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文献和生活都在这里打卡吧
每天阅读一篇论文并不定期分享生活,坚持不下来是小狗!汪!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每日人物  ·  中产的保温杯,比iPhone还小了? ·  10 小时前  
南方人物周刊  ·  “躺平”不只是摆烂:16个月自驾79城,挖掘 ... ·  2 天前  
人物  ·  中年后,我还有哭的自由吗? ·  2 天前  
南方人物周刊  ·  林小英 关注“中下部分的学生” | ...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文献和生活都在这里打卡吧

(2024.03.22)【经济学动态】地方政府财政科技支出预算的收入效应与替代效应

文献和生活都在这里打卡吧  · 公众号  ·  · 2024-03-22 18:43

正文

文章从收入效应与替代效应两个角度构建了地方政府财政收入影响财政科技支出预算的理论分析框架,将“撤县设区”作为影响财政收入的外生冲击,使用PSM-多时点DID和夏普利值分解法验证了两个效应的存在,并对其进行定量分解

1. 理论框架与研究假说

(1)理论框架

财政科技支出的收入效应 指的是 财政收入的变化对财政科技支出金额变动的直接影响 替代效应 指的是 财政收入总量变化会影响各财政支出项目的产出弹性,产出弹性更大的支出项目占财政总支出的比重增加,影响财政科技支出占财政总支出的比重 。文章认为,在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减少时,财政科技支出将同时受到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影响,最终导致财政科技支出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比重的下降,具体影响路径见图1。

然后作者通过理论模型发现,若财政科技支出受收入效应影响,则财政收入的减少会导致财政科技支出金额减少;若财政科技支出受替代效应影响,则财政收入的减少会导致财政科技支出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比重减少。因此,通过研究财政收入变动对财政科技支出及其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比重的影响,就可以验证财政科技支出是否受到收入效应与替代效应的影响。

(2)制度背景与研究假说

①影响财政科技支出的收入效应

财政收入变动会对财政科技支出产生直接影响,这是因为地方政府的财政科技支出自主权具有一定限制。我国国家层面的法律法规和地方政府出台的相关条例均表明财政科技支出属于挂钩预算,与一个地区的国内生产总值和财政收入密切相关。《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 2006—2020 年)》(国发〔 2005 44 号)规定,地方各级政府在预算编制和执行中要体现《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进步法》要求的法定增长,保证科技经费增长幅度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长幅度。在中央文件的指导下,各省也规定了财政科技支出的挂钩要求。各地级市需要在国家及省级政府的指导下安排财政科技支出,财政科技支出自主权受到限制。由于财政科技支出与财政收入挂钩明显,因此,当财政收入减少时,地级市的财政科技支出在达到法律法规要求指标的前提下,可能相应降低。基于上述理论路径提出假说 1

  • 假说1 财政科技支出的变动受收入效应驱动,财政收入的减少将导致财政科技支出下降

②影响财政科技支出预算的替代效应

虽然地方政府财政科技支出与财政收入挂钩,但仍有一定的自主权,这是替代效应存在的前提。民生保障建设是有效回应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推动共同富裕的重要组成部分,逐渐成为我国预算安排的优先项。我国民生支出分为 与民生直接相关的支出 (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和就业、住房保障、文化等)和“与民生密切相关的支出”(科技、节能环保、城乡社区事务、农业水利、交通运输、商业服务业、国土资源气象、粮油物资储备等)。“与民生直接相关的支出”相对于财政科技支出等“与民生密切相关的支出”而言,具有更加直接的基本民生保障作用,在支出预算安排中拥有更高的优先级。地方财政状况不佳时,地方政府会优先保障基本民生,财政科技支出的优先顺序靠后,将受到“与民生直接相关的支出”的替代。在上述两方面替代效应的作用下,本文提出假说 2

  • 假说2 财政科技支出的变动受替代效应驱动,财政收入减少时财政科技支出会受到刚性更大的支出的替代,导致财政科技支出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比例下降

③收入效应与替代效应的定量分解

对于不同类型的城市,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的大小可能也存在差异。首先,经济发展水平可能影响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需要高水平的科技创新作为支撑,在经济水平较高的城市中科技投入拥有更高的优先级,财政科技支出调整将主要由收入效应驱动,受到替代效应的影响较小。而对于经济水平较低的城市而言,基础建设投资是公共支出的重点,科技投入在预算安排中的顺序更加靠后,财政科技支出预算调整主要由替代效应驱动。其次,区域内发展不平衡程度也会影响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对于发展不平衡程度较高的城市而言,市区集中了大部分的财力,区县之间存在更加严重的经济失衡和公共品供给失衡问题。当财政收入下降时,面临基本民生保障问题的人口比例更高,更加迫切地要求地方政府保障基本民生需求,财政科技支出更有可能受到教育支出、社会保障支出等 与民生直接相关的支出 的挤占,财政科技支出受替代效应的影响更大。基于上述分析,提出假说 3

