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变暖加剧了高温、飓风等极端天气,这对外卖配送员等户外工作者们来说,尤其是个坏消息。在极端高温下,为中国美团、西班牙Glovo和印度Swiggy工作的外卖员们面临超时配送的罚款和巨大的健康风险,因此急于按时完成配送。更重要的是,外卖员们通常没有正式工的身份,因此得不到基本的劳动保护。
我们分析了中国一家外卖平台的数据,关注高温对外卖员工作表现、收入和健康的影响。我们观察到,高温天气推动了订单量的增加,但也导致了更多的超时配送,并给外卖员们带来了过高的健康成本。如果不采取适当的干预措施,这不仅会损害外卖员的福利,还会降低客户满意度,威胁外卖平台的可持续发展。
平台管理者和政策制定者应认识到极端天气对“零工经济”的影响,并采取预防措施
,例如优化算法,以同时满足消费者和外卖员的需求。我们的目标应该是,在维持运营效率和保护零工工作者的健康和安全之间取得平衡。
中国的餐饮外卖平台每天需要处理多达六千万份订单。注册从事配送工作的外卖员超过七百万。规模大、复杂性高让平台难以在热潮来袭时快速响应用户激增的配送需求,迫使平台依靠现有外卖员,让他们在极端高温下承接更多订单、延长工作时间。
我们与中国一家餐饮外卖平台合作,分析了其2015年的数据,包括来自上海和杭州两个主要城市的58万多份订单和1272名外卖员。通过分析,我们证实了这一假设。当时,餐饮外卖行业在中国刚刚起步,平台主要为有限的几种产品提供配送服务,这使得我们的研究能够专注于餐饮配送,而无需考虑多种产品类型所带来的复杂性。
我们发现,在两个最热的月份中(7月和8月),平均每个城市每小时的外卖订单数随着气温升高而增加:气温每升高5°C,每小时的订单量就会增加36份,相当于增加了9.6%。然后,我们用美国国家气象局的官方“热指数”来定义“热潮”:当气温被认为对户外活动产生“危险”或
“极度危险”时,我们就定义为“高温天气”或“热潮”。我们发现,当热潮来临时,相比正常天气,外卖员的工作时间延长了6%。这是因为,当室外温度极高时,消费者们不再去实体餐馆用餐,而是在外卖平台上下单。因此,这些零工工人们就不得不应对增长的订单量,长时间暴露在危险的高温下。
虽然我们很难直接从最近的数据中准确地分析出高温对外卖员造成的具体影响,但考虑到外卖行业日益激烈的竞争、加上消费者对外卖平台的依赖性增强,以及外卖员工作时间的延长,我们认为,本研究所观察到的影响如今可能会更加显著。
对于在烈日下着急送餐的外卖员们来说,这些发现意味着什么?尽管用户需求量很大,但外卖员在酷暑中赚取的额外收入与其工作量并不成正比。虽然,在高温天气中工作的外卖员每小时配送的订单量增加了9.1%,但他们的订单超时率也增加了21.8%,这是因为,增加的订单需求各异,往往分散在不同地点。订单波动性的增加,以及单一外卖员配送数量的增加,导致了更多的超时订单。减去外卖员因超时配送而受到罚款,在高温期间,他们每小时的收入仅增加了8.6%——约1元人民币,大约是市场上半瓶矿泉水的价格。
此外,由于工作时间延长以及暴露在高温下,外卖员所面临的健康风险远远超过了他们在“热潮”中所赚取的额外收入。参考以往的医学文献,我们得出结论,在我们研究的这两个月中,外卖员的健康成本可能会增加约501元人民币 。然而,考虑到外卖员经常在高温下送餐,且获得医疗保险的机会有限,他们实际的健康成本可能会更高——501元可能只是一个下限。并且,外卖员在高温下的平均额外收入也仅只有约545元人民币(我们使用外卖员这两个月里每小时的额外收入:1元人民币×8.8小时/天×62天来计算这个数字)。假设外卖员有医疗保险,那么,他们在高温天气下的额外收入勉强能够支付预估的医疗费用的下限。但这是在最好的情况下。如果没有他们医疗保险,那么,他们自费的医疗费用可能会达到1.12万元人民币,是他们高温下的额外收入的20多倍。
