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古典文献学微刊
多聞闕疑,無徵不信,辨章學術,考鏡源流。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墨香中华  ·  十句话 凝聚中国精神 ·  昨天  
古典文献学微刊  ·  新书 | ... ·  昨天  
墨香中华  ·  有趣,才配得上世间一切美好 ·  6 天前  
墨香中华  ·  言宜慢,心宜善 ·  1 周前  
51好读  ›  专栏  ›  古典文献学微刊

新书 | 《苏雪林未刊日记(1934年、1936年)》出版

古典文献学微刊  · 公众号  · 传统文化  · 2024-10-01 19:41

正文

《苏雪林未刊日记(1934年、1936年)》
苏雪林撰;周荣主编,戚慧副主编
出版社: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4年10月

定价:3600.00元(全4册)

ISBN:978-7-5598-6824-4

作者及主编简介


苏雪林(1897—1999),安徽太平县永丰乡岭下村人,1897年3月26日生于浙江瑞安,原名苏小梅,后改名苏梅,字雪林,曾用名瑞奴、瑞庐、小妹,笔名有苏筱梅、绿漪、灵芬、老梅等。1919年,升入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学校国文系。1921年,留学法国,先后在里昂中法大学、里昂国立美术学院学习。1925年回国,曾任教于苏州景海女子师范学校、东吴大学、沪江大学、振华女校、省立安徽大学。1931年8月起,执教于国立武汉大学文学院,她在武大任教达18年之久,与袁昌英、凌叔华并称为“珞珈三女杰”。1949年,赴香港,任职真理学会编辑。1950年再次赴法,在法国巴黎大学、法兰西学院进修。1952年起,任教于台湾省立师范学院、成功大学。苏雪林的一生著述颇丰,包含散文、小说、诗歌、戏剧、翻译、绘画、文艺批评、学术专著等几十种著作。

周荣,历史学博士。现为武汉大学古籍保护暨文献修复研究中心、武汉大学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研究员,武汉大学图书馆古籍保护中心主任,历史学院研究生导师。

戚慧,安徽宿州人。文学博士。著有《袁昌英年谱》(合著)。在《新文学史料》《现代中文学刊》《现代中国文化与文学》《中国社会科学报》等报刊上发表论文多篇。

内容简介


苏雪林自述从1927年开始写日记,未曾中断。迄今为止,已出版的苏雪林日记有《苏雪林作品集·日记卷》(15册)和《苏雪林作品集·日记补遗》(1册)。但这些日记始于1948年10月1日,而其早年日记由于战乱和屡次迁居,大都散佚了。

武汉大学图书馆所藏两本苏雪林日记,为苏雪林民国二十三年(1934)和民国二十五年(1936)所记。1934年日记用毛笔书写,1936年日记则用蓝色或黑色硬笔书写。这两本日记体例基本一致,自1月1日记至12月31日,间有漏记。日记的主要内容涵盖了苏雪林的写作、教学、研究、读书、交游及日常生活等多个方面,较为真实地反映了她独特的人生。日记中涉及鲁迅、胡适、徐志摩、田汉、茅盾、沈从文、巴金、郁达夫等众多新文学名家及其作品,与她往来的朋友有袁昌英、凌叔华、陈源、冯沅君、王云五、萧乾、李小峰、赵景深、林语堂、施蛰存等,无疑是了解苏雪林乃至当时文学界的重要文献。同时,作为一种个人化、私密性文类,日记所具有的独特的史料价值亦为其他文献所无法替代。

本次出版,采取图文左右对照的方式,先灰度影印日记正文原稿,再附以点校文字。日记中涉及的人物、事件、作品、报刊等,择要加注说明。这两本日记后面还附有苏雪林存款记录、书籍目录、通讯录、借书记录、收支记录等,这些对于名人故居考证、城市史、社会经济史、日常生活史等方面的研究都是极难得的一手资料,编者也将这些内容整理成表格,作为“附录”,以便学界使用。

目录


第一册

民国二十三年(1934)日记(一月至五月)

第二册

民国二十三年(1934)日记(七月至十二月)

第三册

民国二十五年(1936)日记(一月至六月)

第四册

民国二十五年(1936)日记(七月至十二月)

附录

后记

后记


苏雪林在20世纪30年代的两本日记在特定的因缘条件下遗存在武汉大学图书馆,其中1934年日记用毛笔书写,1936年日记用蓝色和黑色硬笔书写,字迹秀丽飘逸,却也笔走龙蛇,并不容易辨认。这两本日记记载了她在珞珈山教研、交游和生活的点点滴滴,无疑是研究这一时代的重要史料。由于这两本日记的利用涉及版权,图书馆在编目系统中并没有公布它们,但闻风而至的读者依然不少。于是图书馆领导针对这两本日记的阅读利用出台了一项规定:凡来借阅这两本《苏雪林日记》者,只能在古籍阅览室就室阅览,所摘录内容须经图书管理员检查后方可离室。而事实上,在现今的学术环境下,能耐心坐在阅览室读书和摘抄的读者微乎其微,加之略显潦草的手写体并不好识读,前来借阅的读者总是想方设法偷拍和复制日记的内容,这样就导致各种复制的日记图片在坊间流传。图书馆领导意识到这种状态对于研究者和图书管理者都不利,两利的办法是将日记整理、审订后经正规渠道出版。

