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这种人才培养方式,浙大一院药学部在国内率先达到专科临床药师与床位配备率1:100的目标,也因此浙大一院给药学部的成绩打出满分,对药学部的发展“要人给人,要地给地”。
量化保质 拓宽药学服务领域
“现代化的诊疗团队要形成‘七师查房’模式,所谓七师是指医师、药师、护师、理疗师、康复师、疼痛管理师、心理师。”卢晓阳介绍道。站在药师角度,她认为有两点内容值得思考,“第一,我们的价值如何体现出来?第二,我们如何更好地在团队中发挥作用?”
基于医师有病历书写系统,那么药师是否也应该有药师文书的工作站?
想到此处,信息化的大门向药师敞开。
“我们根据药师工作的需要,向院长提出建立‘药师文书’软件的建议。”卢晓阳打开电脑向健康界展示药师文书工作站,整个药师文书中,包括医嘱重整、药学评估、分级监护、监护日志、重症监护、转科入科重整、患者宣教等模块,一目了然。“我们的工作量在数据统计中可以得到量化,我们每天的工作价值也能由此展现。”
通过药师文书,药师工作得到量化考核数据,并与医师、护士的工作得到无缝衔接,那么药师工作如何保质?
“‘收’‘放’之间吧。”谈到服务转型的内容,卢晓阳总结道。
“收”是指把原来分出去交给护士或者临床的职能收回来,比如建立手术药房,也叫卫星药房。
原来手术室的药都是麻醉科、手术室的护士管理,而现在应由药师管理。
“以麻醉药为例,麻醉药大多属于高危药品,而护士管理存在不规范之处。”为了保证用药安全,卢晓阳将麻醉镇痛类药物统一放到手术药房中配制,“过去每个手术间都有好多药,现在手术室基本上只有输液用药了。”而为了规范用药,药学部与麻醉科协定出三套镇痛方案,剂量根据患者需求来确定,“这样一来用药正确度将达到100%
”
。
与此类似的还有智能药柜,浙大一院将病房中的药全部放到药柜中,由药学部统一进行管理。
而“放”则是指开设药师门诊。
浙大一院的药师门诊,有特色门诊和联合门诊之分。卢晓阳介绍,特色门诊主要是针对慢病的治疗,包括移植、糖尿病、药物治疗管理等专科门诊;联合门诊主要针对疾病的预防,包括抗凝、老年病、疼痛等综合门诊,这就需要团队的协作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