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力资源SaaS平台“微知”宣布完成3000万美元B轮融资,由京东金融领投,IDG资本、合力投资、涌铧资本、华创资本等早期投资方跟投,本轮融资主要用于市场扩张。
定制ERP起家,做面不做点
人力资源机构的工作分两类,一类叫事务性外包,即把企业的社保代交、公积金办理、薪资代发、福利体检这种行政性工作移交给中介公司来解决;另一类叫业务流程外包(BPO),例如把公司的前台整体外包,从人员提供到工资发放都移交给中介公司。相对而言,后者服务比前者重。
一家人力资源机构(下文简称“机构”)要服务多家企业,企业内部又有数百名员工,也就是说,一家机构经手的员工数在上万级别。而机构增加利润的方式就是“铺更多的人力服务更多的企业”,在一定程度上,人力资源成了人口密集型产业。
“微知”瞄准的就是这部分市场,他们认为,增加利润可以出在提高效率上。
从2009年开始,微知为人力资源机构一家一家提供ERP系统定制,服务了100多家机构,这些机构的分公司网点加起来覆盖了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的382个城市,大概占到90%的地域市场覆盖。“但我们没有继续扩张”,微知创始人胡江龙如是说,“因为每个城市享受的政策不一样,所以我们早期的策略是一个城市找一家机构落地,面覆盖到,点就不深入了。”
据了解,微知定制过程中,从需求调研,到项目实施,再到最后的交付大概需要3个月的时间,这其中只有5-6成的需求是通用的。
SaaS在国内萌芽,对外可连通
到2012年,微知拿到了800多万元的天使轮投资。这期间,行业的弊病也渐渐浮出水面。国家对于各省市的人力资源政策经常变动,每次调整,微知就需要全国去更改相关系统参数。不仅是微知,传统软件外包公司开发都是项目制,一次性交付了事,忽略了软件可持续服务的能力,而人力资源行业的需求又是在不断改变的。胡江龙透露,当时行业的状况是,即便用友、金蝶的软件,在交付半年后也面临使用不下去的问题。
从另一个角度想,这也验证了为什么SaaS会崛起。
2012年前后,SaaS在国内进入萌芽期。微知也借势在2013年发布了第一版SaaS产品——iKnow,无疑,这款产品的标准化程度,依靠的是此前做本地部署积累的经验。
产品SaaS化之后,交付周期就缩短太多,注册账号,经历1-2次培训便可使用。此时面临一个问题,就是数据迁移。胡江龙讲到:“之前机构的数据比较‘脏’,若不进行数据清洗,出来的账单结果全是错的,这个环节给交付增加了难度,也倒逼了企业客户之后需要进行规范化管理。”
胡江龙表示,现在全国各地人力资源机构的服务内容70%类似,不一样的是机构的内部流程,以及企业客户的非标需求。而对于政策变动,微知搭建了一个全国福利政策平台,在平台上维护了4800多套业务模型,先把政策基数实现云端化,这样微知就可以直接维护好政策模型来计算基础参数。
天花板就3万家机构,盘子能做多大?
定位人力资源机构的逻辑合情合理,但国内机构总共不超过3万家,服务他们,又能成就多大的生意,便是个值得衡量的事情。对此,胡江龙坦言:“如果只是给机构做系统开发、提供技术支持,谁也不愿意去做。”
据悉,微知还有一块业务是借助SaaS平台上的数据实现“对外可连通”。例如,人力机构A接了一个企业订单,需要全国服务,但自己的分支机构又覆盖不到,那么可以发包给微知,微知通过平台上沉淀的数据,推荐给合适的机构B,成为接包方。
因为没有哪家人力机构可以凭一己之力覆盖全国,所以“互代”还是业内普遍存在的形式,而微知就在这里充当了信用背书,同时降低了机构开发渠道的成本,并且在此过程中收取一定服务费。
京东金融入场,从B做到C
拿到天使轮后,微知先后完成A轮千万元、A+轮千万美元融资,投资机构包括IDG资本、合力投资、涌铧资本、华创资本,这一轮资方又加入了京东金融。
之前微知的产品从机构接单到给企业员工发工资,做到最后一步是给机构生成了账单,没有做支付环节,机构还需要自行跟企业对账。而本次战略投资,重要一步是打通了支付。
此外,微知服务的是人力资源机构,这些机构平均月服务的员工上万人,京东金融的想象空间在于,可以通过B2B2C延伸到员工的个人工资上,推出类余额宝的薪资理财业务、或者结合京东白条做信贷都是情理之中。
据悉,微知团队目前有接近300人,70%为研发人员,预计今年年底会服务600家人力资源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