  • 假说3 财政科技支出的收入效应与替代效应存在时间上的动态变化和地区上的异质性

  • 假说3a 替代效应将随时间呈现动态下降趋势,收入效应将呈动态上升趋势

  • 假说3b 替代效应在经济水平较低、区域内发展不平衡程度较高的城市中更大;收入效应在经济水平较高、区域内发展不平衡程度较低的城市中更大

2. 数据说明和估计策略

(1)数据说明

在中央指导下推行的“撤县设区”不受地级市政府的财政支出结构影响,且对地级市政府的支出行为具有外生性。“撤县设区”对地方财政收入存在正反两方面的影响:一方面,地级市政府通过“撤县设区”能够巩固对县域资源的控制权,进而可能通过整合区域资源、提高经济规模的集中度等方式增加财政收入;另一方面,对于经历了“撤县设区”的市辖区而言,由县到区的转变弱化了市辖区的管理自主权,削弱了市辖区政府的税收激励,从而对市辖区的财政收入产生负面影响,并最终导致地级市财政收入减少。“撤县设区”对地方财政收入的负面影响机制起主要作用,最终表现为地方财政收入的减少。综上, 撤县设区 能够作为研究财政收入对地方政府财政科技支出影响的准自然实验。

根据第二部分的分析,本文的实证部分将考察财政收入总额变动对各项财政支出总额及其占比的影响。除了使用地级市的财政科技支出,还同时选择财政社会保障支出和财政教育支出作为“与民生直接相关的支出”的衡量指标,并选用城市维护建设支出作为经济建设支出的衡量指标进行对比分析。其中,地级市的财政科技支出、财政教育支出和城市维护建设费用支出数据来源于《中国城市统计年鉴》,财政社会保障支出数据来自于环亚经济数据库( CEIC )。其余经济数据也均来源于《中国城市统计年鉴》 ,撤县设区 数据手动整理自中国行政区划网。样本范围为 2010—2018 年全国 262 个城市的非平衡面板,样本期内共 71 个城市进行了

(2)实证策略

使用 PSM- 多时点 DID 的方法构造本文的估计策略,具体如图 4 所示。文章基于《市辖区设置标准(征求意见稿)》的相关要求,选择 GDP 、人均 GDP 、第二三产业产值占 GDP 比重、财政收入、固定资产投资、就业人数、城市总人口、非农人口、互联网使用人数、工业用电量等 10 个指标作为 PSM- 多时点 DID 的匹配协变量。其中城市总人口、非农人口、 GDP 、财政收入、第二三产业产值占比、人均 GDP 用于衡量市域经济发展水平与 撤县设区 条件的符合程度,固定资产投资、就业人数、互联网使用人数、工业用电量用于更加精确地衡量城市化水平。基准回归方程如式( 21 )所示:

(3)分解方法

使用基于回归方程的夏普利值分解法对地级市财政科技支出的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进行分解。

3. 收入效应与替代效应的验证

(1)描述性证据
文章首先分别报告了财政科技支出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比重和财政教育支出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比重各自与财政收入的相关性。发现,财政科技支出与财政收入的挂钩更加明显。

然后进行了平行趋势检验,模型满足平行趋势假定,在“撤县设区”改革发生后 1 年起,财政科技支出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比重在 95% 的水平上显著降低,且随着政策实施时长的推移,政策效果越来越明显。

(2)基准回归结果

文章首先对“撤县设区”导致的地级市经济和财政运行变化进行确认,结果如表4所示。由表4可知, “撤县设区”改革均会显著减少地级市的GDP、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和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对地级市的经济状况造成了负面冲击,财政收入和财政支出相应减少

接着,使用财政科技支出、财政社会保障支出、财政教育支出和城市维护建设支出金额作为被解释变量,验证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的存在,结果如表5列(1)—(4)所示。从回归系数的方向和显著性来看, 撤县设区”对财政科技支出、财政教育支出和财政社会保障支出均有显著的负向影响,而对城市维护建设支出没有显著影响 。表5的结果说明了财政科技支出的变动受到财政收入变动的收入效应驱动,印证了假说1。此外,表5的列(5)—(7)显示, 当财政收入减少时,财政科技支出相对于城市维护建设支出、财政教育支出和财政社会保障支出而言,规模均有所下降。此外,列(7)的系数绝对值最大,显著性最高 ,经济建设类支出对财政科技支出的替代效应最大。

进一步地,使用财政科技支出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比重作为被解释变量,检验在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的共同作用下,财政科技支出相对规模的变化,并以财政社会保障支出、财政教育支出以及城市维护建设支出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比重为被解释变量进行对比。由表6列(1)的结果可知, “撤县设区”改革对财政科技支出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比重的影响系数为-0.003,且在95%水平上显著 。而从表6列(2)—(4)的结果可知, “撤县设区”改革对其他三类支出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比重的影响系数均不显著。在收入效应与替代效应的共同作用下,财政科技支出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比重出现下降 ,假说2得以验证。

(3)稳健性检验

包括:对 PSM 匹配方法进行调整;针对“撤县设区”的政策特点进行了稳健性检验。

(4)证伪性检验

包括:安慰剂检验;置换检验。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