亚、中亚与中东 <<<

哈萨克斯坦前8个月制造业产量同比增长4.9%。 今年前8个月,哈萨克斯坦制造业产值达14.9万亿坚戈(约合303亿美元),同比增长4.9%。在冶金、机械工程、化学工业和制药等行业的推动下,制造业在该国GDP中的份额达到了12.5%。哈萨克斯坦今年共启动了180个制造业项目,总价值1.3万亿坚戈(约合26亿美元)。哈政府承诺到2060年实现碳中和目标,逐步淘汰旧燃煤发电能力,建造核电站被视为重要的解决方案。 □阿斯塔纳时报[8]

沙特股市9月外国投资者净购买约10亿美元。 沙特官方数据显示,今年9月,外国投资者在沙特交易所的净买入金额达到39.4亿里亚尔(约合10.2亿美元),同比增长947%。今年前9个月,外国投资者的净买入额为164亿里亚尔,同比增长36%;9月外资持有沙特股票的总价值达到4,149亿里亚尔,同比增长13.39%。沙特正寻求向全球商业中心发展,吸引外资是该国“2030愿景”的关键目标之一。统计公司Statista最近报告显示,沙特股市市值为2.93万亿美元,在欧洲、中东和非洲地区排名第三。 □阿拉伯新闻报[9]

印度外汇储备维持在7,000亿美元以上的历史高位。 印度央行最新的周度数据显示,截至10月4日,印度外汇储备为7,011.8亿美元,较此前报告的历史高点(7,048.9亿美元)有所回落,结束了连续7周的上涨。印度外汇储备的变化主要由央行对外汇市场的干预以及持有的外国资产升值或贬值引起。在数据报告期间,印度卢比贬值了0.3%,主要因为股市资金流出和地缘冲突推动原油价格上涨。交易员认为,印度央行已经对外汇市场进行干预,试图维持印度卢比汇率维持在关键点位上。 □路透社[10]

03 欧洲 <<<

欧元区9月PMI下降至49.6。 根据标普全球(S&P Global)的数据,9月欧元区综合采购经理人指数(PMI)从8月的51.0下降至49.6,为今年2月以来首次低于50的枯荣线,但高于市场预计的48.9。同时,涵盖欧元区主要服务业的PMI也从8月的52.9下滑至9月的51.4。分析人士指出,欧元区服务业前景并不乐观,相关需求正在下降。与此同时,欧元区9月通胀率降至1.8%,低于欧央行2%的目标,为本月欧央行降息提供了充分依据。 □路透社[11]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