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是达叔的一篇关于职场、投资和人生的观点分享。文章探讨了医疗行业的动荡,分享了个人的职业经历、经验以及对于未来的预判。文章还谈到了如何在人际关系中处理各种问题以及对待裁员和降薪的态度。最后强调了对于追求成功需要有足够的野心和梦想,并提到容错机制的重要性。
达叔讲述了自己的职业经历,包括面对医疗行业的动荡和职场变化时的应对策略。他强调了时间自由的重要性,以及处理好与直线领导关系的重要性。
达叔强调了转型的慎重性,批评了只盯着细枝末节看而忽视全局的人。他指出在一个行业拿不到结果的人,跑到另一个所谓的新行业,拿到大结果的可能性也很低。
达叔鼓励人们要有足够的野望和对家庭有强烈的梦想,这样才能接受平庸的自己。他认为这个时代容错机制已经足够友善,我们不是受害者,而是幸存者。
这是达叔的第1553篇原创
大家好,我是达叔。
一个想
和大家一起慢慢变富的家伙。
昨晚文章,写在小号里:
从抗疫到抗议,比裁员、降薪更惨的是背刺。。
探讨某头部三甲医院的医生,被背刺了,原本说好的福利,没有足够的资源,不兑现了。
寒风中,去讨说法。
以下内容,只代表个人观点,不一定对,随便看看。
本周,有来找达叔做线下咨询的医疗从业者,沟通职场和创业的内容。
医疗问,我看了你在创业之前,去年告别职场时,专门写了一篇:
道个别。。
你在职场初期,连续不顺的时间点,有慌过么?
我现在面临医疗行业动荡,外企裁员、预算收缩、奖金降低,医院降薪,从来没这么慌过。
达叔说,我在线下见面会的时候,给大家讲过我的经历,有更多的细节。
第一,我从来没慌过。
因为达叔从踏入职场的那一天,就知道自己是要离开的,是不可能在任何一个公司里养老的。
越大的公司,越是追求效率的公司,越是如此,那些不追求效率的国企,反而有可能养老。
第二,我选工作,有一个标准,就是时间要自由,坚决不坐办公室。
只要时间自由,我就对时间有支配力,就能压缩时间,完成相同的工作量,就有时间干别的。
于是,达叔在一线做销售,就在外面做各种项目,都赚到了钱,主业和副业,能做到1:1.
第三,尽力和直线领导,处理好关系,轻易不吐槽,不闹翻。
因为最后即使裁员的时候,能不能进拿钱走人的名单,也是由他决定的。
很多人,端起碗吃饭,放下碗就骂娘,这种人是极其低级的,但却不自知,上限就很低。
达叔有没有走过弯路?
有。
比如,达叔刚入职场的时候,加入了一个阳春白雪、站在禹宙中欣呼唤爱的公司。
当时年轻,相信了三年多,一下就清醒了。
达叔当时的反思是什么?
不能卖几十块钱的普药,要去卖几千、几万的特药、肿瘤药。
然后,就加入了欧洲一个世界500强企业,卖特药和肿瘤药。
结局好么?
没到两年,产品线被卖掉了。
达叔这时才意识到,卖什么产品,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不能在一个公司里,做边缘产品。
第一家,是在转型肿瘤药志向的公司里,卖了普药,然后被裁;
第二家,是一个产品线全是普药的公司,卖了肿瘤药,又是边缘业务,产品线被卖。
最后,达叔再找工作,就只看一个标准,无论公司大小,只做核心产品,这才抓住了重点。
拿到了一个长达8年的稳定发展期,获得了职场红利。
这个逻辑,放在投资市场里,适用么?
适用。
达叔选择房产,最大的原因,就是这玩意是支柱产业,是中枢产业,是它有闪失,所有人都会来救的产业。
其他任何产品,都没有这个待遇。
比如,这既是个人的资产生命线,也是操盘者的生命线,你买到头部城市的房子,就算是自己人了,是寄生者。
看到一个新闻,一个行业资讯,一个人事变动,就问自己一个问题,这事会影响到自己么?
建立起分析框架。
比如,几个月前,某头部美资的大中华区CEO离职,他在这个岗位上,干了近20年。
达叔就和这个公司的人说,你准备一下,接下来你们要裁员了。
他信了么?
