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Clinic門诊新视野
心血管领域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德大器械注册与临床  ·  【最新通知】飞检后注销注册证!!委托生产企业 ... ·  4 天前  
医学界  ·  他,三甲医院科主任,鲁菜二级厨师 ·  5 天前  
医学影像沙龙  ·  记住!放射科的每个摆位,都有他特殊的意义! ·  1 周前  
51好读  ›  专栏  ›  Clinic門诊新视野

CIC 2017丨马长生:心房颤动的强化管理与预防

Clinic門诊新视野  · 公众号  · 医学  · 2017-09-09 21:14

正文

   CIC 2017

  中国 西安


心房颤动(以下简称“房颤”)是临床最常见的持续性心律失常,其发病率随着年龄的增加而逐渐上升。房颤管理一直是心律失常研究领域的重点和难点。《2016 ESC/EACTS房颤管理指南》在2012年ESC房颤管理指南更新的基础上,汇总了近些年来重要的循证医学证据,首次提出了以患者为中心的综合管理模式,旨在为房颤的临床评估和管理提供全面综合的指导意见。其中,房颤强化管理主要表现在抗凝治疗、导管消融等方面。

2017年9月8日,2017长安国际心血管病论坛(CIC 2017)期间,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马长生教授在会上以“心房颤动的强化管理和预防”为题,结合相关临床数据和指南,分析了我国房颤防治现状及综合管理策略,并表示房颤是一种可以预防的疾病。


一、房颤抗凝治疗现状不容乐观


参照美国医保数据库十五年(1992~2007年)的数据分析,华法林应用率显著增加,缺血性卒中率下降,而出血性卒中率未显著增加。然而,在应用华法林后,若INR(2.0~3.0)控制不佳,将导致卒中风险升高。2014年公布于Circulation杂志的RELY房颤登记研究显示,全球平均INR达标率为50.3%,而中国仅为35%。研究表明,30%接受华法林治疗的房颤患者1年内停药,并且华法林停药率逐年增高。


NCDR PINNACLE房颤队列注册研究反映出美国房颤患者抗凝治疗趋势。研究纳入655,000例(CHA2DS2-VASc>1分)房颤患者,2008年~2014年间美国房颤患者的整体抗凝治疗比例增加,但华法林应用率明显降低,新型口服抗凝药(NOACs)应用率显著升高。反映2011年~2014年真实世界房颤抗栓治疗现状的GLORIA-AF Ⅱ 期注册研究(n=15,092)显示,欧洲口服抗凝药应用率高达90.1%(华法林37.8%,NOACs 52.3%),而亚洲仅为55.2%(华法林27.5%,NOACs 27.7%),低于欧洲、北美、拉美及非洲/中东地区。


二、亚洲人应用NOACs更为安全有效?


RELY(达比加群)、ROCKET AF(利伐沙班)、ARISTOTLE(阿哌沙班)、ENGAGE AF-TIMI 48(艾多沙班)四项随机对照试验(RCTs)证实了NOACs预防房颤卒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2014年,Lancet杂志发表的一项研究证实,NOACs可减少房颤患者19%的卒中/血栓栓塞风险,减少50%的颅内出血风险。《2016 ESC/EACTS房颤管理指南》指出,当适用于NOACs作为房颤起始初始抗凝治疗时,优先推荐NOACs而非维生素K拮抗剂(VKA)(Ⅰ,A)。同时,不单独使用抗血小板药物预防卒中(Ⅲ,B)。


中国房颤注册研究(CHINA-AF)发现,我国房颤患者的抗血小板药物治疗比例高于抗凝比例;中国不同医院抗凝治疗率差异大,但整体而言三级医院的抗凝治疗率高于非三级医院。2011年8月至2014年8月的数据显示,不同时间横断面的房颤患者抗凝治疗率逐渐提高,由最初的30.2%逐渐增加至后来的60%左右。


三、左心耳封堵缺乏长期预后数据


相关数据显示,约25%房颤患者因药物不良反应而停药。对于不得不停药的患者,预防卒中的另一种选择是左心耳封堵。虽然目前还缺乏足够证据证明左心耳封堵的优越性,但左心耳干预治疗预防卒中已写入指南。指南对左心耳封堵的推荐见表1。


表1. 左心耳干预治疗预防卒中指南推荐


四、房颤导管消融术后应不应该停用抗凝药?


国内外多项试验提示,导管消融可降低房颤患者卒中率和死亡率。同时,导管消融可改善心衰合并房颤患者的心功能及预后。近年来,欧洲及美国指南对房颤导管消融的推荐见表2。


表2. 相关指南对导管消融的推荐


相关指南强调,房颤导管消融术后不应停用抗凝药。《2012 HRS/EHRA/ ECAS房颤导管和外科消融专家共识》不建议CHADS2或CHA2DS2-VASC评分≥2分患者术后停止抗凝。《2014 AHA/ACC/HRS房颤患者管理指南》不推荐单纯以避免抗凝治疗为目的的导管消融以维持窦性心律(Ⅲ,C)。《2016 ESC房颤管理指南》指出,对于卒中高危患者,即使消融术后维持窦性心律,仍应接受口服抗凝药治疗(Ⅱa,C)。


五、房颤卒中之外的心血管风险更高


一项纳入186,461例65岁以上新诊断房颤患者的研究,随访5年发现比卒中(7.1%)风险更高的是死亡(48.8%)以及心衰(13.7%)。研究资料显示,永久性房颤并发症死亡率高于非永久性房颤。RELY房颤注册研究随访1年表明,心衰死亡占30%,卒中死亡占8%。这说明在正常抗凝的前提下,房颤患者主要由于心衰和动脉粥样硬化疾病而死亡,这也是需要强化合并危险因素治疗的原因。ORBIT-AF研究表明,房颤心血管合并症的治疗不足。CHINA-AF研究显示,67.4%患者需要服用他汀类药物,而实际上仅有50%~60%左右的患者接受他汀治疗,这说明我国房颤患者他汀应用严重不足。


六、房颤是一种可以预防的疾病么?


马长生教授团队2017年在JACC杂志上发表了一篇题为“Is Atrial Fibrillation a Preventable Disease?(心房纤颤是一种可预防的疾病吗?)”的综述,认为房颤是一种可以预防的疾病。文章中指出,通过增加运动、改善生活方式、控制血糖和血压、改善血脂等综合管理,可明显减少房颤的发生率,见图1。


图1. 房颤危险因素管理




END

本文内容为《门诊》杂志原创内容 转载须经授权并请注明出处。

门诊新视野 微信号:ClinicMZ

《门诊》杂志官方微信

长按,识别二维码,加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