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厦门市消保委
宣传法律法规,提供消费资讯,发布维权动态,引导理性消费
51好读  ›  专栏  ›  厦门市消保委

警惕土豆中的“隐藏杀手”!用实验说话→

厦门市消保委  · 公众号  ·  · 2025-01-17 18:05

主要观点总结

本文主要介绍了关于土豆发芽后是否能吃的问题,以及土豆中龙葵素含量的情况。针对这一问题,厦门市市场监管局进行了专项抽检。文章详细阐述了发芽土豆中龙葵素的含量变化,以及不同部位龙葵素的含量差异。同时,也介绍了如何降低土豆中龙葵素的方法以及储存土豆的注意事项。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土豆发芽后含有龙葵素,可能引起中毒。

龙葵素主要分布在发芽部位,其含量随着时间和不同部位的变化而变化。

关键观点2: 发芽土豆不同部位的龙葵素含量差异显著。

芽眼中的龙葵素含量最高,距离芽眼越远含量越低。不发芽部位的龙葵素含量相对较低且稳定。

关键观点3: 冷水浸泡和加醋烹饪可以降低土豆中的龙葵素含量。

通过加工过程中的处理,可以有效减少龙葵素的摄入风险。

关键观点4: 储存土豆时需要注意通风,避免日光照射和潮湿环境。

不建议将土豆放在冰箱中储存,以避免霉变腐烂。


正文

土豆泥、薯条、

醋溜土豆丝、土豆炖牛腩……

土豆是老少皆爱的餐桌主角

但土豆在厦门这样湿度较高的环境中

容易发芽

发芽的土豆能吃吗?

有的人会把发芽土豆

挖去一部分继续吃

这样安全吗?


回应百姓关注

开展专项抽检



厦门市市场监管局开展 土豆块茎食用安全性专项研究性抽检 ,研究观察新鲜土豆和发芽土豆的龙葵素含量差别、变化,用数据说话。



老规矩,先说结论


发芽土豆之所以会引起中毒,主要是因为其成分中含有一种叫 龙葵素 的毒素。

通常情况下,新鲜土豆中龙葵素含量比较低,不会导致中毒。土豆发芽后,龙葵素会大量增加,当含量达到一定数值,食入后对人体黏膜有腐蚀性,对中枢系统有麻痹作用,能破坏血液中的红细胞,甚至引起脑组织充血,发生中毒。

龙葵素 在0.10~0.15 g/kg区间,食用有明显的苦味;大于0.20g/kg,可能导致死亡



是否只有发芽的土豆才有龙葵素?


用实验说话

先说答案:不是

发芽土豆中到底哪些部分算发芽部位?

目前国标和文献对土豆发芽部位和不发芽部位没有明确定义。

所以我们决定.......


抽取3批次土豆,用自封袋包住并扎洞,放置室温,模拟发芽过程。

待发芽后,以芽眼为中心,分别切取离芽眼1cm、2cm、3cm、4cm、5cm的块茎进行龙葵素含量测定。






根据研究数据,将土豆分为4部分:芽、发芽部位、过渡部位和不发芽部位。



“芽”



01

即芽眼

“发芽部位”



02

距芽1cm内,其龙葵素含量是不发芽部位的5倍左右;

“过渡部位”



03

距离芽1~2cm部位,其龙葵素含量是不发芽部位的2倍左右。这个含量远远低于发芽部位,且高于不发芽部位,如果食用可能存在安全隐患,所以将它定义为过渡部位。

“不发芽部位”



04

距离芽2cm外,龙葵素含量明显偏低且基本稳定。




研究发芽土豆不同部位

龙葵素含量变化情况


再抽取3批次新鲜土豆,分别命名为土豆1号、土豆2号、土豆3号。


用同样方法模拟发芽过程,分别在第15、30、60天测定芽、发芽部位、不发芽部位龙葵素含量,研究土豆发芽过程中不同部位龙葵素变化情况。



结果如何?

1、随时间增长,不发芽部位、发芽部位的龙葵素含量呈缓慢下降趋势;芽中龙葵素含量呈先升后降趋势。

2、 在整个发芽过程,芽的龙葵素含量始终远高于0.20g/kg,误食发芽土豆的芽容易引起中毒

3、在整个发芽过程,芽的龙葵素含量是不发芽部位的49.9~197倍,发芽部位龙葵素含量是不发芽部位的1.08~4.48倍,

4、在整个发芽过程,不发芽部位龙葵素含量相对稳定,明显低于0.20g/kg。



50批次新鲜、发芽土豆龙葵素含量

与上述研究数据比较




我们在流通环节的农贸市场、批发市场、超市、生鲜店、蔬菜店、小摊贩等,抽检新鲜土豆共计50批次。

采样后立即测定龙葵素含量。放置1~2个月待土豆发芽后,再分别测定发芽部位、不发芽部位龙葵素含量,以研究新鲜土豆、发芽土豆的不同部位中龙葵素含量差异。



结果如何?

1、各批次新鲜土豆的龙葵素含量均明显低于0.20g/kg。

2、土豆发芽过程中,不发芽部位龙葵素含量保持相对稳定,与新鲜土豆含量基本一致。

3、 发芽部位龙葵素含量是不发芽部位的1.57~10.1倍。




如何降低土豆中龙葵素含量?

冷水浸泡、加醋烹饪

都能降低

但需要注意的是:

常规方式很难有效破坏龙葵素

所以当土豆发芽或皮肉变绿时

请勿食用!!!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