讨论题:“失去刹车”,为何要“放弃”防滞?
来自一位读者的讨论题:在A320的记忆项目“失去刹车程序”中,为什么要关掉“前轮转弯和防滞电门”?正好复习到起落架系统的相关内容,结合学习所得,尝试给出解释;未必完全正确,主要是和大家分享。
为了解答那个讨论题,我们从“刹车模式”说起。考虑在起降阶段机轮刹车有可能发生的各种工作情况。
输入到机轮刹车系统的初始指令来自:
- 自动刹车控制面板(用于自动刹车);
- 脚蹬(用于人工刹车);
- 停留刹车手柄(当以上两种方式都失效)
无论是何种输入,机轮刹车系统的最终输出都是:
- 刹车作动筒的制动(无论自动刹车还是人工刹车)
输入和输出之间的主要翻译者是两台计算机:BSCU(刹车转弯控制组件)和ABCU(备用刹车控制组件)。根据它们的组合情况,将会得到我们熟知的4种“刹车模式”:
|
刹车模式
|
计算机
|
描述
|
1
|
正常刹车
|
BSCU
|
正常情况。要求(不限于):
1、自动刹车预位(起降阶段);
2、电门必须ON;
3、液压绿系统正常。
|
2
|
备用刹车
(有防滞)
|
BSCU+ABCU
|
条件包括:
1、电门必须ON;
2
、BSC
U的“防滞
功能”可用;
3、
液压黄系统正常。
|
3
|
备用刹车
(无防滞)
|
ABCU
|
关闭电门,可以
主动
进入此模式
|
4
|
停留刹车
|
不依赖计算机
|
当然有计算机也无妨
|
这里的“电门”,指的是“前轮转弯和防滞电门”,它位于机长侧ND的右边,时钟的上方,它是“自动刹车控制面板”的一部分。
不难发现“失去刹车程序”涉及到了以上第1、3、4种模式。一会儿我们将看到
上述4种模式其实是逐次降级的
,而我们的讨论题也就变成了:
为什么在“失去刹车”的紧急情况下,记忆项目似乎跳过了第2种模式,
而要求主动降级到第3种模式?
这需要说到BSCU的功能。那个电门名为“前轮转弯和防滞电门”,暗示了BSCU既管理前轮,也管理主轮。在管理主轮时,它有两个相对独立的职能:自动刹车、防滞刹车。
职能上的相对独立,是由硬件上的相对独立来保证的。粗略地讲,BSCU内部有两个通道(channel),每个通道有2个“电路卡”(lane),分别执行“自动刹车”和“防滞刹车”的职能。
如果BSCU仅有1个通道部分或者完全失效,正常的那个通道将接管控制,此时飞机仍处于正常刹车模式(
第1模式
)。而如果剩余的这个通道中的“自动刹车”电路卡也失效了,结果将是这个ECAM告警/程序:
BRAKES
AUTO BRK FAULT
。
这时候,BSCU的状态相当于是只剩下“四分之一条命”了。这四分之一将和ABCU协作共同管理机轮制动,但是ABCU是主要管理者,它调用BSCU仅剩下的1个“防滞刹车”电路卡来实现防滞功能。
不难看到,这时候机轮刹车系统已经切换到了
第2模式
——备用刹车(有防滞)。飞行员应该做什么呢?只是“哦我知道了”(Crew awareness)?当然不是,在进近阶段就会发现自动刹车无法预位,因此准备好落地之后使用人工刹车吧!
此时要不要顺带琢磨一下:防滞刹车会不会也坏了啊?一般来说,不必怀疑A320的判断能力,如果防滞也坏了,那么会出现这样的提示:
BRAKES
A/SKID N/WS FAULT OR A/SKID N/WS OFF
。
这个ECAM告警/程序通常是
第3模式
的标志。在意识到减速率不正常时,你的第一反应是用第2模式的要求去应对第1模式,但同时也要有“以防万一”的心理准备,为此,在平常就得熟悉那个记忆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