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学术中国
“见证学术力量 锻造学术精神”——关注“学术中国”,即时获取最新学术信息!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PaperWeekly  ·  NeurIPS 2024 | ... ·  2 天前  
实验万事屋  ·  还指望那些所谓的“SCI套路”,能让你发10 ... ·  昨天  
社会学理论大缸  ·  哈佛大学老师:写论文,谋篇布局的能力太重要了! ·  3 天前  
社会学理论大缸  ·  福柯的“生命政治”理论:三种国际前沿研究 ·  6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学术中国

你有权力按照自己的意愿去生活

学术中国  · 公众号  · 科研  · 2017-02-24 12:17

正文

来源|学术中国(ID:xueshuzhongguo)原创

作者 | 爽歪歪    编辑:学妹


▲人生处女作就惊艳了全世界


郭婧的前半生和中国太多小孩一样,考上天津美术学院,起先她想学油画专业,但家人说“成为画家,整个家庭都要冒很大风险”,于是郭婧改学雕塑;总算熬到毕业,毕业作品她想给作家三毛塑像,却因为颓废自由,老师不同意,于是改塑“健康向上”的张爱玲;毕业后,听从父母安排,郭婧进入塘沽一家建筑公司,整天端着茶杯,观摩欣赏那些方正规整、缀满数据的工程图纸。


▲郭婧的毕业作品因三毛太过飘逸洒脱而被否定


然而,那种一下就能看到老的恐慌以及对画画的由衷向往还是让她在几个月后痛下决心,辞掉工作进入帝都北京。


最初,她在一家网游公司做设计,画比例夸张的武侠人物和道具。尽管内容不怎么有趣,但总算能和自己心爱的画画“相濡以沫”了,那时郭婧的要求也很简单:只要和画画相关,能养活自己就行。然而,在三年工作中, “不知道以后要干什么”,“ 我还能不能画出心中所想”之类命题一直困扰着她。终于,带着想看看外面世界的忐忑与憧憬,郭靖辗转来到了新加坡。


想必刚去新加坡时,郭婧心中也会有几分惶惑不安


她在新加坡参与了欧美和日本的一些动画项目,公司为了让投资人满意,流行显然比原创更受追捧。郭婧希望有机会按照自己的思路绘画,结果分到的任务越来越少。


在完成日本动画“翡翠森林狼与羊”TV版角色设计后,郭婧内心的心潮澎湃再也按耐不住,她决心放下一切,按自己的意愿创造一个人物,讲述自己的故事。


“翡翠森林狼与羊”的角色设计很“郭婧”


于是,2012年年底,郭婧“衣锦还乡”,当她敲开太原双塔西街父母家的房门时,面对一脸错愕的父亲,她只说了一句:我要为自己活一次


2012年年底,郭婧再次回到了画中这个最熟悉的地方


在梦中,郭婧常想起六七岁时的一次走失。她一个人坐在去外婆家的25路电车上,睡着了,醒来后,车厢里早已空无一人,她赶紧下车,朝反方向一边哭一边跑,身上背着书包和呼啦圈,横冲直撞、心急如焚地寻找通向外婆家的岔道口。


想必当时迷路的郭婧,也像画中的女孩一样伤心不已


动笔前,郭婧给自己定下一个目标:如果自己的作品能让一个人看完掉下一滴眼泪就值了。


在之后的一年半里,她每天8点准时起床,笔耕不辍到11点,不出门、不见人、不聚会。在此期间,她经历着万千的劝说嘲讽和议论纷纷,但郭婧岿然不动。


尽管创作艰辛,但绘画流畅时,想必郭婧也会有如画中一样短暂惬意的时刻


郭婧完全沉浸在自己的创作中:小女孩在迷路后被抛进一片森林,就在痛哭流涕之际,她遇到了一只麋鹿,后者让女孩坐上自己的犄角,踩着树叶铺就的天梯来到云朵间,开始了“天马行空”得恣意翱翔。俩人邂逅了住在云层里的海豹,后又一起被鲸鱼吞进肚中。然而,突如其来的一道闪电倏忽形成一条深悠宽阔的隧道,三人由此“鲸口脱险”。


女孩和海豹一见如故


最终,海豹被妈妈接走,小女孩虽然失落却无计可施,毕竟独生子女一代无论跟朋友玩得多么尽兴,最后都要各自回家。而麋鹿在送女孩踏上归途后,也要与之就此告别。麋鹿目送女孩逐渐走远,慢慢消失在一片茫茫夜色中,小女孩不住向麋鹿挥手,内心的不舍溢于言表,而此时的郭婧也早已泪流满面。


女孩永远都不会忘记:那只生命里不经意间出现的麋鹿


整本书黑白素描,没有一个字,打了五六版草稿,最后形成112页精致书稿,尽管郭婧向多家出版社毛遂自荐,但起初并没有任何机构愿意与她接洽。


辗转反复,后来,通过一位朋友的关系,郭婧在一个网站上认识了一个英国经纪人。通过她,画稿被送到了企鹅兰登书屋——全世界最大的出版集团。


很快,郭婧的画作在美国出版,书名“The Only Child”,剑指这是一个小孩的一天,也是所有中国小孩的一天。同年底,这个故事荣获2015年《纽约时报》“十佳儿童绘本”奖,这是自1952年以来,第一位获此殊荣的华人


“独生小孩”的创作者郭婧


纵观郭婧34年人生迁徙,心底的渴望终究战胜了一切踟蹰懦弱,带领她跨出既定生活轨际,冲出国门,最终将在脑海里盘旋多日的故事画进了千家万户的灵魂深处。郭婧是幸运的,她在“回家的岔道口处”找到了正确的方向。然而,那些无数像曾经郭婧的小孩又该如何蜕变呢,抑或我们的教育能否帮他们更好蜕变呢?


➤注:文中图片均来自网络

学妹(微信号:xuemei700) ,媒体转载请联系学妹要授权

·

·

·

END


l 后台回复关键词查看相应文章 l


论文排版    红黑榜    未来简史    没有抱负博士生    教师挖角之争    梦想    开题报告    页码设置    毕业论文    论文写作   科研必备    阅读技巧     英文科研写作    国家社科基金  



▼《哈佛中国史》写给大家的全新中国通史,点击“阅读原文”可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