没有。
也没提前做准备。
现在,被裁掉,失业了。
多年前,达叔在职场,大中华区的集团总裁换人了。
拉着各个公司的总经理,在舞台上,聊创新,聊团结,聊相互整合资源,一起做大做强。
达叔坐在下面,一边鼓掌,一边在猜,谁会被第一个干掉,动手时间会间隔多久?
一个月后,
就有一个总经理,被以合规的名义,
扫地出门了。
又过了一个月,另一个总经理,被以明升暗降的形式,从实权岗位,转移到虚头巴脑的战略岗。
再过一年,在台上的几个总经理,几乎都被撸掉了。
热闹、团结,和谐的景象,那是表象。
几个公司,随后就是一阵阵大清洗,原本在台下鼓掌的高管们,在随后的时间里,被撤换过半。
只是,有人在鼓掌的一瞬间,就预判到了。
有的人,是单纯的鼓掌。
那就白瞎那个高管的岗位了。
任何一次重大人事调整,一定会引发一系列的人事动荡,问题是,你能抽身出来,冷静观察么?
不能。
那先死的,就算你一个。
总有人认为,自己不争不抢、不站队,安心干好自己手里的活,就不会受到影响的。
扯淡。
这是底层穷人对这个世界的想象,是错误的。
在真正的世界里,你开车在快车道上,但凡开的慢一点,都会挡着后面想要加速的车。
就有人冲你摁喇叭。
更何况,这是以山头对抗山头,以派系对抗派系的游戏,哪里是你想干就干,不想干就不干的。
形势比人强。
外人看到的大裁员,普遍都是悲情色彩的故事,事实上,都是这样么?
未必。
在一部分组织里,裁员是上下级之间,最后一次好聚好散,相互成全。
问题是,人家为啥要成全你?
这,才是问题的关键。
再比如,你刚才坐下来聊天的时候,我称呼你手里的客户是女孩子,你赶紧澄清说,不对,她四五十了。
这,就有点扯淡。
你是乙方,她是甲方。
你无论何时,都该称呼对方是女孩子,要捧着对方。
你脑海里把女性客户,还搞年龄区分,会影响你商业效率的。
本质是啥?
你追求内心的秩序,不愿意给别人提供情绪价值。
那别人,为啥要帮你,为啥要和你合作,为啥要给你利益?
在细枝末节上,过分的聪明,会影响自己的商业效率。
医疗说,我最近看了医疗行业的视频,有博主说,你之前抓住了药品的红利期尾巴,抓住了诊断的超大红利期,现在转行做房产了。
转型很快,每次都能抓到商业效率最高的时间点。
达叔说,评价不全对。
他这种评价,是格局比较小的个人意淫,没有参加过达叔的线下见面会,没有来我办公室坐过。
没听过达叔完整版的商业架构陈述,属于盲人摸象的状态。
他在职场里、在投资领域,没拿到大结果,搭建不起来更大的框架,就看不懂全貌。
误认为自己看懂了,误认为自己有了答案,这才是最害人的。
达叔长期以来,奉行一个观念,我要是研究一个人,研究一个行业,就一定要研究透,就一定要拿到第一手的资料。
不盲猜。
否则,既浪费时间,也浪费钱。
体现在人际交往里,就是找到关键人,往深处聊,人越少,信息密度越高。
有换行么?
没有。
医疗项目+自媒体链接+房产投资。
这三个赛道,自从达叔提出这个口号,就是要深耕的,每个赛道都能干一辈子,都是刚需。
人们需要健康,需要观点,需要链接,需要住宅和投资的通道。
达叔是在围绕客户的终极需求,提供相应解决方案,而不是药、器械、诊断这些细枝末节。
如果盯着细枝末节看,就跑偏了,就以为自己换行了。
换行穷三年,人到中年,是不能轻易乱跑的。
在一个行业拿不到结果的人,跑到另一个所谓的新行业,能拿到大结果的可能性,也很低。
不能天天看爽文,觉得自己在原来的行业,是怀才不遇。
怀才不遇,说的人多,真正符合的少。
绝大部分,都是过分高估自己了。
高估自己,是错的么?
不是。
在心理学的统计调研里,能客观评价自己的人,普遍都是抑郁症患者,而但凡正常点的人,都会乐观的高估自己。
达叔要链接乐观的少壮派,而不是链接一个个抑郁症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