同时,这些隐藏的健康风险往往被外卖员们所忽视,因为短期的收入变高,他们更有可能在热潮期间接活。但从长远来看,这可能会影响外卖员的参与率和健康,导致外卖员缺勤、人员流失等问题,对平台运营提出进一步的挑战。
在极端炎热的天气下,用户需求的增加也意味着订单的波动性增加,从而导致用户的等待时间更长,超时配送更多。例如,我们的研究表明,在上海和杭州,当气温达到35°C时,配送超时的可能性几乎增加了4倍,即每4份订单中就有1份以上出现超时。而在温度较低的20°C 左右时,超时率还不到五分之一。
归根结底,这些问题最终还是要由平台来买单:
外卖员在高温天气中的表现和超时配送会损害客户满意度,影响未来的需求量。
了解这些问题是第一步:如果平台能够认识到极端高温对配送服务的影响,就可以在热潮来袭时优化路线规划,或调派更多熟悉当地环境和配送流程的经验丰富的外卖员参与配送,以减少客户的等待时间,控制普通外卖员的负担。
在路线规划方面,平台可以重点调整算法,帮助在高温下长时间工作的外卖员完成工作。比如,可以优先选择有较多阴凉区域或休息点的路线,让他们可以补充水和食物等必需品。同时,平台可以提供保护和激励措施,改善外卖员工作条件、提升他们的工作表现,并提醒他们做好防暑降温措施。此外,安排更有经验的外卖员可以缩短配送时间,提升平台整体配送服务的表现,使客户更愿意使用平台的外卖服务。
例如,在中国,美团在上海等高风险城市设置了流动服务车,为外卖员提供冰镇饮料、防晒霜和雨衣。上海市政府还设立了超过1万个服务站,在高温期间为外卖员提供避暑服务。在纽约,Grubhub与电动自行车租赁平台JOCO合作,为外卖员提供室内休息区。他们还为零工外卖员提供工伤保险,并推出了名为RapidSOS的应用程序,在极端天气和紧急情况下拨打911时,该程序可以同时发送位置信息以协助救援。而在印度,Zomato推出了“避暑所项目”(Shelter Project),为外卖员修建了配有饮用水、急救设备和其他便利设施的休息站。
除了在高温天气中为外卖员提供保护外,平台和政府还需要在政策层面做出深思熟虑的变革。而这方面的进展喜忧参半。
2022年,越南的Grab App曾试图引入“高温附加费”,但在消费者监管机构提出担忧后又取消了。另一方面,新加坡计划在2025年前出台《零工工作者法案》(Platform Workers Bill),旨在为零工工人们提供工伤赔偿和类似工会的代表权。
无论是在公司层面还是在政策保护层面,都需要进行更多的研究,来评估这些措施的有效性、对零工工人福祉的更广泛的影响,以及实施效果。
总之,尽管在极端高温天气下,外卖员有更高的订单需求,但他们却面临着更多的超时配送惩罚和更大的健康风险。随着全球变暖的加剧,从热潮到飓风,我们会面临越来越多的极端天气。面对这些挑战,外卖平台必须在运营效率和员工福祉之间寻求平衡。此外,政策制定者需要解决零工工作者在劳动保护方面的缺口。这种双管齐下的方法不仅能让劳动力更具韧性、更公平,也有助于零工经济的长期可持续发展。
苏珊·卢(Susan F. Lu) 葛润 毛文峥 | 文
苏珊·卢是普渡大学的管理学教授。她研究医疗保健管理、创新、供应链管理和人机交互。葛润是上海财经大学公共经济与管理学院经济学助理教授。他的研究重点是劳动经济学和环境经济学。毛文峥是同济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副教授。她的研究重点是实证运营管理、供应链管理和产业组织。
DeepL、ChatGPT | 译 张雨箫 | 编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