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公司的领导们
,在领各种奖项时看起来都很高兴,君不知每当股东要开会时,内心是崩溃的。除了货币,其它通杀。
固定收益的基金经理
有业绩,但是没规模,专户委外掉得飞速,业绩做得好的要先被赎,做得差的也要被赎;要是踩了个雷,全公司这个业务线从上到下都有一锅端的风险。研究员?哎,最苦逼的就是看起来没有贡献的
信用研究员
,今年找到依据和方向了,往死了控风险,啥债都不让你过;但前提是自己之前放行了的持仓标的没出过事&未来也不会出事,但是想想目前这架势持续下去,后背发凉吧。
股票的基金经理们
今年更抬不起头,既没业绩,也没规模。好不容易年初赶紧发了点,但是基民骂声一片,看着这行情,啥时候净值能回到1啊?再想想,回到1后,规模还在么?至于
研究员
,不推荐股票好像没做啥工作,一推荐股票就是灾难。
券商资管主动管理业务的各位亲们
,跟基金领导们很像。但是,焦虑有过之无不及。原因是,过去创收赚钱最强的集合,今年在缩规模和信用违约的双重夹击下,几乎兑付不了。有良心的公司自己掏钱来贴,没良心的公司要客户认亏并从此反目。结局基本都是一个,业务模式玩不转了,可能江湖还臭名昭著。哦,还有个股票质押业务,不说了,那更是泪。