然而,整理出版《苏雪林日记》谈何容易,首先面临的是版权问题。苏雪林没有子嗣,20世纪50年代后长期定居台湾省,要整理她的日记,必须得联系她的旁系血亲。其次是谁来整理的问题。对《苏雪林日记》感兴趣的人虽然很多,但并不是所有人都适合做整理工作。苏雪林的日记皆以行草和繁体字写成,内容涉及20世纪30年代的国际形势、政局、学者、作家和新旧文学作品,较理想的整理者得同时具备书法、近代史、文学史和现代文学等方面的素养,且愿意花时间和精力做整理工作。按现有的学术考评机制,整理成果都要打折评分,日记的整理其实是一项费力不讨好的事情。几年来,在捧读《苏雪林日记》时,我好几次萌生整理的冲动,但终因上述各种顾虑,加之时间、精力有限,遂又打消了念头。基于种种客观原因和不确定因素,尽管图书馆的几任馆长和分管领导都很想促成《苏雪林日记》的整理出版,但一直没能玉成其事。

“有心栽花花不发,无心插柳柳成荫。”2022年11月,三次偶然的交谈把整理工作顺利提上日程。当时正值疫情管控时期,校园里的人很少,学校食堂也不让堂食,大家买好饭后找地方自行解决。我拎着饭盒走到旧图书馆门口,看见戚慧博士正倚在门边的石栏上吃饭,我也过去借用了这个宽敞的“饭桌”,边吃边聊民国时期武汉大学的一些人和事,自然便谈到了《苏雪林日记》。戚慧表示,如果有机会,她愿意把苏雪林相关的文献都整理出来,不言代价和回报,只求便于对苏雪林有兴趣的学人和读者。她的话使我顿觉自惭形秽,我意识到患得患失是很难做成一件事情的,于是又重新燃起了整理《苏雪林日记》的热情,并与戚慧约定,如果整理,就邀请她加入。没过几天,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北京)有限公司的陈显英女士在微信上找我,问有没有什么合适的选题。湖北出版界的资深编辑王皓老师很早就向我推荐了陈显英女士,对她大加赞扬,所以我在心理预期上给她打了很高的分,但一直未联系她,主要原因是此前有几种整理成果在出版社迟迟未出来。我做事的习惯是把旧摊子收拾好后再铺新摊子,心里想着等成果出来后再找机会联系陈女士。如今刚有了整理《苏雪林日记》的想法,陈显英女士就来找我,我想,这可能是一种心灵感应吧。于是便对陈女士说,只要你们能把整理《苏雪林日记》的授权问题解决了,我们就下决心整理出版。陈女士毫不犹豫地说,这事包在她身上。王皓老师所言果然不虚!恰在此时,董有明馆长和黄鹏副馆长也约我谈话,说起馆里其他部门的工作都热火朝天,曝光度极高,提醒我们的工作也应该有起色、有亮点。正是在这几次不期的谈话之后,我拟订了一个古籍整理计划,其中包括《苏雪林日记》的整理。这一整理计划得到了董馆长的充分肯定,悬置多年的心愿最终在因缘和合之间变成了现实。

如我所料,整理工作是十分艰难的。戚慧博士曾参与编撰《袁昌英年谱》,她的博士论文也正好是做苏雪林研究,平时注意搜集整理苏雪林的相关资料,可谓整理《苏雪林日记》的合适人选。但是她面临毕业论文写作、答辩和就业等方面的压力,整理工作对她而言是一项附加任务,只能在有限的时间里加班加点、争分夺秒,其动力完全来自对专业的热爱和对“珞珈女杰”的敬慕。本书的前期整理主要是戚慧完成的,遇到难以辨认的字句时,她标示出来再找我讨论。初稿完成后,今年暑假我特意到黄柏山景区租了一间民宿,专心专意地审稿,对两本日记逐字逐句进行了审校,遇到问题就在网上与戚慧讨论、商量,统一意见后形成定稿。对整理中的所查所获,我们尽可能作出详细的注释,以期最大程度地方便读者。当审稿工作接近尾声时,我开始牙疼,此时刚好读到苏雪林记述自己为牙痛所苦并被拔错牙的日记。我把这种巧合发给戚慧,她回复说前段时间校对日记时也经历了牙疼。我们隔空而笑:看来,想做《苏雪林日记》整理的人,牙疼是避免不了的!书稿交到出版社后,编辑们又进行了很专业、很细致的审校,订正了一些讹误。古人云“校书犹扫落叶”,在《苏雪林日记》的整理中,我们再一次深切体会到,“勒成一书,尤难尤难也”!

今年正值武汉大学130周年校庆,两本未刊《苏雪林日记》的出版恰好可作为给母校的献礼,今日学人可借此领略民国珞珈名师的卓越气质与风采,激发出潜心为学的校园风尚。为此,要感谢为日记整理提供帮助的陈建军、席云舒、徐强、王增宝、松乔等几位老师和北京大学的夏寅博士。感谢董有明馆长和黄鹏副馆长的鼓励和支持。感谢为本书的出版提供助缘的所有人,特别是苏门先生、陈显英女士和编辑杨磊、朱时予以及外校刘翔宇。此外,日记整理难免还会有一些错误,敬祈读者指正。

周 荣

二〇二三年八月于珞珈山

内容简介


感谢杨慧红女史提供书讯!

排版:拊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